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赵静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走上通道,回应社会关切。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阴和俊说,去年,党中央深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我国科技宏观统筹得到有力加强,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启动实施,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事业发展呈现了新气象。
“加强宏观统筹,重点加强战略规划统筹、政策措施统筹、重大项目统筹、科研力量统筹、资源平台统筹、区域创新统筹。”阴和俊说,通过抓这“六大统筹”,加快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加大科技攻关、加强战略力量建设、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方面工作。
“274万水利建设者鼓足干劲、奋力拼搏,2023年,我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李国英介绍,去年全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达11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通过防洪、供水、灌溉、水生态保护和治理这四大类水利工程,共计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从而进一步为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国家水网,实现“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目标,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我们将为之积极努力,狠抓落实,依法依规、科学有序推进工程项目的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国家水网建设的目标任务。”李国英说。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提到粮食安全,唐仁健话语恳切:“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吃饭出了问题,那是颠覆性的、不可承受的。”
“去年,虽然我国一些地方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我们实现了‘以秋补夏’‘以丰补歉’,粮食总产量达到1.39万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93公斤,比上年增加7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唐仁健说。
谈到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唐仁健强调:“请大家注意,是要‘衔接’,不是仅就巩固说巩固。”如何有效衔接?唐仁健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在‘千万工程’的经验里全可以找到。我们要把这些理念、思路和方法,全方位运用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各环节、各方面。”
今年,国资委将如何指导中央企业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张玉卓用了三个字来概括:“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张玉卓说,提高核心竞争力,首先是要提高包括资本效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科技产出率等在内的各方面效率;在增强核心功能方面,中央企业必须承担国家责任,推动“三个集中”。“我们的目标是,使得中央企业与‘三个集中’相对应的资产,能够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有效提升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功能。”
如何推动中央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张玉卓说,要做到技术有来源。中央企业要更加强化自主创新,加大投入。同时,要坚持开放创新。
要推进产业升级。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
要做到创新生态。张玉卓表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鼓励科技工作者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7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