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70年,“数”看云南怒江之变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13 20:32: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人民网昆明12月13日电 (记者符皓) “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书写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恢宏篇章。”12月12日,“感恩奋进七十载·同心筑梦新怒江”——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怒江州委副书记、怒江州人民政府州长李文辉通报了怒江州70年来的发展成果。

地区生产总值从593万元到262.09亿元

据通报,怒江州成立初期,多数地区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经济总量和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较1954年,怒江州地区生产总值从593万元到262.09亿元,翻了11番,年均增长12.7%;人均GDP从32元到4.85万元,翻了9番;规上工业总产值翻了12番,年均增长1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了12番,年均增长13.3%;产业投资翻了16番,年均增长16.7%。

如今,全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5万亩,预计2024年草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将突破20亿元,带动16.5万果农人均增收3400元以上。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

怒江州成立初期,各族人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刀耕火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千脚落地房是主要传统民居。脱贫攻坚之前,全州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56.24%,超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以上。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怒江彻底摘掉了千百年以来的绝对贫困“帽子”,独龙族在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整族脱贫,超过10万人搬迁入住城镇,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在中国减贫史上留下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怒江案例”。

同时,通过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州26.4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9万人,其中15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2.41万人。通过因地制宜“招小商”、办小微企业和帮扶车间,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

建成各类跨江桥梁160座

怒江州成立初期,境内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座桥梁,怒江各族人民被禁锢在大山里,与世隔绝。

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高山峡谷间旧貌换新颜,城乡面貌更加靓丽。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全线贯通,独龙族群众彻底告别了每年长达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建成各类跨江桥梁160座,完成“溜索改桥”工程36座,彻底告别了在溜索上惊心动魄过江的历史;保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兰坪丰华机场建成通航,结束了怒江不通高速公路、没有机场的历史;怒江美丽公路惠及沿线3个县(市)19个乡(镇)30余万群众,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88%,如今的怒江大峡谷天堑变通途。

同时,建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7个,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试点等项目受益群众7.2万户,昔日“竹篱为墙、柴扉为门、茅草为顶、千脚落地、上楼下圈”的吊脚房、木草屋成为历史。

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21%。网络信号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100%全覆盖,独龙江乡成为第一个整族用上4G、全省第一个打通5G电话的乡镇,怒江各族人民传递信息方式从“放炮传音”到现在的“人人有手机,处处有网络”。

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至70岁

解放初期,99%以上的怒江各族儿女,不会讲汉语,读书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仅有医疗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28人,病床163张。

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怒江实现了学前教育“一村一幼”,公办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98.6%、98.24%,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怒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并招生,告别了怒江没有高等院校的历史。

截至2023年底,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2.65%、91.64%、90.16 %。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床位数较自治州成立初期分别增长了15.6倍、47.5倍,实现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零”的突破,县(市)人民医院均创建为二级综合医院,255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标准化建设。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自治州成立初期的35岁增长到2020年的70岁。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70年来,怒江州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神圣职责,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通过系统推进“怒江花谷”、怒江大峡谷环境提升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等生态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672.54万亩,封山育林234.42万亩、义务植树4188.54万株,森林面积达1744.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77%,位居全省第3位。全州林地占国土面积比例、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林木绿化率、林分平均蓄积量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1位。

怒江、澜沧江干流和独龙江水质达Ⅱ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4个县(市)政府所在地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5%,境内三大水系15个地表水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III类,断面水功能区划达标率100%。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贡山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民营经济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

70年来,怒江州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活力愈加充沛强劲。全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9%、“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超过97%。建立完善州级领导和部门“一对一”服务企业制度和每月“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日”活动,认真落实助企惠企政策措施,市场主体发展到5.37万户,民营企业占全州企业的86.5%,民营经济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

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推进片马口岸升级为国家级口岸,怒江首个边民互市市场投入运营。2023年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73亿元,增长395.1%。

建成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70年来,怒江州以为国守边固边稳边为己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建成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累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个、全省示范区示范单位267个,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实践基地6个,怒江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涌现出“人民楷模”高德荣、“最美奋斗者”邓前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桑南才等先进典型。

通过全面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网,怒江州连续保持10年无恶性命案发生,全省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结果连续几年排名全省第一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3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最新放假通知:连休6天!
12月11日怒江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怒江州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其中即将到来的阔时节、元旦放假共6天详情如下↓↓↓中共怒江州委办公室、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中共怒江州
2024-12-12 20:28:00
...八大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不断推进并取得决定性胜利,怒江州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闯出了一条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的怒江之路。绿色产业变成富民大产业。
2023-01-09 07:03:00
云南怒江89名“小飞手”同台炫技
...慧)3月23日,云南省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怒江赛区选拔赛暨怒江州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实验小学举行,全州13所学校72支队伍89人参加比赛。大赛为怒江州首次举办的州级
2024-03-25 18:23:00
...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怒江州的“头等大事”。记者11月14日从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怒江专场上获悉,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11-15 10:1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张驰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杨国柱等9位同志任免职的通知怒政任〔2024〕3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省驻怒江各单位:经州人民政府党组研
2024-04-12 23:10:00
多位国际知名探险家将“勇闯”云南怒江大峡谷
...。本次活动由中国探险协会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怒江州人民政府承办,共包含“奔赴彩云南”系列活动、极限挑战系列活动、互动体验系列活动、融合拓展系列活动5个方面的内容,以及“
2024-05-17 19:05:00
怒江州引进一批引领性项目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2023年 怒江州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4.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新签约固投项目入库率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59%超出以往3年外资利
2024-05-15 07:05:00
射弩高手云集云南怒江争“弩王”
...支利箭“嗖嗖”飞出,射向靶心。12月26日至28日,云南省怒江州第八届少数民族射弩锦标赛暨怒江州第九届弩王争霸赛在怒江美丽公路小沙坝4A级旅游景区张弓开赛。2012年以来,怒
2022-12-29 09:24:00
怒江公安召开重点工作视频调度会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日前,云南省怒江州公安局召开全州公安机关“三项”重点工作视频调度会。视频调度会现场。会上通报了“情指行”一体化工作机制、网格化管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偷
2023-02-02 18:2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