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5-04-06 11:30:00 来源:大叔谈娱乐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纪录片《特别的你》上映。导演翁羽表示:“我从来不认为,一部电影会有多大的力量去改变什么东西。但现在我有点不这么想了。”

七八个孩子站在台上,有的在跑,有的在哭,有的在笑,有的则愣在原地,眼神呆滞。

这是翁羽在为小说采风时看到的情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翁羽从事电影相关工作,做过美术指导,执导的第一部短片在莫斯科电影节上映;也举办过当代艺术展,去年在全国范围展出。

2021年,翁羽计划写一本关于自闭症儿童的小说,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一家特殊学校采风,见到了上述场景。 不久后,他到了另一家收治重症孤独症患者的特殊学校。逗留的大半天里,他看到一个成年男子在课堂上突然脱裤子撒尿,也见到一个小孩用后脑勺撞墙,被老师带回去后,不知道怎么又跑回原处,重复头撞墙的动作······

他跟一些家长接触过,发现他们有同样的想法:孩子确诊后,首先想抱着孩子去死,有人真的付诸过行动;其次,是希望比孩子多活一天,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死后,孩子也没法活下去。而且,每个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都遭受过亲友或陌生人的歧视。从确诊书下达那一刻开始,异样的眼光就伴随了他们其后的每一天。

他决定把自己了解的这一切拍成片子,“我也成不了张艺谋,就想做点有价值的事。”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翁羽(右)在拍摄现场。(图/受访者提供)

过去四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孤独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相关讨论也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孤独症患者群体及其家庭,仍是未知数。因为拍片,翁羽频繁接触这一圈子。据他评估,他身边至少有80%的人不了解孤独症,甚至有人以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不爱说话、不爱理人。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又谈不上真正了解,也没有机会去了解更多具体情况。翁羽说:“他们这些人都被雪藏起来了。”

此前,关于孤独症的纪录片、影片并不少,而《特别的你》是首部登上院线的纪录片。公开上映,意味着能被更多人看到。但是,纪录片毕竟是小众题材,从商业的角度看,选择它无疑是“赔钱的买卖”。

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安排场次仅为90场,当日排映院线数为28个,排片总占比<0.1%,场均人次19.3。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图/灯塔专业版)

首映前一晚,广州市区唯一一家有排期的影院,在原定播映时间前16个小时取消了场次,票款原路退回。购票平台显示,一家位于广州黄埔区的影院有安排上映,场次为20:05,暂无人购票。此外,北京无院线上映,上海和深圳均仅有一家影院可以观看。

在超一线城市的播映情况都不乐观。“这个电影注定不可能在院线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这是最开始做我就知道的,所以我也不太关注具体的数字。”更何况,翁羽觉得,做这个片子,实际上收获比意想中多。

那些“习惯性隐藏”的人

决定做这件事的第一天,翁羽就觉得一定能做成,因为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

制作电影需要拉投资。筹备的那半年时间,无人看好这一项目,找不到人愿意资助。翁羽于是和几个朋友商量,那就自掏腰包,凑钱做。他们经常把做其他项目挣到的钱补贴进来,偶尔有企业送来两箱水,也统统接收。“像要饭的”,翁羽笑着说。

他形容拍片过程就像西天取经,“要饭”要不来、被拒绝都是家常便饭。但他心里认定了这件事,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哪怕自尊受伤害,也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做出来,让大家看见这个群体。

这么一想,资金反而不是最大的问题,最难的是取得孤独症患者家庭的信任。翁羽走访了500个家庭,从中挑选被拍摄的对象。然而,被拒绝的理由总是相似的:很多人,尤其是父亲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生活被记录,总是习惯性地隐藏起来。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图/《特别的你》)

和孤独症患者家庭的交涉过程中,翁羽总会提到一个例子。在北京,他几乎不带狗去商场或饭店,因为鲜少有公共场所允许宠物进入,狗总是被拒之门外。但在重庆,所有的饭店和商场,无论大小,都对宠物开放。在那里,他感觉出门不带狗反而对狗不公平。这不是因为城市本身有什么区别,而是环境对生存和生活的影响。

他反复解释,告诉家长们:如果没有人站出来,他们就会永远面对同样的问题。部分家长担心给别人添麻烦,翁羽认为,如果大家都不接纳他们,孩子们就会越来越被孤立在自己家里,情况也越来越糟。

