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21: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上下飞来入阵中,一人两骑势如风。铁檛手舞前无敌,重铠身披气自雄。死愿见王伸宿愤,生还无罪建奇功。太原慷慨悲车裂,异日相思泣乃公。”这是清代许传霈的一首诗,说的就是十三太保李存孝的一生。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关于李存孝的传说很神奇。据说他的父亲是个石头人,是他母亲年轻一不小心将手中的花篮套在一个石人的脖子上时和同伴玩耍,,当晚石人就去见这位姑娘,结了姻缘,有了李存孝。有一天,他在山坡上放羊,突然冷不防的,不知从什么地方蹿出来了一只猛虎,李存孝不慌不忙,竟然与猛虎大战半时,最后,这头猛虎居然被小小年纪的李存孝给打死了,恰巧这一幕被当时正在山涧对岸狩猎的李克用看到了,李克用大惊,于是收他当义子。也有传说是李克用自己被老虎袭击,李存孝救了他。不管怎么样,李克用和李存孝确定了父子关系。金庸先生应该是李存孝的粉丝,在他的小说中,“存孝打虎”作为一个武功招式多次出现。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根据影视和小说中的描述,李存孝和李克用是差了一辈人,但实际上,李存孝仅比李克用小两岁,抛开彼此当时的地位来看,做兄弟也是可以的。其实在唐末到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非常流行拜干爹,收义子,年龄不是问题,身份不是距离。比如后来的后晋高祖石敬瑭,就认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做义父,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10岁!

历史上的李存孝是被李克用的军队俘虏过来的,最开始是当李克用的亲兵,后来当了骑将。由于和大老板近距离接触,加上本身武艺高强,李存孝很快就脱颖而出了,逐渐成为军中第一猛将。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李存孝的一生,据史料记载,只打过两次败仗。而这两次败仗,和本文的主题都有关系,所以以下的情节都会围绕着两场败仗写。

唐昭宗文德元年,李存孝接到一个任务,帮助李罕之夺回他的老巢河阳,此前他被张全义赶了出去。本次任务的负责人是康君立,时任李克用的南面招讨使。当时康君立手下不仅有李存孝,还有薛阿檀、史俨、安全俊、安休休等四将,全部兵马是3万人,其中有7000骑兵。李克用的沙陀兵在唐末几乎是最能打的存在,当年以步骑17000人进攻长安,打得黄巢找不着北,现在是步骑3万人,同样打得河阳的张全义几乎要守不住了。

说是几乎守不住,那是因为张全义还有翻盘的机会,只要那个人肯救他,李克用的军队就不足为惧。说到这里,大家估计都猜出来了,那个人就是李克用的一生之敌,朱温。朱温和李克用早有宿仇,当年在汴州上源驿的一场大火就险些烧死李克用,朱温的汴州军和李克用的河东军只要碰在一起,那基本就是都要往死里打。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朱温这次很够意思,派了大将丁会、葛从周,牛存节带了几万人来救河阳,李存孝年轻气盛,他命令李罕之继续攻城,自己带领骑兵和朱温的军队单挑,很不幸,作为唐末以至五代时期的第一猛将,李存孝这一次失败了。由于他是军中武力的No.1,他这一败,极影响士气,整个河东军兵败如山倒,安休休害怕受处分,直接向朱温投降了。朱温的军队趁机准备分兵抄河东军的后路,康君立不得已下令撤退。朱温解了河阳之围后,任命丁会为河阳留后(预备节度使,朝廷委任诏书下达后就能转正),张全义为河南尹,张全义至此成为朱温的死党。张全义没有想到的是,后来朱温当了皇帝,有一次到他家住了几天,居然“临幸”了张全义的妻女,张全义的儿子气不过,想杀了朱温,被张全义阻止了。张全义给出的理由是朱温当年救了他们全家,做人不能忘恩负义……

再说回李存孝,这次失败并没有打击到他,反而像钢刀淬火一样锻炼了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屡立战功。龙纪元年(889年),李克用出兵攻打昭义镇。当时的昭义镇一分为二,泽州和潞州由李克用占领,以李克修为昭义节度使,剩下的邢州,铭州和磁州是由朝廷任命的孟方立管着,也叫昭义节度使。李存孝连取洺州、磁州,并在琉璃陂大败邢州军,活捉主将马溉、袁奉韬,攻至邢州城下。孟方立窘迫自杀。次年攻下邢州,占领了昭义镇全境。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李克用没有高兴多久,潞州发生兵变。朝廷以京兆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朱温看到了机会,命大将葛从周、朱崇节先占据潞州,又命李谠攻打泽州,同时派三千人护送孙揆赴任。由于邢铭磁三州是李克用新占领的,人心还不稳固,泽潞二州又是这么个情况,此时的形势对李克用很不利。

