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何为神仙仗?以少胜多是最基本的要求,普通人根本很难打赢的仗,但是如果有了神仙相助,那就另当别论了。
一、昆阳之战:2万对43万,陨石相助刘秀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各地纷纷起义,天下大乱,汉室之后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数次胜仗之后,起义军发展壮大到9000多人。
不久,王莽调集43大军,由大司空王邑率领前去昆阳扑灭义军,面对强敌,刘秀为了鼓舞士气,连夜带13个人出城,搬来1万援军,然后依仗地理优势,与王莽军周旋。
但奈何数量相差太大,刘秀还是无力回天,就在朝廷大军准备围城,一举拿下昆阳的前夜。奇迹出现了,老天突然变脸,先是黑云笼罩,接着狂风四起,暴雨如注,只见大量的陨石突然砸向王莽军营。
据《后汉书》记载:“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新朝军顿时大乱,刘秀趁机散布谣言,古人迷信,见此异象,认为是天罚不仁,王莽内部军心动摇,最后新军主帅弃队逃跑,刘秀趁机掩杀,大胜。
刘秀不愧是“位面之子”,老天也来相助。
二、彭城之战:3万对56万,阴风相助刘邦
众所周知,当年项羽、刘邦等人合伙干掉秦朝以后,项羽仗着自己强大的战力自称“西楚霸王”,并将灭秦的有功之人分封为王,摄于项羽的淫威,各路诸侯对此不敢有任何的反抗,毕竟在当时没谁敢惹项羽。
但明着不行就来暗的,这些诸侯回到封地后,齐地的田荣首先跳出来搞事,在齐地造反。趁着项羽前去平叛之际,刘邦也趁火打劫,率领56万诸侯联军攻占了项羽的老巢彭城。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刘邦进入彭城后,虏掠财宝美人,每天设宴大会宾客,“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羽闻之,就命令诸将继续攻齐,自己则亲率三万精兵回援彭城。
结果项羽一路攻打汉军,一路向东推进,到达彭城时才响午时分。汉军被打得大败,四散逃散,掉进穀水、泗水以及被楚军杀死的有十多万人。
汉兵向南逃入山地,项羽又追击到灵璧东南的睢水,汉军十余万人被逼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这时的刘邦就在睢水岸边,被楚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围汉王三匝”。眼看刘邦就要性命不保,就在此时,突然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一时飞山走石,天昏地暗,“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狂风迎面而来,楚军大乱。就这样,刘邦才得以率领几十名骑兵逃离战场,“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此战后,刘邦主力尽失,项羽重新占据主动权,遗憾的是,因为这场大阴风使得项羽没有抓住刘邦,让古人不得不相信刘邦得到了“神助”。
三、白沟河之战:10万对50万,旋风相助朱棣
大明曹国公李景隆在历史上被称为最“迷”无间道,就是因为到现在我们也说不清他到底是猪队友还是朱棣安插在建文帝身边的卧底?李景隆贵为大明开国功臣排第三的李文忠之子,从小那也是抱着兵书长大的主,然而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他打的窝囊仗成全了朱棣的“神仙仗”。
公元1400年,明建文二年,朱棣率10万燕军军自苏家桥循河而进,遭到平安部万余人的伏击,先锋官平安和大都督翟能父子督师奋战,所向披靡,燕军只能被迫后退。而郭英部却早已在燕军的撤退路线上埋了地雷,导致燕军在撤退中损失惨重。
次日,朱棣再度渡河求战,平安部击败燕后军将领房宽部,房宽负伤而逃。朱棣率精锐数千冒矢突入阵中,杀伤敌军无数。然而,李景隆突然率明军主力50万绕出燕师背后,实施前后夹击。燕王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差点被平安、翟能所伤。无奈之下,朱棣来到河堤上,举起马鞭,假装招呼援兵,李景隆见状生疑,攻势减缓;朱高煦此时也来救援,战事暂时缓和。
不久,翟能再次引军杀来,大呼“灭燕”,形势再次对燕军不利。然而就在这危急时刻,一阵旋风刮来,瞬间将李景隆的帅旗刮断,朱棣见状,趁机反扑,李景隆大军见帅旗折了,以为主帅阵亡,遂大乱。
据《明史》记载:“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朱棣一下就扭转了战局,最终瞿能父子被朱高煦阵斩,郭英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辎重扔下无数,降兵十余万人。朱棣取得决定性的一战。
白沟河之战还可以说是老天相助,那之前的北京保卫战就完全是李景隆的“愚蠢”所致。
建文元年九月,李景隆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集各路人马,共计50万,强攻只有几万守军的朱棣老巢——北京,战斗最激烈之时,已有两个军官带人攻上了北京城墙,眼看就要形成突破,令人吃惊的是李景隆竟然下令撤军了。史书上给出的解释是,李景隆嫉妒别人抢功,下令攻城的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结果错过了时机,燕军得以喘息。燕王妃连夜命人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北京已经是一座冰城,李景隆无功而返。