有四个符合拍摄需求的家庭同意接受拍摄。但开机后,翁羽悬着的心还没放下。他始终担心,在拍摄过程中,有的家庭感觉受到冒犯,会突然不愿意让他们进入。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庭的故事可能不够精彩,或者比较平淡。毕竟,这是一部有记录性质的电影,不同于纯记录、写实的纪实作品,它需要适度的故事性和编排。

成片中确实删掉了其中一个家庭的故事线。那是一个离异家庭,男方重组了新家,有了新的孩子。翁羽很想拍这部分内容,那个爸爸对两个孩子的态度肯定有所不同,而这种差异如果展现出来,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给那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条线最终没有拍成。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图/《特别的你》)

“几乎每天都哭一次”

资金、人员和团队,最难的前期任务完成,而意料之外的挑战还在后头。

翁羽会跟拍摄对象提前讲解可能遇到的情况,告诉他们拍摄会打扰他们的生活,而且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们都表示理解并接受。

为了以防万一,第一周,翁羽特意加强了拍摄强度,让拍摄对象体验这种被拍摄的感觉,向拍摄对象提出如果他们接受不了,可以做出相应调整。比如设置多个机位,从早拍到晚,甚至睡觉的时候也会拍——总之,拍摄对象干什么、去哪儿,都会跟着拍。

有一个情节:片中一个人物的父亲,因无法接受孩子患病而跳楼自杀。拍摄时,父亲已经离世,但这一背景故事对观众理解情节至关重要。纪录片不能通过演绎或重拍来呈现,因此,他们询问拍摄对象是否可以拍摄他和家人去墓地祭奠父亲的场景,对方答应了。至于他们到了墓地后怎么做、说什么,摄制组完全不干涉,因为这是他们真实的情感表达。

翁羽解释道,这一情节本身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在时间上做了调整,以强化拍摄效果。翁羽拍摄时发现,他们都能接受这种安排,还很配合。翁羽觉得,参与拍摄的家长都有种使命感,“他们知道他们代表了1000多万个家庭。”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图/《特别的你》

家长配合,那孩子呢?孤独症孩子不可控,只顾自己不管别人,似乎是大家普遍的想法。

一开始,翁羽想过孩子们会捣乱,或者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状况。实际上,他担忧的情形一个都没出现。被拍摄的孩子们都对摄像头不感兴趣,他们对设备背后的人有兴趣。

比如,出发去某个地方时,正常情况下,一个人进了电梯,如果没有其他人,他就会按电梯走了。关上电梯门的瞬间,是摄制组想呈现的画面。但电梯门一打开,那些孩子总是会摁住开门键,等待摄制组进入,因为他们知道有人在拍他们,他们应该是一起行动的。

孤独症的孩子还普遍有刻板行为。他们会要求东西必须摆放在某个位置,几点起床就得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就得几点睡觉,认定的事不能改变。

一位家长提过,做饭时,如果把土豆丝做成土豆片,那不行,必须重新切,否则孩子就不吃。孩子对土豆丝的宽窄还有严格要求,一定要足够精细。还有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如果电瓶车在路上突然没电,孩子就接受不了,会在地上打滚、哭闹。因为孩子认为,电瓶车必须有电,他不理解为什么会没有电。类似事情一旦在公共场所发生,家长的耐心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对翁羽来说,拍摄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每天都有,实在太多了。他自述,作为一名男性,一年多的拍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会在监视器后哭一次。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摄制组进行拍摄。(图/受访者提供)

“选到谁就是谁”

孤独症患者家庭的艰辛、无奈,种种情绪都直击翁羽的内心。他表示,刻骨铭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多到他都记不住。

很多孤独症患者家庭不止一个孩子。有些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选择再生一个孩子,希望新生的孩子能够为患病的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但世事不一定如愿。翁羽遇到过类似情况:老大是孤独症患者,老二也是,而且症状更重。这对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于是,除了主要照料者(父母)和患者,影片的镜头还落在患者的其他兄弟姐妹身上。

其中一个家庭,姐姐不是孤独症患者,但妹妹是,且症状严重。姐姐努力学习,成绩很好,但她明确表示,将来不想结婚,而是希望带着妹妹一起生活。

某种意义上说,那些作为平辈、需要照顾孤独症患者的人,他们从出生起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这对他们而言极不公平。翁羽举例,如果弟弟结婚后,要把患有孤独症的姐姐接到自己家中生活,配偶不一定能接受——毕竟,多数人对此是难以接受的。这是这些家庭很拧巴的地方,伦理将他们捆绑在一起,无法挣脱。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图/《特别的你》)

