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30 17:30:00 来源:杭州网

↑人民日报-人民网《悠悠运河 时代新景》

《越绝书》卷八记载:“山阴古故陆道,出东郭,随直渎阳春亭;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山阴故水道东起练塘,西到山阴城东郭门,经山阴城南缘河道以西沿今柯岩、湖塘一带至西小江再至固陵,贯通了山会平原东西地区,并与东、西两小江相通,过钱塘江连接吴国,过曹娥江到句章至姚江连接海外。此外,又与宁绍平原南北向诸河连通,通过古陆道上的涵闸设施,调节南北水位并阻隔潮汐,可谓越国之主要基础命脉。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越国水利图(引自《绍兴水文化》)

提供淡水资源

由于越国时尚未建成完整海塘,一日两度的潮汐侵袭平原,内河长期感潮成咸水,淡水资源短缺,使越族人民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故水道和故陆道的建设阻隔了潮水侵入,在以南形成内河。其内各南北向河流可通过故水道相贯通和蓄水,尤其是其中的各河湖之水因此渐成为淡水,使宁绍越族的人们有较充足的淡水资源可供生活和生产,改变了“越之水浊重而泊”的状况。此为越族人民海侵后改造自然环境最重要的举措。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图源:绍兴鉴湖研究会

保障富中大塘建设和生产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1920年左右古柯亭和古纤道(楼立伟 藏)

1.富中大塘的建设

富中大塘是越国东部主要生产基地,又特指塘坝。故水道的开挖必然要在两岸堆积大量泥土,合理利用这些土方建故陆道和富中大塘,采取就地处理土方的方法筑堤既节约了劳力,又加快了工程进度。

(1)防洪调蓄

富中大塘之中及周边主要有三条山溪来水:西为若耶溪,因若耶溪到河口集雨面积为136.73平方干米,富中大塘之内无法调蓄若耶溪汛期洪水,因此,富中大塘摒若耶溪于塘之外,使若耶溪洪水不再危害这一地区;中为攒宫溪,集雨面积至河口为30.6平方千米;东为富盛溪,集雨面积到河口为9.7平方千米,攒宫溪和富盛溪可年产径流约2815万立方米。攒宫溪和富盛溪之水被直接纳入富中大塘之内,淡水资源可谓充足。平时,富中大塘塘坝在与故水道及若耶溪相隔处因有闸堰存在,主要起到的是蓄水作用,塘内水位略高于故水道水位。每至汛期洪水来临,塘内水位较大幅度抬高,开启沿塘闸门可进行行洪排涝,使塘内不受淹。至夏秋季节干旱,塘内水位低于故水道和若耶溪水位,水资源发生短缺,开启闸门可直接引淡水至塘内以供生活、生产之用。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1926年绍兴城内客运码头(楼立伟 藏)

(2)通航

故水道和故陆道在富中大塘北缘,为塘内生活、生产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故此处既有陆路大道,又有水上航道,可谓当时越国交通最发达的枢纽之地。

2.富中大塘的规模和效益

《越绝书》卷八载:“富中大塘者,句践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富中,去县二十里二十二步。”富中大塘早期的大致范围南至会稽山北麓,东、西分别为富盛江和若耶溪,北为一人工挑筑的长堤,长约10千米。堤基本与山阴故水道平行,其中若耶溪至东湖段多成为故水道的南岸。塘内面积约为51平方千米,有近6万亩可耕农田。随着越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发能力增强,富中大塘也呈向以东不断开发扩展的趋势,范围应该会到后来东鉴湖的东岸线。

富中大塘建成以前,越部族的农业生产相当落后,其时产量低下,粮食匮乏,主要农业生产在南部山丘一带。此塘兴建后,山会平原的水利条件有了一定范围的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心开始由山丘向平原水网地带转移,这是越族自海侵后较大规模向平原开发发展的第一步。水稻逐步成为主要农作物,良好的种植条件又使稻谷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三年五倍,越国炽富”,甚至吴王夫差也称:“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到公元前 481年,约30万人口的越部族,已经储备了能够供应5万精锐部队需要的粮食,其主要粮产区便在富中大塘。