朱棣称帝后,说李景隆有“默相事机之功”,算是给李景隆正了名:小李不是饭桶,只是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地下工作者。
四、上方谷之战:天降大雨司马懿死里逃生
司马懿和诸葛亮斗了一辈子,直到诸葛亮去世,每次都是司马懿败,但基本上都未伤根基。只有上方谷一战司马懿父子三人差点被诸葛亮烧死,幸有上天庇佑司马懿侥幸逃生,后来司马氏统一三国得了天下。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相拒。蜀军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轻便至极,司马懿眼热不已。
于是,诸葛亮一面派马岱在上方谷里外一带布置引燃之物,一面诱使司马懿入谷。
诸葛亮让高翔带兵,驱赶木牛流马,假装运送粮草,每天都在上方谷内来回多次。有时候遇到魏兵,高翔也只是略微交手,就诈败而去,半个月之间,高翔多次兵败。
后来,司马懿从蜀军口中得知,诸葛亮在上方谷西十里外扎营,他这才放下戒备,决定攻打诸葛亮。
他命令乐进之子乐綝,张辽之子张虎等人带兵,攻打诸葛亮的祁山大营;而自己则带着司马师、司马昭,亲自去攻打上方谷,烧蜀军粮草。这样一来,蜀军首尾不能相顾,必然失败。
但司马懿想不到,诸葛亮“预判了他的预判”,就等他来攻打了。
当时,负责运送粮草的魏延一见到魏军,便诈败往葫芦口去,司马懿紧追不舍。后来见魏延进去,派人打探里面没有伏兵,又见山上都是草房,认为这是蜀军屯粮处,才放心进入。
可惜,当他意识到问题时,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在山上早已埋伏好的蜀军,纷纷丢下火把,先把谷口堵住,然后又发射火箭,引燃了上方谷里的干草和地雷。一时火势冲天,司马懿和儿子抱头痛哭,觉得要命丧此处。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天降大雨,水如瓢泼,火灭雷哑。司马懿父子逃出上方谷。诸葛亮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五、蒙古东征日本:2万对20万,飓风相助日本
蒙古大军,当时地球上最为强大的军队。据史料考证,在它的铁蹄之下,有40多个国家被灭,2亿人惨遭屠杀。
但是就是这样一支不败铁骑,却在小小的东瀛岛国折戟沉沙!
公元1272年,元朝两大战争均接近尾声。在南方,元军从青藏、云南、中原三个方向合围,将南宋逼向广东崖山的绝地;在朝鲜半岛,蒙古镇压了三别抄之乱,高丽再无动乱的可能。
两大战役胜利在即,但南宋以及高丽的降兵,却成了蒙古人的一个烫手山芋:杀人诛心,忽必烈显然不想背上暴君恶名;编入正规部队,管控成本太高;让其解甲归田,那搞不好就是“星星之火”。
早在四年前,忽必烈迫使日本称臣失败,就有东征日本的打算,现在又有了充足的兵员,于是,忽必烈将这10万降兵整编为“江南军”,让他们随军东征日本。
公元1272年,忽必烈派遣1万蒙军,3.3万“江南军”杀向日本,元军在登陆北九州之后,遭到了6000名日本武士的激烈抵抗,虽然最后以元军的胜利而告终,侵占了日本的对马岛和壹岐岛,但也是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回大陆,这是元军的第一次东征日本,也是日本历史上的文永之役。
公元1281年6月,元朝再次联合高丽出兵日本。忽必烈命令范文虎率江南军10万,乘战船3500艘;高丽军4.5万,乘战船900艘,蒙古军5万,乘战船1000艘出征,于七月攻占日本平壶岛、壹岐岛。8月23日突然遇台风,舰船几乎全部沉没或毁坏。范文虎乘船逃走,弃兵14万于五龙山下。《元史》载,“十万之众,得生还者,仅三人耳。”
公正地讲,以当时日本的实力,要想击败这20万混编部队,无疑是天方夜谭,可以说,是这场狂暴的神风拯救了日本,让蒙古人的第二次远征折戟沉沙。
六、赤壁之战:3.2万对40万,东风相助东吴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自然也知道这东风不是借来的。
公元208年,曹操大军自江陵沿江东下,到赤壁东北,在长江南岸和孙刘联军遭遇。曹操大军约有40万,但诈称80万,声势浩大。曹军远来疲惫,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士兵不习水土,经过2小时战斗,孙刘联军获胜。曹操把军队退至乌林,与东吴隔江对峙。
不久,周瑜用黄盖诈降计,派黄盖率小型战船10艘,上面满装柴草,再用膏油灌注,谎称投降,向北岸的曹营驶去。距离曹营两里时,黄盖命各船一起点火,借助风势,直扑曹操水军舰船。风猛火烈,曹军战船被烧着。
这时周瑜率领大队水军乘势从南岸发起进攻,曹军大败。曹操一统三国的最好时机就此失去。
很多人都误认为,曹操听信庞统之言,将战船连成一片,犯了低级错误,其实曹操对于东吴的火攻之计早有预料。但是他错估了天时。
赤壁发生在长江中游,而且正值隆冬,此时赤壁地区盛行西北风,几乎不可能出现东南风(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在亚洲中部常形成冷高压,用现在的气象学及地理知识也可以推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赤壁地区不太可能出现东南风)。所以曹操以为,如果孙刘采用火攻,那么大火肯定会烧了他们自己的船。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11月20日那天,风向突然变成东南风,让曹操悔之晚矣。
就是不知道是周瑜能观天象,还是天意如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2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