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浙江磐安:科特派成为山区百姓致富领路人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27 11:08:00 来源:杭州网

科技日报报道 2003年,浙江大学教授王人民扛着被子、拎着衣服,一路颠簸,从浙江省杭州市来到金华市的磐安县尚湖镇。千里迢迢不为别的,作为浙江省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他用一身农技本领帮助这里的百姓脱贫致富。

20年间,王人民在磐安学会了在山路上骑摩托车,走破了无数双鞋子,也吃惯了老乡家的番薯和土豆……最重要的是,他在当地成功推广了茶叶机械化制作,带领村民种上了蓝莓、金线莲等经济作物,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领路人”。

2022年,王人民正式退休了。本该颐养天年的他却放不下磐安的农民朋友,忘不了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毅然接下了第十五批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于是,村民又能经常在田间地头看到这位黝黑皮肤里透着斯文气的科技特派员。

在磐安县,类似王人民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并不少——浦锦宝、斯金平、朱开元……

2003年以来,累计有科技特派员282人次、科技特派团9个、法人科技特派员1家来到磐安县开展帮扶工作,有效缓解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

政府“保姆式”服务让科特派情系磐安

磐安县是中国药材之乡,在浙江中药材“浙八味”中,“磐五味”举足轻重。

据统计,磐安县有家种和野生中草药1219种。这1219种中草药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正是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科技特派员浦锦宝及其团队耗费6年多时间,深入磐安县大盘山采集中药材标本3000余份,拍摄照片10万余张,“数”出了磐安的中草药种类,并编撰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首部药材志——《大盘山药材志》。

“摸清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它们的野外生存环境,再进行几代繁育,才能够筛选出适合人工繁育的优质药用植物种质。”浦锦宝说道。

磐安县是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首批试点县,当地立足山区实际,围绕选、派、管等方面,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当地打破了从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的惯例,改为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省市级专家,根据产业特色和实际需求外聘实用型(科技)特派员。

在中药材产业方面,磐安县聘请了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科技特派员9人开展各类技术攻关、示范推广项目80余项。

除了农业,工业、社会事业等领域也有80余名特派员活跃在一线:浙江中医药大学与浙江大晟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破壁灵芝孢子粉、褪黑素、辅酶Q10等相关产品关键技术研发;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林菌虫生态循环模式”;来自浙江科技学院的科技特派员楼易帮助磐锋刀片有限公司改进刀片淬火回火工艺,突破困扰企业多年的热处理工艺技术瓶颈……

为了让科技特派员在磐安县安心、舒心、顺心地开展工作,当地党委和政府按照“保姆式”标准做好保障服务工作,推出了“三有服务”,即有定点住宿酒店、有专门办公场所、有专人对接服务。

“1030”运行模式让科特派深耕磐安

在浙江农林大学共富学院(磐安)的墙上挂着一张工作计划表:支持磐安县申报“中国黄精之乡”——进展100%,每年服务企业或基地不少于50次——进展55%,项目组成员配备10人及以上入驻磐安县企业或科研机构——进展50%……

浙江农林大学共富学院(磐安)老师周爱存介绍,共富学院(磐安)于去年底成立,半年多时间已开展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7项,开发药食同源产品12款。

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省级现代粮食产业学院院长、铁皮石斛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首席专家斯金平和磐安县结缘。10年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发展壮大磐安县的铁皮石斛、黄精产业,推动磐安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我最初一人来磐安,后来带领5个老师组团服务,希望更多地帮助当地农民。”斯金平感慨道,即便如此,他和团队成员也忙不过来。

斯金平觉得个人力量总是有限的,要想把磐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好,需要多学科支撑,必须要撬动浙江农林大学整体的师生资源。于是,在他的牵线搭桥下,浙江农林大学共富学院(磐安)应运而生。

浙江农林大学共富学院(磐安)以科技特派员为领头羊,推行“1030”运行模式,即引入10名教师和30名在读研究生,围绕中医药健康产业开展课题研究、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

40位师生组团长期驻扎服务磐安,药农和药企需要帮助时,斯金平再也不担心无法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了。

无论是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还是法人科技特派员,都因有本职工作而无法长期驻扎地方、服务地方。对此,周爱存表示,磐安县以科技特派员为领头羊,整合撬动科研院所资源,在地方搭建全日制的科研服务平台,正在探索破解这一问题的方法。