《文选·吴都赋》载:“富中之氓,货殖之选。”说明富中居民的家境富裕,由此可见富中大塘在当时越国的地位之重要和影响之大。

东汉永和五年(140),会稽郡太守马臻在这一地区主持兴建了竖湖,发挥效益达600年之久的富中大塘,遂被纳入鉴湖拦蓄之中而废弃。直至南宋鉴湖堙废,又成为农田。今遗存仍在,一直是绍兴平原优质产粮区。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东汉鉴湖水利图

连通各生产、军事基地

1.连通东部地区各生活、生产基地

山阴城东部地区是越国当时的主要政治、经济中心。当时句践在东部地区的主要活动地点,如《越绝书》卷八记载:“句践之出入也,齐于稷山,往从田里,去从北郭门。照龟龟山,更驾台,驰于离丘,游于美人宫,兴乐中宿,过历马丘。射于乐野之衢,走犬若耶,休谋石室,食于冰厨。”

稷山,“稷山者,句践斋戒台也。”“稷山在县东五十里称山南”,位于今上虞道墟街道。

中宿台,“越《旧经》:中宿在会稽县东七里。”

石室,“燕台在于石室。越《旧经》:宴台在洲东南十里。”

乐野,“乐野者,越之弋猎处,大乐,故谓乐野。其山上石室,句践所休谋。”乐野与石室应在同一处。

锡山,“锡山在县东五十里宝山旁。《旧经》:越王采锡于此。”“句践述略时采锡山为炭,称炭聚。”锡山既是采锡基地,又是伐木烧炭之地。据“银山在县东五十里”之记载,锡山应在银山的近处,在今上虞区长山。

称山,“称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丰山西北,北环大海。《旧经》:越王称炭铸剑于此,俗呼称心山。”这里既是沿海码头,又是冶炼基地,位于今上虞区道墟街道肖金与杜浦交界处。

铜姑渎,《越绝书》卷八载:“姑中山者,越铜官之山也,越人谓之铜姑渎。长二百五十步,去县二十五里。”《越绝书》卷十一载:“若耶之溪,涸而出铜。”据此,这一产铜基地应在若耶溪的上游,今平水镇的平水铜矿处。

赤堇山,《越绝书》卷十一载:“赤堇之山,破而出锡。”康熙《会稽县志》卷三载:“赤堇山在县东三十里,会稽山东南。”采锡基地赤堇山的地理位置应在若耶溪东,大约位于今平水上灶村。

葛山,《越绝书》卷八记载:“葛山者,句践罢吴,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去县七里。”是越国种葛织布之所,位于今越城区的若耶溪下游。

犬山,《越绝书》卷八载:“犬山者,句践罢吴,畜犬猎南山白鹿,欲得献吴,神不可得,故曰犬山。其高为犬亭,去县二十五里。”犬山为越国的畜牧之地,今称“吼山”,在今越城区皋埠街道境内。

鸡山,《越绝书》卷八载:“鸡山、豕山者,句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士也。鸡山在锡山南,去县五十里。”是越国的又一个畜养基地,位于今上虞区长山、长塘、樟塘三地交界处。

2.连通山阴城以南生产基地

南池,嘉泰《会稽志》:“南池在县东南二十六里会稽山,池有上下二所。《旧经》云:范蠡养鱼于此。”南池亦称“牧鱼池”或“目鱼池”。

坡塘,“坡塘”因范蠡当年养鱼得名,即“上池宜于君王,下池宜于臣民”。“上池”即指坡塘。

3.连接西部基地

除了如前所述的固陵、航坞、石塘之外,还有吴塘、木客大冢、越王峥、宜渎、朱馀。

吴塘,在句践的父亲允常时,越部族的活动中心还在地势较高的山丘,但到了越王句践之时,部落的中心开始由崎岖狭隘的会稽山地,北迁到山麓冲积扇的平阳,作为向广阔的山会平原进军的跳板。山会平原曾长期是一片沼泽之地,洪涝潮汐频仍,土地盐渍化又十分严重,因此,开发山会平原,兴建水利工程形成一批小范围的灌区,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吴塘正是在以上背景之下建筑起来的,属山麓地带的蓄水工程,坝址遗存尚在。

