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武少民 朱芸
日前,2023年度天津市科技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继辉教授牵头的“肿瘤重塑微环境驱动其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项目荣获2023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这也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首次斩获该项殊荣,实现科研荣誉新突破。
胰腺癌早诊率低、致死率高,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被称为“癌中之王”。如何突破胰腺癌治疗瓶颈、精准治疗“癌王”,是众多胰腺癌患者难以跨越的“胰道天堑”,更是当前临床医生迫切希望解决的“胰难问题”。作为肿瘤学科带头人,郝继辉教授深刻认识到,要在胰腺癌诊治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肿瘤基础研究领域的理论突破,用理论创新引领技术革命。他带领应国光、李兵辉、黄崇标、王秀超、刘静、高松、赵天锁、王宏伟、常安涛9位主要完成人,历经10余年,面向胰腺癌临床诊治难点发起攻坚战。团队聚焦肿瘤微环境中三大关键科学问题——代谢重编程、血管重构、免疫微环境重塑,创新性地提出肿瘤重塑微环境的新机制和新理论,筛选鉴定一系列关键调控分子,并提出转化治疗策略,产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学术成果。
“肿瘤重塑微环境驱动其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创新性提出微环境压力诱导代谢重编程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及耐药的新理论,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临床资料分析(现象)-模型建立(机制)-临床验证(功能)”研究理念,筛选鉴定了BZW1等多个治疗靶标,开创了肿瘤基础转化研究的新范式。创新性提出肿瘤微环境血管重构的新概念,率先提出非VEGF-A依赖的血管生成新机制,解释了传统抗血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提出协同靶向趋化因子的治疗新路径;鉴定肿瘤细胞血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事件,为研发抗肿瘤血行转移治疗提供突破方向。揭示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重塑的新特征,创新提出“上皮细胞去分化介导免疫重塑”的新理论,为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联合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并提出利用分化机制来克服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使免疫疗法敏感的新策略。
从临床困境到科学问题,从研究思路到实验方案,历经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优化,郝继辉教授团队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着力“把科学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健康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秉承基础临床紧密结合、学科交叉协同攻关的理念,不断将胰腺癌精准诊治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变为指导临床实践、提升患者疗效的新方法。团队历经数年成功破解微环境压力通过诱导代谢重编程、血管重构及免疫微环境重塑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及耐药的“黑匣子”,深度刻画了胰腺癌微环境图谱,开创了肿瘤基础转化研究的新范式,提出解决临床抗血管治疗、抑制肿瘤转移及增敏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并牵头组织开展系列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突破胰腺癌靶免治疗无效的困境,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节省有限医疗资源,产生较大社会及经济效益,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民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集医、教、研、防、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肿瘤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肿瘤医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研究团队在胰腺癌诊疗关键技术建立、临床应用及基础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针对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精准外科、早诊早治、基础与转化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培养了国内胰腺癌领域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举办30次国家级及省级培训班,培训学员4000余人;研究成果推广至国内20余家单位,对提升我国肿瘤基础研究水平、规范化诊治和延长患者生存期作出了重大引领性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