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
罗克平年华似流水,激情依旧在。
这两天在家休息,我在书房里翻看到两张过去的奖状,分别是1992年和1993年由民航局党委办公室颁发的“全国民航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称号。看着眼前的奖状,不由得有些恍惚,仿佛穿过了时光隧道,一下把我拉回了当年在民航系统从事宣传工作的岁月。
1984年,我通过社会人才公开招聘进入民航上海管理局,并先后在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虹桥国际机场组织宣传处、上海机场集团公司宣传部工作。我还曾被中国民航报社聘为通讯员、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记者。当时,民航局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和中国民航报社曾陆续培养了一大批通讯员,并不断夯实其新闻报道基本功,其中就包括我本人。
在1985年4月于《中国民航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后,我的写作激情便被彻底点燃了,像上了发条似的不断向《中国民航报》投稿。除了报道日常新闻,像言论、通讯、特写、散文、摄影作品等均有尝试,每期报纸都能看到我撰写的一两篇作品。在报社编辑的精心指导下,我的文章质量也日渐提高。而且在当年,我的发稿量总是位居全国民航系统通讯员前列。
自此,我撰写的新闻作品和论文也开始崭露头角了。我撰写的文章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刊登。我的通讯作品《专机包机频顾上海——世界关注东方市场》入选《中国民航报新闻作品选》,论文《转换角色审润稿文不惊人誓不休——宣传工作者应有创“名牌”的意识》入选《中国民航报论文选》。也就在这一阶段,我还两次荣获“全国民航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称号。
除了兢兢业业地供稿,我还多次参加民航局党委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民航宣传工作会议,认真听取、领会和落实会议精神,争创一流、精益求精地做好宣传工作,并积极参与中国民航报社组织的采访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民航”的思路格局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自身谋篇布局的策划能力。我还将这一思路应用到日常实际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不断创新。
因为热爱民航、热爱蓝天,所以我愿意一直扎根于此。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我先后担任了《航空港》杂志主编、《航空港》报主编、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组织宣传处副处长、上海机场集团公司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这也让我有幸组织或参与了上海机场的许多重大新闻活动,包括历年年末组织的庆祝“安全年”活动、虹桥国际机场第3000万名旅客欢迎仪式、1991年12月25日虹桥机场国际候机楼竣工典礼、1999年9月16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式竣工通航典礼等。
退休后,我依然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资深宣传工作者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积极开展党史宣讲和主题宣讲等工作。近年来,我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百姓明星”,并获得上海市“金点子”奖、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证书,还曾两次获颁上海市民写作大赛大奖等荣誉证书,成功打造了“老罗讲党史”宣讲品牌。
时至今日,我依然笔耕不辍,经常向《中国民航报》投稿并被刊用,这是我与民航媒体的一段不解之缘。2017年,我还开设了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先后发表原创文章1600多篇,并参与了直播、抖音、短视频等多媒体制作,在网络上积极传播正能量,荣获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正能量网络达人提名奖”。
2023年8月,我参加了《新闻晨报》“早上海老记团”志愿者队伍,这是根据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和市精神文明办的要求,为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优势作用,助力开展“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服务活动而组建的。截至今年4月6日,我已经在《新闻晨报·周到上海》App刊登文章170篇。我未来的工作目标是成为一名“日更”作者,这也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新闻现场采访的激情年代。
(作者系上海机场集团公司宣传部原副部长)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第3000万名旅客欢迎仪式。
笔者历年荣获的奖状证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