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美军一向以“伤亡率低”而闻名,因此稍有大兵死伤,就是“大新闻”。据国际在线1月30日的报道,五角大楼副新闻秘书萨布丽娜·辛格表示,因驻约旦美军基地遭袭而死亡的3名美国士兵的身份已经确认,分别是46岁的中士里弗斯、24岁的技术军士桑德斯和23岁的技术军士莫菲特。辛格强调,受伤美军士兵人数已经“超过40人”,“预计还将继续增加”,美军目前正在就这一袭击事件进行调查,“且将对此做出回应”。
当地时间1月 28日清晨,一架不明无人机趁着夜色,悄悄接近了一处名为“22号塔”的小型美军基地,该基地位于约旦东北部,左边毗邻叙利亚边境,右边靠近伊拉克边境,该美军基地的规模虽小,但位置却颇为重要。突如其来的爆炸,当场就造成3名美军士兵死亡,30多人受伤,“22号塔”基地险些被一锅端,那么是什么导致防范严密的美军基地,轻易就被“偷袭”了? 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当地美军“疏于防范”,“万想不到”会遭遇袭击。原因很简单,遭袭的美军基地位于约旦境内,而约旦国内比较稳定,而遭袭的中东美军基地,主要散布在叙利亚、伊拉克境内,约旦境内的美军相对来说是“非常安全”的,对于遭袭“缺乏准备”。比如说,据《华盛顿邮报》去年11月份的报道,自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驻叙、伊美军就“几乎每天遭袭”,伤亡人数 “超过60人”,而驻约旦美军“安然无恙”。
其二,袭击者使用了“高明”的战术打法。大家知道,美军基地拥有严密的防空系统,反小型无人机的“自杀式”袭击,那不是手到擒来?但这架不明无人机却是趁着美军无人机“归航”的时刻,悄悄接近美军基地,使得美军基地的防空系统将自家无人机与来袭无人机“搞混了”,“未能及时发起拦截”,来袭无人机才能“毫无阻碍”地进入基地宿营地,对在拖车中安睡的美军发起致命的袭击。
其三,袭击者可能得到了“某国”的情报支持。大家想想,美军无人机“归航”,这么机密的信息,袭击发起者是怎么知道的?难道这真的只是巧合?是不是有人清楚的知道美军无人机啥时候“归航”,才故意让来袭无人机故意潜伏在附近,静静等待美军无人机的到来,然后再“混进去”?那么,哪个国家有可能为此次针对美军的袭击行动,提供了关键的情报支持?应该说,只有两个国家有可能。
第一个就是伊朗。前面咱们说过,“22号塔”美军基地虽然位于约旦境内,但它毗邻叙利亚与伊拉克边境,在叙伊境内,活跃着大量亲伊朗的武装组织。这些亲伊朗的武装组织,无疑对“22号塔”的行动是相对比较熟悉的,若美军无人机的出勤是“规律性”的,那么伊朗无疑掌握该基地美军的“作息时间表”,知道美军无人机“啥时候飞”,“啥时候回”。
第二个就是约旦。①约旦是该美军基地所在地,且拥有完整的情报与防空系统,对于美军无人机的起降信息,应该是掌握的;②巴以冲突爆发之后,约旦坚决站在巴人这边;③巴以冲突爆发后,约旦是首个威胁对以色列“宣战”的国家;④巴以冲突爆发后,约旦是前往莫斯科寻求支持的中东四国之一,此举咱们解读过,是为了让普京手握“中东大牌”。因此,若美军无人机的出勤是“无规律”的,那么最有可能“泄密”的,就是约旦。
伊朗这么做,是比较好理解的,毕竟刺激美国做出激烈反应,升级中东局势,符合俄罗斯、伊朗的战略目的,也即将美国“陷在”中东。约旦“泄密”又是图什么?这说明,约旦、沙特等国,可能已经在巴以问题上“抱团”,逼着美国在中东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做选择”。比如说,通过美国施压以色列,让后者接受“巴人建国”,并从加沙、约旦河西岸撤军等等。
由此可见,美军驻约旦基地遭袭,恐怕是中东国家对美国的一个“严重警告”:拜登要么“搞掂”以色列,要么去找普京做“交易”,不然就等着“陷在”中东吧。而就在美军基地遭无人机袭击的第2天,多名美国官员透露,由于美方的要求“多次遭到以色列的无视”,拜登政府“考虑暂缓向以色列运送进攻性武器”。如果两件事存在关联,说明美国可能意识到了自己在中东影响力减弱的事实,不得不对中东国家做出了让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