关键时刻还是李存孝来救场。李存孝率三百骑兵,在长子一带的山路上伏击孙揆一行,以1比10的兵力生擒孙揆,随即又统领五千骑兵驰援泽州。他在泽州城下生擒汴军骁将邓季筠,打得李谠大败溃走,一直追击到马牢关,而后回兵攻打潞州。葛从周、朱崇节弃城而走,收复了潞州。

可以说,没有李存孝,李克用就不会得到昭义镇。所以,让李存孝当昭义节度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李存孝本人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大领导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新任的昭义留后居然是康君立。康君立在这次昭义争夺战中就没出过大力,最后却成了摘桃子的人。李存孝不服气,好几天没吃饭。李存孝也不是什么封赏也没有,他被任命为汾州刺史。从这时起,李存孝对李克用就有了那么一点小小的意见。

夺得昭义镇后,李克用的势力大涨,是天下有数的强藩,连朱温都比不上。这引起了唐昭宗的不安。唐昭宗立志恢复祖先的荣光,内除宦官,外打强藩。李克用成了唐昭宗立威的靶子。唐昭宗以宰相张浚为招讨使,带领十万禁军征讨李克用,还命令朱温等人带兵参与行动。李克用命令李存信、薛阿檀率军抵御张浚,又命李存孝屯兵赵城策应。李存孝这次没有捞到主攻的位置,但张浚还是和李存孝有了交集。他被李存信等人击败后退守晋州,攻打晋州的正是李存孝。但李存孝不想下狠手,放张浚离去,对外说不宜俘虏朝廷的宰相。这往好了说是“万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往坏了说就是“心怀异志”了。我们无从得知李克用知道这件事后的真实想法,但李存孝后来被平调为邠州刺史,可以体会一下李克用对李存孝矛盾的心态。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李存孝一直在刺史的位置上打转,不久又因为邢州节度使空缺(原刺史安知建叛变被杀),他又调过来担任邢州留后。这个时候承德节度使王镕、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合兵10余万攻尧山,李克用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和李存孝一起对敌。按此时的官职,李存信算是前敌总指挥,李存孝归他管,上次打张浚时李存信也是主将,可见李克用对他很信任。但是,两人之间有矛盾,李存信指挥不动李存孝,两个人互相猜忌,都不肯打头阵对敌。李克用只好临阵换将,改派李嗣勋出马,大败幽州、镇州的军队,斩杀擒获3万人。李存信回李克用那里,谗言道:“存孝有二心,常避赵(此处指王镕)不击。”这话的保密工作没做好,李存孝很快就知道了。

李存孝此时的做法很值得商榷。他没有力证自己的清白,而是偷偷联系朱温,和朝廷搭上线,准备以邢、洺、磁三州归顺朝廷,只要朝廷答应让他做这三州的节度使,他就可以找机会联合其他节度使的军队来讨伐李克用。唐昭宗答应了李存孝做节度使的请求,但是并不支持他讨伐李克用的想法。于是李存孝转正变成了邢州节度使。

景福二年(893年),李克用亲率大军出井陉,逼迫真定,准备去揍成德节度使王镕。不知道是不是李存信的话起了作用,李克用这次没带李存孝。结果李存孝自己跑去见王镕,保密工作没有做好,这事被李克用知道了。李克用大怒,王镕也不打了,准备去邢州打李存孝。王镕也很够意思,派兵去救,结果还没到地方,就被李克用败。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李存孝至死都认为自己是被李存信陷害导致反叛。但奇怪的是李克用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处理李存信,反而是在一场类似李存孝追思会的酒宴上,因为康君立的不配合(没有表示悲痛),把康君立用毒酒毒死了。据史书记载,康君立和李存信关系很好,以至于经常撺掇李存信说李存孝的坏话。按这种记载,康君立顶多算个从犯,这个处理有些重,然而,康君立是能随便处理的人吗?

康君立在小说中是李克用的义子,十三太保中排第十二。但实际上,康君立比李克用大9岁,也没有当过义子。虽然不是义子,但康君立是李克用团队里的重要人物。康君立早年曾任云州(今山西大同市与朔州怀仁一带)牙校,李克用当时是云中边防督将(唐朝的云中郡就是指的云州),当时驻扎在蔚州。两人在一起上班。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因代北地区连年荒旱,加上地方偏远,粮食转运困难,老百姓们都过得很苦。当时的大同军防御使(领云朔蔚三州)段文楚怜悯百姓,严命缩减军士衣米,来使百姓活命。

