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鲁网3月27日讯赵红娟,现任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七地质大队总工办主任。参加工作以来,她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匠精神,将执着追求和敬业奉献融入到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诠释了不负韶华的绚丽青春。
以地质初心,书使命担当
“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赵红娟一直以来坚守的职业信念。“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十余年光阴流转,她先后从事野外地质填图、槽探编录、钻孔编录,到资料整理、研究分析、图件绘制、报告编写等工作,凭借着“石可破而不可夺坚”的品质,从一名地质技术员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为国家探获更多的战略能源资源成为她赓续、传承、实现的更远更大目标。先后荣获省部级、厅局级、学会级奖项20余项,发表专著及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及软著8项,获得自然资源部地质找矿后备青年科技人才、临沂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以一线深耕,亮先锋底色
“以青山为伍,以荒野为伴,用对地质行业的热爱丈量大地河山。”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持、参与完成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勘查、地质灾害评估及遥感解译等大型项目20余个,赵红娟带领团队立足高分临沂中心科技创新平台,高效精准服务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点项目,为临沂市“绿水青山一张图”“沂蒙样板”等十余个重点项目提供了精准的遥感解译成果;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物联网”模式,搭建国内领先的矿产资源动态监测系统,有效提高了临沂市在资源调查与监测、环境保护与评价、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等领域的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撑能力,为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贡献了地质智慧。2023年,赵红娟遥感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室被选树为山东省地质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获批临沂市地质固碳及低碳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以科普惠民,展文化风采
她心怀“国之大者”,积极主动融入服务临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公益服务、主动服务、全方位服务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在其担任高分临沂中心主任期间,先后申报获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科普展示中心、河东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充分发挥科普平台作用,她深入校园和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地学科普活动30余次,覆盖3800余人次,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精彩的实验演示,激发了社会大众和学生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为沂蒙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
以精细管理,严质量把控
她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同事联合构建了一套全面且科学的技术质量管控体系,从项目的前期规划、执行过程到最终成果验收,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且细致的标准与流程,确保了地质项目的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坚持秉承“技术强队”的理念,持续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最新技术动态与实践经验,切实增强全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为打造本领过硬的沂蒙地质铁军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柄罗盘,迎着晨曦旋转。一串脚印,丈量地质山河。赵红娟的故事只是无数奋斗在找矿一线女职工的缩影,她们踏遍云岭高原,走过春夏秋冬,始终用执着表达初心,用坚守践行初心,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地质女性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了地矿“她”力量。(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7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