在翁羽看来,孤独症患者是天选之人,“选到谁就是谁”。最让他感到无力的是来自社会的包容和支持还不够。因此,选择拍摄对象时,翁羽就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年龄患者所需的外界支持进行筛选。

12岁的程瑞有绘画天赋。妈妈曾在生父的拳头下用身体护住他,如今一个人种菜养家,只希望程瑞能和正常孩子共同学习。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压力,以及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的困难。16岁的可可几乎不会说话,只能说出“妈妈”,无法上学。因此,她面临的问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支持不足。19岁的王浚力已经从特殊学校毕业,有一定独立生活能力,但缺乏就业机会,只能待在家里,无法自食其力。

此外,这三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故事,包括家庭结构、夫妻关系等。有一个家庭的丈夫去世,母亲希望重新开始,寻找新伴侣,建立新家庭;另一个家庭,父母很早就离婚了,由于带着孤独症孩子,双方都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伴侣,他们试图修复感情;第三个家庭是符合传统定义的“完整家庭”,父母双方健在,还有个健全的小女儿。

虽然家庭情况不同,但面临的困境却是相似的。归根结底,孤独症不能治愈,经济条件再好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图/《特别的你》)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进入普通学校而不是特殊学校接受教育。但进入普通学校非常困难。即便孩子进了普通学校,其他家长也可能会有抵触,担心这些孩子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攻击行为。这种情况下,校方也很无奈,虽然他们支持融合教育,但也有自己的难处。

每个人都有基于自己的立场,可是,孤独症孩子也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在拍摄和采风过程中,翁羽看到过许多孤独症孩子被歧视的情景。他们可能会因为不懂得分享或尊重他人,而被误解,甚至被打骂。

例如,有些孤独症孩子喜欢喝饮料,但他们可能不知道饮料需要购买,也不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他们会在别人喝饮料的时候上手抢,或者在别人喝完了将饮料瓶顺手放在公园里时拿走。万一他们不小心把别的孩子推倒,其他家长可能会误解他们,甚至对他们采取极端手段。

“这种故事在这个群体当中都是常态。”翁羽设想,如果公众能更多地了解孤独症群体,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他听说,有些机构倡导在孤独症孩子的衣物上设置标识,以便大家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从外貌上看,孤独症孩子和普通孩子没有区别,只有当他们出现极端行为时,人们才会意识到他们与众不同。如果有标识,大家可能会更理解他们的行为,而不是采取过激反应。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图/《特别的你》)

“这是你拍的吗?”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拍的是一座没有装修好的房子。一个人要搬进这座房子里,镜头是主观的——从毛坯房到阳台,推向人物。

在翁羽看来,孤独症孩子只是还没完成,或者说还没有达到常规价值观中“完整的人”的最后一步。这是全片中少有的、具有作者性的一幕。另一幕则出现在开头——程瑞走丢了,妈妈在街上到处找他。

虽然全国1400万孤独症患者看上去像一个被遗忘的群体、一座孤岛,但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每个患者至少牵动着两个家人,甚至更多。这么算下来,所涉及的人群可能达到上亿人。就像岛与岛之间是相连的,他们之间也有着相互的联系。

旁观者能做到的,就是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并接纳他们。在影片预告片的评论区,有一条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对于这个特殊群体,尤其是儿童,他们不需要电影,而是需要能够落到实处的政策。

翁羽认为这是人的本性。就像普通人,如果得了绝症,很多人不会到处去讲,而是选择自己默默承受。但如果一个人能够走出来,那他应该是很坚韧、很强大的。当然,多数人还得需要时间消化。

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快地走出来?他觉得关键在于社会的接纳。以前,一个男士喷香水可能会被视为怪异,但现在这种观念已经完全改变了。如果社会的信赖度越来越高,我们的文明程度也不断提升,那么这些问题可能就不再是问题了。也许,未来这部影片的存在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但至少现在它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它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图/《特别的你》)

影片已经上映,但翁羽至今还没能统计出具体花费的成本,“还在花钱”。

宣传期出席活动的差旅费用,很多时候需要自行承担。翁羽表示,自己是“贴钱在做这件事”。不过,他不愿意视之为一个买卖。正如父母将子女养育成人不能简单地用成本来衡量,当一个人真正热爱一件事的时候,成本就不再是成本,而是为这件事情付出的决心。到了那个程度,就不会再去衡量得失。