段文楚的想法很好,但军队的钱岂是好克扣的,很快,军队里怨声载道。康君立联合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盖寓、李存璋等人准备推举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几个人跑到蔚州,说服李克用,演了一出“帅袍加身”。李克用杀了段文楚,但朝廷没承认他的留后地位,反而派军队讨伐。康君立此时在李克用手下领兵作战,打败了朝廷的军队,为李克用立下汗马功劳。后面追随李克用南征北战,前面说到李存孝也得听他指挥。写到这里,读者们应该理解康君立的地位,他属于早期创业团队核心成员,能打仗,资格老。这样的人,不是李克用想动就能动的。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所以,当昭义镇整个被打下来后,由于原来李克用这边先后任命的昭义节度使李克修、李克恭,也就是李克用的弟弟们都非正常死亡,康君立就被李克用任命为昭义节度使。这也可以看作是对康君立的一种酬劳。此时的李存孝居然还不服气,几天都不吃饭。这里笔者只能说李存孝职场经验缺乏,新人立功,老人升职,这在职场中是常态,相信读到我这篇文章的职场人或多或少都听过见过甚至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

或许李存孝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得罪了康君立。这里笔者就不卖关子了,我认为导致李存孝被杀主要的原因就是康君立。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就像上面说的,李存孝得罪了康君立,李存孝公然对康君立就任昭义节度使表示不爽。李存孝不爽,康君立当然也不爽。不过康君立没有直接表现出来。在康君立看来,李存孝作为一名后起之秀,如果自己选择和他硬杠,显然是有失身份,于是,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他鼓动一个人来杠李存孝,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李存信。

选择李存信的好处显而易见。李存信和李存孝一直都有矛盾,这点军中都知道。两个人年龄相当(李存孝比李存信大4岁),资历相当(都是李克用义子),勇猛方面李存孝是军队里的一哥,但其它方面,李存信就比李存孝强不少。李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通六蕃书,善战,识兵势。简单来说就是李存信为人狡猾多智,军事理论素质很强,还懂“外语”,典型的复合型人才。两人各有千秋,总体来说,李存信的综合素质比李存孝强一些,适合当军队主将。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前面说到李存孝的事迹时,李存信都是以主将的身份出现,和李存孝合作抵御幽、镇联军的时候,都当上了蕃汉马步都指挥使。这个职位很重要。后来的后唐明宗李嗣源,一度只能给李存信当副手,一直到李克用去世很多年后,才被继任的李存勖提拔当了蕃汉马步都指挥使。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李存信怕李存孝抢了他的位置,李存孝则看不惯李存信靠着一点小聪明就身居高位,哪像自己是在一线拼杀,真刀真枪的干出来的。李存孝的这种心态在现在职场中比比皆是,最后悲剧的大概率就是那个心怀不满的员工。

对李存信来说,李存孝的存在对他的地位是一种威胁,加上李存孝又比较傲气,对他不怎么尊重,所以李存信自然和李存孝有矛盾。但仅仅是这种矛盾还不至于让李存信往死里整李存孝,他们的级别不对等,李存孝如果要到李存信的位置,他必须先升到节度使,也就是要取代康君立的位置。这对康君立是个实实在在的威胁。前面李存孝为了争昭义节度使就敢公然表示不满,还派兵劫掠潞州的人民,后来当了邢州刺史,又升级成为邢州节度使,掌握邢、洺、磁三州,把康君立的地盘抢了一大半走了。而这一切,李克用都是默许的态度。对那个时代的军阀来说,土地士兵,就是他们的命,现在李存孝一下子夺了康君立大半条命,康君立焉能不恨。

康君立深谙官场之道,对李存孝这样的后生晚辈,直接怼上去既不明智又有失身份。所以康君立使了一招“借刀杀人”,这“刀”是现成的,就是李存信。所以《新五代史·义儿传·李存孝传》就会记载“康君立素与存信相善,方二人之交恶也,君立每左右存信以倾之”。明确的说康君立和李存信交好,然后撺掇李存信在李克用面前说李存孝的坏话。

对于康君立和李存孝的矛盾,李克用是很清楚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早在任命昭义节度使这个职位时,李克用就展现了大师级的处理手法。李存孝本来按军功足够当昭义节度使,但是李克用把他压下,让康君立当,这就是卖了个好给康君立。李存孝气不过,几天不吃饭,还纵容手下军队把潞州抢掠了一番来泄愤。康君立刚从李存孝手里抢到位子,这时也不好再处理李存孝。李克用作为大领导,居然也没有处理李存孝,而是让他到汾州去当刺史。这给李存孝传递出来的信号就是李克用知道李存孝的功劳,知道李存孝为啥生气,这次就算了,节度使目前给不了,先给个刺史润润喉咙。给康君立传递的信号就是让他也不要太得意,李存孝的功劳足够做这个位置,让康君立时刻记住这个位置上有李存孝这样一个超级替补。

