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说到手机这东西,总是有些缺憾:身边有功能机,有折叠屏,有三防机,还有各种山寨机,但唯独少了模块化手机。
简单来讲,模块化手机可以让用户自行选择配件,比如电池、镜头和扬声器等等,再通过接口组装在一起,以此获得一部功能各不相同的智能手机。
其实好几年前就有厂商把这玩意做出来了,但后来它还是渐渐消失,最终被一体化程度更高的智能手机占领了市场。
虽然模块化手机存活的时间并不长,但还是有一些厂商选择过这条路,让智能手机市场曾经多了一些选择。
其中最被寄予厚望的,就是谷歌亲自打造的 ProjectAra。
严格来讲,ProjectAra是一个项目的名称,摩托罗拉团队当时也参与了研发。
最开始的ProjectAra设想非常科幻,芯片、屏幕和电池和一些更专业的模块,都可以自由搭配组装而成。
这样做除了个性之外,还可以让手机跟上技术的发展,有新的技术,把老配件换掉就可以了,既能延长生命周期,也减少了电子垃圾的产生。
我去,合着这还是个环保项目?苹果看了直呼内行。
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于成本过高,这个想法在2016年就经过了修改,核心组件还是无法更换。
同年,ProjectAra计划取消。
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在这个连电池都没法换的年代,模块化手机要操心的问题可实在是太多了,光是让配件能放到一起,都是个让人头大的问题。
就连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见到ProjectAra的时候也懵了,我们这平常都是测试整个手机,没测过散装手机啊。
虽然FCC是比较鼓励这种做法的,但最后ProjectAra还是没能量产。
不过好在想要把模块化手机做成的,不止谷歌一家。
比如前面提到的摩托罗拉就亲自成为替身使者,把模块化手机量产了。
ProjectAra取消的同年,MotoZ正式发布,它的特点是搭载了 MotoMods,也就是可以通过机身的磁吸接口来外接配件。
MotoZ确实做到了支持数个外接模块,其中包括电池模块、一个和JBL合作的SoundBoost扬声器和一个Insta-Share微型投影仪。
这几个模块的做工乍一看都不错,吸在手机上面严丝合缝,也不会有那种特别违和的感觉。
但要说最会玩的模块,那必须是跟哈苏合作的HasselbladTrueZoom10倍光学变焦镜头模块。
这玩意儿甚至还有个物理快门,拍照仪式感拉满了。
Moto同样做好了后续的运营计划,比如允许开发者打造第三方模块,还准备了100万美元的奖金。
同时为了确保模块可以兼容新的MotoZ手机,比如之后的MotoZ3,他们还表示会让每两代设备保持相同的设计和尺寸。
听上去规划的也还不错?但结局大家应该也猜到了,MotoZ走得并不长久。
不过托尼这次倒是可以猜出MotoZ活不下去的问题之一:贵。
这里以MotoZ3为例,它2018年在美国的Verizon运营商售价是480美元,差不多3300多块。
这个价格看着还行,但问题是你买到的就只有手机本体啊。
MotoZ3最大的卖点反而不是本体,是它的模块化设计,是JBL扬声器和哈苏相机。
光是哈苏相机这一个模块,就要你199美刀。
虽说只买一个模块也不是不行,可是模块化的乐趣不就在于可以更换不同的配件吗?
至于电池模块、JBLSoundBoost2和微型投影仪则分别要79、79和199美元。
如果把上面这4种模块都买齐的话,再加上手机本体,就轻松超过1000美元了。
其实MotoZ的模块设计思路是不错,但这已经和谷歌当年的ProjectAra大相径庭。
谷歌当初是希望凭借模块化打造出从配置到外观都极具私人定制风格的手机,并且以此来降低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显然Moto的这个玩法,和谷歌当初构思的模块化完全不是一条路子。
但这种标准形态智能手机搭配额外模块的设计,可能是现在唯一行得通的模块化方案了。
认同这种思路的不止摩托罗拉,还有LG。
MotoZ发布的前几个月,LG也推出了自家G系列的新一代手机G5。
G5的模块化同样基于一台完整的智能手机,但它的模块化方式很有想象力,需要连同机身底部一起更换。
LGG5也带来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模块,比如B&O音箱和相机握柄,它们只会占据手机的一部分位置,用起来也更加优雅。
啥?你问电池模块?这手机都能拆开,直接换块新电池不就行了?
也许,模块化手机的最大用处就是可以随时换电池吧,可以说是极为先进的一项技术了。
LGG5的模块化设计看着还不错,但它的缺点也挺明显的,那就是扩展功能很有限,而且不支持热插拔。
另外由于之前LG的一些迷惑操作,让自家G系列的口碑大不如以前,再加上和主流市场反其道而行之的模块化设计,G5的反响非常一般。
就这样,谷歌、Moto和LG的“一腔热血”并没有做出特别惊艳的模块化产品,它们在市场和媒体口中的反馈也一般。
如今,市场上几乎是一体化设计的天下了,智能手机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维修难度也越来越大。
这么做的原因一是可以塞进去更多的零部件,二是能够支持等级更高的防尘防水。
所以大家不再研发模块化手机,相对来讲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现在的厂商可以把4500mAh电池、百瓦快充、三颗摄像头、高刷屏幕和IP68防水塞到一部手机里面,同时还能保证厚度和重量不会过于离谱。
但是你让用户自己模块化组装一个相同配置的手机,可能吗?
对于不需要这么高配置手机的人来说就更简单了,直接买个便宜手机就完事儿。
要是真出了ProjectAra那样的手机,厂商的利润肯定不如卖整个手机来得多,我如果是个卖手机的,应该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话虽这么说,但托尼还是觉得很可惜,因为至今还没有一家厂商生产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手机。
自行组装、能买到大量模块部件、可以更换零部件长时间使用等等,这些需求放到现在看来,其实都非常理想化。
但科技圈真的很需要这种打破循规蹈矩的产品,来让大家眼前一亮。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NothingPhone,光是一个背部会发光的手机,就能让见多识广的编辑部高兴大半个月,这说明市场非常缺少这种不一样的产品。
所以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人能把这种理想化的模块化产品给整出来,那么托尼肯定带着整个编辑部入股,买一个给大家开开眼。
可惜,随着LG退出手机市场,摩托罗拉主打极致性价比路线,不知道还有谁愿意挺身而出,捡起模块化设计这个烂摊子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14: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