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田闻之
最近,个别“不接待儿童”的店铺突然“火”了。据悉,一些城市的部分店铺在自家门口贴出“不适合儿童”等提示语,引起不少关注和讨论。与此同时,舆论场上也不时传来消息,某某店铺也“拒绝儿童”了,给人一种社会群起“厌童”之感。
儿童如此不招人待见吗?记者走访发现,误传误伤颇多,甚至有店铺被列入“不接待孩子”清单后,自己都感到惊讶,“什么时候有年龄限制了?”而即便确有商家标注上述字样,大多也是出于商品特性,对不适用该消费场景下的多种人群进行劝退,儿童不过是其中之一。换言之,“不适合”并非不能进,所谓“拒绝”之说站不住脚。也有家长现身说法,“从未有被谢绝入内的体验”,相反,如今儿童友好餐厅、场所是很多的。
既然传闻失真,那“厌童”的氛围感从何而来?表面上看,是某些人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误导公众。深层次看,不排除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或为博眼球,罔顾事实渲染冲突,以耸人听闻之态大造“新闻”;或为蹭流量,听风便是雨,无所谓真假是非,只求转发扩散获取点击。如今的舆论场上,类似配方可谓比比皆是。女生恐婚,便有人编造“渣男语录”“丧偶育儿”;男生“厌女”,必有人炒作“拜金女”“扶弟魔”,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在公众焦虑点上或“贴”或“蹭”,不断制造并扩大对立。借着刻意拉扯的冲突感,再加上裁剪、选择、拼凑事实等手法,一个又一个“假象”便荣登热搜了。
炒作之下,个别账号的流量滚滚而来,但社会的信任却渐渐消磨。似是而非的细节,恶意拱火的冲突,打造出的“爆点”“热点”,不仅影响着大众对相关事件的全面认知,更加剧群体的撕裂与对立。以“厌童”为例,商家平白背锅、客流缩水,家长也压力重重、莫名躺枪,任由这种畸形关系发酵,不排除会生出更多嫌隙与隔阂。当关于儿童的“负面信息”层层涌来,“谈娃色变”分贝畸高,所谓“厌童”情绪难免弥漫。当误解隔阂、谩骂互怼取代善意交往,伤害的又何止是某一个群体的利益?
信口开河、乱敲键盘,岂能无责?无论大号小号,对自己获取的信息是否真实,扩散的内容是否靠谱,都要心里有数。当然,除了靠自律,相关部门和平台健全管理监督制度也必不可少。对造谣传谣者严惩不贷,将屡教不改者清理出局,网络舆论场才不至于剑拔弩张,种种热搜榜才不至于乌烟瘴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