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吕后残害戚夫人之手段,可谓丧尽天良,不忍直视。戚夫人纵有取死之道,吕后所为也是人神共愤。然而,已故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谈起这段儿历史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汉初之事,传闻多类平话。即便‘人彘’一事,也不可尽信。”那么,吕先生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吕后真是那般没有人格底线地杀害了戚夫人吗?
《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差异反映了司马迁和班固对此事的看法。
对于戚夫人被害一事,《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基本相同。吕后将戚夫人残害成“人彘”后,叫儿子刘盈去参观。就是这段描述,两部史书中出现了非常非常细微的差异。
《史记吕太后本纪》的记载是:“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汉书外戚传》的记载是:“居数月,乃召惠帝视人彘。”
两部史书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就是戚夫人最后的时日到底是“数日”还是“数月”。以一般人的常识而言,戚夫人的身体在受了如炼狱般的折磨后,能“坚挺”数日不死已是奇迹。《史记》的记载还算合乎情理;反观《汉书》,戚夫人带着残疾之身,竟然还能活过数月。即使在现代科技的治疗下,她能存活下去的机率都很小,这段记载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从考证史料真实性的角度来讲,对于汉初的历史,显然《史记》更有说服力。班固在写《汉书》时,关于汉武帝之前的史实,他参考了大量《史记》的内容,有的甚至全盘摘抄。我们无法臆断他在这里为什么要将“数日”改成“数月”,但是,经此一改,就会产生一个结果:吕后的残暴相比《史记》中的描述成几何量级增加,毫无人性!把一个柔弱的女子残害成那个样子,然后用尽各种方法不让她死。这样的场景恐怕没人能想象的到,也没人愿意去想。
班固是否有意而为之,我们不能妄下结论。奇怪的是,比他更接近当事人所处年代的司马迁,对于“人彘事件”,竟然没做任何评价。他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吕后的评价非常的高,认为她让百姓走出战乱之苦,专心农耕,衣食富足起来。而不提戚夫人事件,有一种很大的可能:对这件事儿的真实性不太认可!
史官在整理前朝或前代历史时,会对已掌握史料的真实性进行甄别,有的会进行粉饰,有的会进行删除,有的则一笔带过。班固在写《汉书武帝纪》时,将武帝开疆拓土,大肆征战的事迹都一笔带过。原因就是他觉得武帝好大喜功,使百姓疲敝,国库空虚。他不详细写就是对其行为的一种否定。同理,司马迁没对“人彘事件”做任何评价,很可能也是对它的真实性有所怀疑。既然无法证明,也只能避而不谈。
通过《史记》和《汉书》中对“人彘”事件的记载,我们知道了两位史学大家对吕后的态度。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俩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儿有不同的观点呢?
信仰不同造就了两人不同的价值观
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武帝年间,虽然汉武帝尊儒家,但并没有完全罢黜百家。司马迁尊崇的就是黄、老之言,清修、无为而治。而吕后、惠帝为政期间,无为而治就是国策,国家也确实在她们的治理下,变得日益强大,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所以,司马迁对吕后的褒奖除了肯定其政绩外,同样的信仰也更能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
与之相比,班固就完全不同了,他生活在东汉和帝年间。自从西汉元帝继位后(汉武帝玄孙),就极力尊崇儒家学说,启用儒生。到了东汉年间,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班固就是一个典型的儒生。对于吕后这种行为,已经不能用“礼崩乐坏”来形容了,完全是有违人伦,天理难容。另一方面,吕后开启了女主称制的先河,这在当时的儒生眼里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班固在《汉书高后纪》中对吕后的评价是完全照搬了《史记吕太后纪》。可是,在《汉书惠帝纪》中的最后评价中又提到了她:“吕太后亏损至德,悲夫!”可以说,整个《史记》和《汉书》对吕后的评价中,这一句是最直截了当,不留情面的抨击。以此来看,班固对吕后的态度已经一目了然了。
吕后肯定是杀了戚夫人,但是,到底有没有残忍地虐杀,存在疑点。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讲,或许是真实的,但不可尽信。对历史保持一丝怀疑之心,一丝探索之心。也许,这就是读历史的乐趣所在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