李克用的这番安排,就是要适当的制造手下之间的矛盾,毕竟底下有矛盾,斗来斗去,对上面的人就越安全,只要把斗争的级别控制在自己能掌握的范围就行。大家看到历朝都有忠臣和奸臣,而对奸臣,皇帝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处理,道理是一样的。这个道理,康君立是懂了,李存孝懂没懂就不好说了。他一直怀疑是李存信给李克用吹风让康君立把自己挤掉的,对李存信恨得不行。

按照李存孝后来和李克用的说的,他能当上节度使,是感激李克用的,但就是李存信不停的在李克用耳边嚼舌根,他才背叛的。而李存信被康君立利用,这事李克用应该是清楚的,只是找不到机会发作。而且更让李克用耿耿于怀的是,前后两任邢州节度使(刺史)安知建和李存孝都叛变了,曾经是他们上司的康君立事先居然毫无觉察。这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有意纵容?

在后来的一次李存孝的追思会上,大家都表现得很悲痛,唯独康君立不以为然。李克用很生气,把康君立囚禁起来,后来用毒酒赐死了他。这里面更多的是李克用自己的意图,如果单单为李存孝,康君立的这种表现还罪不至死。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李存孝活着的时候一直怀疑李存信是幕后黑手。但李存信在之后继续得到李克用的信任。李存信的失宠是因为后来打了两次败仗,其中一次还造成李克用的亲儿子李落落被朱温俘虏,并处死。这个事情比李存孝的死严重得多,即使是这样,李克用也没杀李存信,只是剥夺了他的兵权,让他领个闲职。李存信最终忧惧而死。从这里也可以推断出,李存信并不是造成李存孝死亡的第一责任人。

早年有一部港剧《十三太保》,讲的就是李存孝的故事。由黄日华和汤镇业分别饰演李存孝和康君立,而康君立在剧中是作为大反派存在。至于李存信,在剧中就是个被忽略的龙套。可见,即使在电视剧中,康君立也是李存孝最大的对手。

十三太保李存孝到底得罪了谁

李存孝的悲剧在于他性格的缺陷。他性格直爽,喜欢直来直去,眼里容不得沙子。做事也不考虑后果。这样的人,对领导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摧城拔寨,用不好就会伤了自己。所以,如果李存孝的性格不改,就算没有康君立,也会有李君立,王君立来陷害他。人在职场,一切都需谨慎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3: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十三太保李存孝,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勇猛无敌?
...李存孝,并跟随李克用四处征战,屡立奇功。民间称其为十三太保。当然,这只是一则传说故事。在正史中并未对李存孝的身世有过记载,只是其出生于858年,原名安静思,山西灵丘县人。其幼
2023-06-30 14:15:00
唐朝末年,十三太保的英勇传奇与后世影响
说起“十三太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
2024-02-13 05:33:00
李克用是怎样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投降朱温,成为朱温以后南征北战的重要将领。李克用和十三太保上源驿之变,莫名其妙的事件李克用帮了朱温的大忙,朱温在汴州境内的上源驿盛款待。但令人奇怪的是朱温竟然要杀李克用。朱温
2023-09-10 14:43:00
李克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属下的集团又是一个怎样的集团?
...才济济,实力强劲,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手下的“十三太保”。李克用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
2023-01-27 13:50:00
李存孝与霸王齐名,一个时代的独一档名将
...存孝李存孝作为李克用十三个养子中最出名的一个,号称十三太保中“最能打”。长大后的李存孝“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成为李克用最锋锐的矛,在当时可谓是“天下无
2023-02-28 10:29:00
...承父业,出道就有很多追随着,手下义子众多,尤其以“十三太保”最出名。其中,李存孝最出名,也死得最为惋惜。李存孝其实就是翻版的李克用,在与李存信的长期争斗中,李存孝心理失衡,走
2024-06-25 15:27:00
李克用与李存孝:沙陀父子的传奇与悲剧
李克用是唐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十三太保的父亲或义父。李克用出生于沙陀部,是沙陀部首领李国昌的儿子。他从小就勇敢善战,擅长骑射,深受父亲的器重。唐僖宗乾符二年(876年)
2024-03-04 12:51:00
揭秘“十三太保”:唐朝末年的英勇传奇与背后的故事
我们经常听到的“十三太保”为何许人也,这个称呼又是怎样由来的呢?最早流传的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即后来的晋王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多为义子),他们都是谁呢?李嗣源 大太保李嗣
2024-03-31 13:12:00
李克用与李存孝:沙陀家族的恩怨情仇
...立。想必他的内心是很悲戚的。作为自己义子中的翘楚,十三太保的名头,又是何其响亮。他又何尝想杀,但却不能不杀。史臣曰:昔武皇之起并、汾也,会鹿走于中原,期龙战于大泽,蓄骁果之士
2023-10-27 00: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