周爱存每周在共富学院(磐安)工作5天以上,有足够多时间跑企业、会药农,很快便与浙江闲人谷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就黄精人参茶展开研发,将传统颗粒茶包升级为速溶颗粒茶包。这一升级,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功效,也拓宽了产品的市场空间。

“‘1030’模式其实还含有一个目标——为磐安县中药材产业开发出十大系列30款产品。”斯金平感慨道,没有共富学院(磐安)就无法完成如此大的任务。

“一亩山万元钱”大产业让科特派造富磐安

松树上长着一圈又一圈的石斛,松树下种植着黄精、三叶青、八角莲等各种中药材。“‘树上石斛树下草药’的仿野生种植模式不仅将山林可利用空间最大化,还能大幅提升中药材的经济附加值。”磐安县方正珍稀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方正介绍,这种种植模式就是在斯金平指导下开展的。

郑方正是土生土长的磐安药农,从小跟着父母种植贝母、元胡。16岁时,他就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收购药材。期间,一位温州客商让他帮忙收购铁皮石斛,两三年间,他为温州客商带回数千公斤的石斛,创造了可观收益。

2006年,郑方正将石斛“搬回”磐安县种植。开始很顺利,收益也高。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冬天的寒潮将石斛冻死了大半,他和药农损失惨重。

山重水复疑无路,闻讯赶来的斯金平通过改进组培技术,培育出一种耐寒的石斛种苗,种苗成活率从50%增长至90%以上。

此后,斯金平还帮助郑方正开展仿野生种植、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开拓农旅融合路子、开发石斛衍生产品……如今,除了石斛种苗和成熟药材外,铁皮石斛面条、饼干、月饼、饮料、药酒等产品也颇受市场追捧。

“我希望通过不断推广技术,把铁皮石斛种在浙江大地,形成‘一亩山万元钱’的大产业。”斯金平说道。

2003年至2022年,磐安县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增加至24299元,科技特派员功不可没。

未来,磐安县将积极探索创新,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继续为乡村振兴添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7 14: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做得更好。”他说。十多年来,他作为科技特派员行走在磐安的田间地头,开发了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技术,让铁皮石斛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小仙草”;又带领团队接下磐安百亿级黄精产业化关键
2023-06-27 09:36:00
暑期忙“共富”的高校教师 用社科赋能共同富裕建设
...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朱阳瑾的手机里接连收到来自武义、磐安两个山区县政府办公室的消息:“朱老师,县委书记的批示下来了,很肯定您的意见,感谢你们的工作。”“朱老师,后面还要来啊,咱
2023-08-22 17:23:00
...承,为老专家配备青年科研人员跟班学习,接力服务。在磐安县双溪乡,从2003年开始,两代科技特派员连续20年扎根基层,手把手教农民种茶。双溪乡从2003年的茶园面积不足1000
2023-07-13 07:25:00
药乡磐安  香飘千年
...流传下来的经方,成为中医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磐安县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是山祖水源之地,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家家户户种药材,镇镇乡乡闻药香”,这是磐安人口耳
2023-12-15 04:44:00
我“浙”二十年!
...浙江省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先后入驻磐安县大盘镇、万苍乡以及尖山镇,到今年正好20年。曹媛:从事养老服务工作。2020年成立认知照护“智媛”公益工作室,面向患有
2023-06-30 20:18:00
沈晓霞:在田野上书写特派员故事
...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标溪乡和雁溪乡,2013年担任磐安县中药材产业团队特派员首席专家。至今,她作为个人特派员已经服务13年,团队特派员服务10年。她深耕于中药材资源、种植
2023-12-04 07:52:00
浙江磐安:挖掘山里“很高境界的富”
...省的地图对折再对折,打开之后的交点一般都会在金华市磐安县附近。然而长期以来,地处“浙江之心”的磐安并没有享受到居中的优势,5200多座山峰犹如一道道折痕,使这里与外界重重阻隔
2023-06-16 20:11:00
山区公交“兼职”带货 农产品低价进城村民网购自由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磐安县农村物流共配中心。董易鑫摄中新网金华2月19日电(记者 董易鑫)“过去,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需要统一到几公里外的集中取件点拿快递,现在,大家在自己村里就能拿
2023-02-19 19:08:00
专家团扎根浙江磐安 助中医药产业发展
...13日电 (钱晨菲 杨萤萍)山外青山,绿野阡陌,在浙江金华磐安,浙贝母采收正旺。“今年的浙贝母是磐安首轮全流程按照GAP‘六统一’标准种植采收的,我很惦记产量和质量。”浙江省
2024-05-13 20:0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