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通讯员 谢林凤 周 毅 满 曦
3月2日,鹤峰县邬阳乡三园村,袅袅炊烟,溪流潺潺,一幅悠然乡居图。76岁的陈万平坐在自家院坝,聚精会神地扎着棕榈扫帚。尽管枯瘦的手有些颤抖,但他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是老刘屋里的,这是给杨老头的……这些都是我免费帮他们扎的。”陈万平自豪地介绍着各有其主的扫帚。
陈万平是三园村一名老党员,听力二级残疾。
1964年,在宜昌市五峰县一工地务工的陈万平放炮取石时遇上哑炮,眼看天快黑了,任务不完成就会延误工期,陈万平毅然上前查看,刚走到爆破点,炸药就响了……这场意外导致陈万平双耳失聪,左手也被崩出的石头砸得筋骨断裂、血肉模糊。
“我耳朵虽然聋了,但命还在,再来一次我还是会上!”提起当年的意外,陈万平很平静。
也是在那一年,陈万平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20年,邬阳乡实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考虑到陈万平的实际情况,三园村党员大会集体讨论后将他定为关怀帮扶类党员,但他坚持要做居家发展类党员,并主动认领自他家到村委会的500米道路管护任务,同时还义务帮村民扎扫帚。
“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他其实可以让其他党员上门帮学,但他总是坚持到场参会,一次不落。”三园村党支部书记刘俊介绍,陈万平耳朵听不见,就请村干部帮忙把所有资料打印出来后自学。
永跟党走,永听党话。自入党以来,陈万平多年如一日,以自身行动践行着入党初心。
三园村曾有一名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无人照顾,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如何妥善安置老人时,陈万平主动站出来接下为老人养老的任务。在陈万平悉心照料和陪伴下,老人生活充实,心情愉悦,活到了96岁。
“王老好吃肉,我顿顿都没少他的。我没要国家一分补偿,党员就是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陈万平说。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行动不便却依然坚持为村里作贡献,这种党性意识和奉献精神值得每个党员学习,我们要时刻以他为榜样,向他看齐靠拢。”村里的年轻党员杨大耿深受触动。
“我享受了党和国家的福利,就要报党和国家的恩。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能做到的!”铿锵的话语中,饱含着陈万平对党和人民的一腔赤诚。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邬阳乡用好用活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全乡133名老党员发挥余热贡献力量。自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在该乡实施以来,三园村老党员不甘落后,纷纷认领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不遗余力奉献力量,累计帮助该村群众解决困难300余件,清洁道路1000公里,调解矛盾纠纷80余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