他只是遗憾,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成片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在声音、画面、色彩等技术方面处理得更好;摄影师也不会因为生计问题而接其他活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资金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它确实能让影片的成色更好,让整个创作过程更顺利。

他还提出做融合观影活动,让孤独症患者家庭和普通家庭带着孩子一起在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目前,全国多地已经举办了好几场观影活动。

第一场观影活动的组织者跟翁羽聊起,他们平常就有组织观看小众电影的习惯,但当他们发起这部电影的观影活动时,有些人一开始就不想参加,还有人因此退群。

在观影活动现场,确实有一些观众感到不适。因为孤独症孩子可能会比较活跃,不太安静,而有些观众原本是带着艺术欣赏的期待来的,希望有安静的观影环境。结果他们发现,银幕上和银幕下都很“热闹”,可以说是真正的“4D电影”。

活动结束后,通过和孤独症患者进行短暂的交流和沟通,观众开始接纳他们。在翁羽看来,这就是做融合观影活动的意义所在。

这部排片率<0.1%的纪录片,我偏要夸

在江西赣州举办的观影活动。(图/受访者提供)

《特别的你》于2024年7月入围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之后大半年来,影片经由部分公益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进行点映,并于今天正式在院线上映。根据灯塔专业版的统计,截至发稿时,《特别的你》票房达32.7万元。

据翁羽估算,有上千万人知道了这部电影,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期。多年没有联系的发小、老家的朋友,有些甚至连微信都没加的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部电影,主动跟他说:“这是你拍的吗?”

他最初的设想是通过这部影片宣传孤独症群体,让更多人了解他们。他觉得这个目标已经部分实现了。最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影片不仅引起了关注,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了这个群体。

很多企业、团体和政府部门通过包场观影的方式,来了解这一人群的困境,并开始在政策、资金、就学、就业等方面提供实际帮助。“我从来不认为,一部电影会有多大的力量去改变什么东西。但现在我有点不这么想了。”翁羽说。