吴塘的首次记载见于《越绝书》卷八:“句践已灭吴,使吴人筑吴塘,东西千步。”嘉庆《山阴县志》对此又进行了补述:“吴塘在城西三十五里。”这里不但说明吴塘确系在城西北方向,与《越绝书》记述相同,又可由此推测,塘的位置大致在今湖塘一带。

据考,今湖塘古城村曾是越部族的一个活动中心,因此地名亦有“古频”之称。其下是山麓冲积扇和广阔的平原,随着古城以外的平原逐步被开发,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必须蓄淡拦潮,以满足人畜用水和农田灌溉需要。人们在来年山与马车坞山之间筑起一道堤坝,由于坝内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蓄水水库。根据15米(黄海高程,下同)等高线测算,水库面积约为0.605平方千米,库容大致在350万立方米。在堤不远处有一被称为笔架岙的山岙,据传古代曾是水道,面宽约25米,高16.5米,略呈弧形,在裸露的岩石上,依稀有曾被水冲刷过的痕迹,估计为该蓄水工程的自然溢洪道。

古城岭既然曾是句践父亲允常的居住地,在战胜吴国后,句践在古城岭下以敌国的战俘筑塘建农田水利灌区。越灭吴在前 473年,因此筑塘时间大约在此前后。吴塘可以说是越国山麓地带水利工程的代表,其下是西部重要农业生产基地,通过陌坞江和故水道相连。

木客大冢,《越绝书》卷八:“木客大冢者,句践父允常冢也。初徙琅琊,现使楼船卒二干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桴,故曰木客。去县十五里。一曰句践伐善材,文刻献于吴,故曰木客。”在今绍兴南偏西的娄宫镇里木栅村,是一个木材采伐基地。该基地出产的木材通过娄宫江经故水道等河道运送各地。

越王峥,为越王句践屯兵之处。乾隆《绍兴府志》:“越王山一名越王峥,又名栖山。上有走马岗、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

宣渎,《越绝书》卷八:“官渎者,句践工官也,去县十四里。”乾隆《绍兴府志》引嘉泰《会稽志》:“宫渎在县西北一十里。”

朱馀,《越绝书》卷八:“朱馀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馀,去县三十五里。”据考在距今绍兴城北35里处的朱储村。此地既是盐业基地,又有故水道通向沿海的主要河道。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春秋越国遗址图

连接越国迎送之地

1.灵汜桥

灵汜桥是浙东运河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座古桥。灵汜乃越国神秘水道,通吴国震泽,又处越国最早园林“灵文园”之中。《水经注·渐江水》载:“城东郭外有灵汜,下水甚深,旧传下有地道,通于震泽。”

嘉泰《会稽志》卷十一载:灵汜桥在县东二里,石桥二,相去各十步。《舆地志》云:山阴城东有桥,名灵汜。《吴越春秋》:句践领功于灵汜。《汉书》:山阴有灵文园。此园之桥也,自前代已有之。

嘉泰《会稽志》卷十一又记载:《尚书故实》:辨才灵汜桥严迁家赴斋,萧翼遂取《兰亭》,俗呼为灵桥。

萧翼以计谋从辨才处巧取《兰亭序》的故事也与此桥有关。唐代李绅有《灵汜桥》诗:

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灵汜桥是越王句践接受封赠之地,故历来文人学士、迁客骚人至此多有伤感之作。据记载,当时越国被吴国战败,后句践入吴为奴三年,吴王夫差赦免句践回越,仅封他百里之地——东至离越国都城60里的炭渎,西至都城以西约40里的周宗,南到会稽山,北到后海(杭州湾)的东西窄长的狭小之地,即《吴越春秋》卷五所载:“东至炭渎,西止周宗,南造于山,北薄于海。”灵汜桥既是越王句践受封之地,也是他之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发祥之地。经考证,确定今绍兴五云门外“小陵桥”位置为古灵汜桥遗址。

