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博白制种稻迎丰收
今年全县水稻制种种植面积3.92万亩,产值1.6亿元
本报记者 邓盛龙 通讯员 祁海莲 朱夏慧 文/图

收割制种稻。

饱满的制种稻穗。

扫一扫,观看博白水稻制种更多内容
本报记者 邓盛龙 通讯员 祁海莲 朱夏慧 文/图
连日来,在博白县龙潭镇种植大户李友的稻田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收割、脱粒一气呵成,一派秋收的忙碌景象。
李友种的稻谷与一般农田的大不相同。“这是制种水稻,是来年的水稻种子。”抓起一把饱满的谷种,李友介绍,他从事水稻制种近30年,以前从种到收制全靠人工,去年博白获评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制种产业得到大力扶持,现在他种稻实现了机械化制种、收割,效率大大提高。
龙潭镇适宜制种水田面积有2.5万亩,常年制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今年,受益于水稻制种国家政策红利,该镇制种面积增至2.28万亩,占全县制种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博白县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李友今年种植制种水稻4000多亩,主要是湖南隆平高科的“昌两优”“馥香占”“香久久”等品种,总产量预计达600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博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秦振宇介绍,博白属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是全国少有的可实现同田双季制种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博白开始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在40多年的制种实践中,当地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所产稻种主要销往四川、湖南、江西、安徽等长江流域稻作区和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华南稻作区,并出口到越南等东盟国家。1982年以来,仅“博优64”总计推广种植5000万亩以上,增产效益20.36亿元。
在获评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后,博白县以打造“种业强县”为目标,成立制种大县工作专班,出台了《博白县制种大县(水稻)建设工作方案》《博白县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文件,明确在“十四五”时期投资2.55亿元,启动“一园三区五基地”重大项目建设,即建设博白县种业产业园,培育南片制种核心示范区、北片制种核心示范区、制种重点区3个水稻制种区,发展南繁育种基地、水稻科研试验基地、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水稻品种试制基地、全程机械化制种示范基地5个基地,力争到2025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6万亩。
今年,该县在龙潭、大坝等制种主产区打造水稻制种示范带,并以提升“头雁领航”工程为契机,推行“党支部+公司+基地+制种大户”合作模式,引进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知名种子企业到博白县合作制种。目前,该县水稻制种品种实现数量和质量双突破,全县推广水稻种植以“野香优818”“野香优9号”等品种为主,今年晚造共示范种植“新梅优1号”等92个水稻新品种,其中已审定品种46个,水稻新品种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良种覆盖率持续提升。今年全县制种面积新增7000亩,达到3.92万亩,产值1.6亿元。
种业带动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据统计,今年博白水稻种业解决3000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支付农民土地租金1500多万元,支付农民工工资3200万元,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