编辑 桃子酱

校对 遇见

运营 马社力佛/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6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自闭症”微纪录片|守光人:在沉默的裂缝里寻找光
“我特别自责,总觉得是自己哪儿做得不好,才让孩子变成这样。”姥姥颤抖的话语,带着无尽的懊悔与疼惜,像一记重锤,敲在家人心上,也拉开了然然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序幕。生活里,每个孩子都是
2025-04-03 20:34:00
孤独症,误解知多少
...助减少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家长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阅读科普书籍、参加相关培训和活动等方式,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提供舒适的家庭环境孩子需要一个温暖、稳定、和睦的家庭环境
2024-04-02 15:59:00
江西举办孤独症主题观影活动
...亲友协会联合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在南昌举办孤独症主题纪录片《特别的你》观影公益活动。观影活动现场(江西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供图)此次活动以“特别的你,特别的爱”为主题,旨在提
2025-04-24 07:14:00
首映丨纪录电影《特别的你》:点亮孤独症群体心中恐惧和迷茫
“中国有超千万名孤独症人士。‘孤独症’三个字背后有一千万个终生需要陪护的孩子,以及一千万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纪录电影《特别的你》导演翁羽说。纪录电影《特别的你》上海首映礼现场《特
2025-03-23 15:33:00
走进“卡车猫王”的治愈旅程,B站纪录片《养猫的人》正式开播
...品、尾巴生活联合出品的国内首部聚焦人与猫故事的系列纪录片《养猫的人》,在B站独家播出。首期节目一经上线便触动人心,观众纷纷点赞“人与猫的感情太好哭了”“很写实的纪录片,透过猫
2024-12-20 11:39:00
在长沙都实现:一座城的青春答卷与创业密码
...天择、天择城旅联合制作的全国首部聚焦青年创业生态微纪录片《在长沙都实现》,以40位创业者的真实故事为切口,铺陈出一幅长沙青年“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鲜活图景。《在长沙都实
2025-06-09 10:17:00
持续关注孤独症群体,电影《攀登不孤独》看见特殊孩子的“人生大事”
...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文梅 北京报道退役攀岩运动员与孤独症儿童奇妙邂逅,通过攀岩不仅改变了孩子的人生,也重燃了成年人对生活的希望与爱情。最终在挑战与和解
2024-08-15 16:53:00
纪录片《大脑深处》带你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大脑
中新网1月14日电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团队在时隔三年后再推精品力作,团队围绕“中国脑计划”几大研究方向,结合最新科研成果、邀请参与“脑计划”的顶级专家参与节目,策划以“脑认知”
2023-01-15 07:00:00
山东3人被推举为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助残新闻人物
...童电影《朝华》、以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冰球为主题的电影纪录片《巨人隐现》。成立“唤醒计划”基金项目,募集项目经费220余万元,助力听障人士融入社会。在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三天内,为
2023-07-09 11:56: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近日,一只近20米高的巨型小黄鸭亮相石家庄滹沱河艺术生态岛。小黄鸭巨型气模不仅造型萌趣可爱,内部还设有海洋球、蹦蹦云等游乐设施,周末一起来打卡吧!拍摄丨周亚岚剪辑丨王伟
2025-08-31 07:30:00
文章七夕回老家,和同学孙坚约着吃烤肉,俩人状态真不像同龄人
8月30日,演员孙坚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出与文章聚餐合照,身为大学同学又是老乡的两个人,在七夕当天回到西安老家一起吃烤肉
2025-08-30 12:48:00
杨幂:我会合法纳税的!
【铿锵电影 快讯】近日,在《王牌对王牌9》的即兴短剧环节,杨幂饰演秘书角色。当沈腾(饰老板)说出“直接打100亿到你个人账户”时。她挑眉回应:“您要是这么说的话,我会合法纳税的”
2025-08-30 18:02:00
杨幂的“5次高光”,让《王牌9》开播封神
只要是说到综艺节目这一块,那还是有不少好的老牌综艺的。比如说正在热播的这些《披哥》、《我家那闺女》、《花少》等等,都是深受观众喜欢的
2025-08-31 00:21:00
乡村爱情 游园留影
8月2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日,浦口区不老村“公园式”结婚登记点亮相,一对对新人来此登记结婚、游园留影,在美丽乡村中见证美好爱情。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摄
2025-08-30 09:48:00
新意、新质如何诞生?这场在长举行的青年文学创作座谈会有答案
锚定青年作家使命,践行文学培养计划。近日,作为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中国文学新力量·东北网络文学周”重要活动之一,“新意
2025-08-30 16:20:00
献给不屈的东北人民 电影《生还》9月3日上映
首部表现抗联全过程的电影《生还》即将于9月3日上映,观众们将跟着这部电影共同回望历史,纪念东北抗联充满热血的不屈岁月。和传统战争电影不同
2025-08-30 16:20:00
8月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NPC戏曲相声专场活动“曲苑七夕·笑满星河——唱戏是一门儿必修课”在山西博物院“戏曲故乡”展厅上演
2025-08-30 19:39:00
合作担纲万国艺术节开幕演出,完成《颂歌前奏曲》全球首演 | 贵阳交响乐团欧洲巡演第三站
意大利时间8月28日,在卡斯泰洛城圣多美尼科教堂,贵阳交响乐团与玛丽埃塔·阿尔博尼合唱团首次合作担纲万国艺术节开幕音乐会演出
2025-08-31 03:53:00
河北新闻网讯(王月红、李瑞杰)8月29日七夕佳节,由涉县精心打造的原创微短剧《石上大洼之裂隙情书》正式上线。该剧以“双时空”叙事手法
2025-08-30 17:29:00
8月30日,河北五超秦皇岛队VS沧州队现场,秦皇岛队教练及球员的宝贝在场边加油助威。
2025-08-30 21:58:00
孔氏南宗家庙再现古韵乞巧,千年儒风点亮风雅七夕
8月29日,农历七夕佳节晚,孔氏南宗家庙后花园红灯高悬,古乐悠扬。一场以“古韵乞巧情满古城”为主题的风雅七夕活动正在这里温情上演
2025-08-30 21:41:00
“牵手团缘・青春偕进” 全国青年婚恋交友活动在吉林白山成功举办
为搭建青年交友联谊平台,引导青年树立健康文明婚恋观,8月29日,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指导,共青团吉林省委
2025-08-30 21:33:00
黄轩、于适领衔主演|电影《蛟龙行动(特别版)》今日起全国公映
8月30日,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贵州广电传媒集团、贵州天马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参投的军事动作大片《红海行动》续作——《蛟龙行动(特别版)》正式登陆全国院线
2025-08-30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