2.阳春亭

《越绝书》卷八中记载了“阳春亭”的大致位置:其一,此亭在大城东近处;其二,地处水陆交通要道边;其三,为古越迎送之地。虽今遗址不存,然今五云门外有“伞花亭”遗存,正处合理的位置。又亭东侧还竖有“绍兴外运”的大门牌,到20世纪末这里还是绍兴城东的外运基地。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3.美人宫

《吴越春秋·外传第九》载:“乃使相工索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日,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西施姓施,名夷光,一作先施,又称“西子”,春秋末期越国句无(今属诸暨市)苎萝村人,郑旦与西施同为苎萝山中美女。越《旧经》:“土城山在会稽县东南六里。”孔晔《会稽记》:“句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土城山又称“西施山”,是西施习步的宫台遗址,位置在今绍兴城东五云门外,原绍兴钢铁厂处。1959年在山南开挖河道,见有大量越国青铜器、印纹陶、黑皮陶、原始青瓷等。西施山一带也是重要的越国遗址。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西施遗址公园 | 胡超琦/摄

4.灵文园

《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上载:“越王句践本国,有灵文园。”嘉泰《会稽志》明确记载灵汜桥为“此园之桥也,自前代已有之”。通过对以上绍兴城东附近越国时的东郭门、五云门、故水道、故陆道、灵文园、灵汜桥、美人宫等遗址的考证,可以认为灵文园是句践时越国的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迎送之地、后花园。再向东侧是以富中大塘等为中心的生产基地。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邱志荣: 山阴故水道——浙东运河的前身

本文原载2025年5月28日《绍兴日报》第08版,作者:邱志荣

▼相关阅读▼

浙东运河 奏响潮音

古老大运河新时代展现新画卷

萧山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30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十年巨变:山阴故水道升华为浙东运河文化园
...变化是,千年前开凿的山阴故水道,近十年间转身升华为浙东运河文化园(博物馆)。浙东运河古纤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运河与海上丝
2024-06-15 15:46:00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浙东古运河 千里泛清波
习近平总书记20日下午来到位于浙江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了解古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和大运河保护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情况。浙东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浙东运河与京
2023-09-23 11:39:00
(年终特稿)运河观澜: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
...柱刻石、古亭,诉说着旧时记忆……时值寒冬,记者探访浙东运河文化园看见,运河两岸古今交织,映照出人们热气腾腾的新生活。浙东运河文化园一影。项菁 摄2023年步入倒计时,明年将迎
2023-12-30 07:54:00
鉴往知来 | 一条浙东运河,润泽古城绍兴
...讯 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绍兴市考察。他前往浙东运河文化园,了解古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和大运河保护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情况。浙东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起
2023-09-22 15:18:00
绍兴发布浙东运河研究保护阶段性成果
...者 李剑平)近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委、区政府发布浙东运河研究保护阶段性成果: 静静流淌2500多年的浙东运河穿越越城区而过,古老的运河与江南文化古城融合在一起,绽放出新的韵
2024-10-06 15:13:00
中国唯一从春秋造到21世纪的超级工程是哪个,历经2500年
...君主,也是他开始了大运河的第一次开挖。在这个时期,浙东运河的前身,山阴古水道也基本形成了。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也没有闲着,他命人建造了灵渠。汉朝将其发展,开凿槽渠,从长安
2024-06-16 16:14:00
(乡村行·看振兴)鉴湖边的“油菜花经济”:化作春泥更护“稻”
...稽山、流淌鉴湖水,历史上还曾是浙东古运河的“前身”山阴故水道,“稽山鉴水特别适合水稻、油菜、鱼类的生长,所以这里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当地依托自然
2024-03-30 15:21:00
如何看懂《康熙南巡图》
...西兴是浙东古运河的起源之地,西兴码头是沟通钱塘江与浙东运河,南来北往的中转码头和运输枢纽。明清时期,浙东运河与钱塘江之间无法直接行船通航,西兴驿出现了大量专门负责货物、人员转
2023-10-27 19:55:00
重塑内河航运经济优势 千年“黄金水道”杭甬运河复航忙
...繁荣景象。内河船舶往来穿梭。齐凯供图杭甬运河,古称浙东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今年3月10日,杭甬运河船闸完成大修全线复航。复航首
2024-04-13 19: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