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开始回忆他光辉的一生,其中有一项就是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臣子们,让画家阎立本为他精心挑选的24位功臣画像。我们先来看看这24人都有谁: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在这24人中,要么是皇亲国戚如长孙无忌、李孝恭等,要么是国之重臣如杜如晦、房玄龄等,要么是一代名将如李靖、尉迟恭等,张亮是最不起眼的一个,论政绩不如唐俭,论战绩乏善可陈,且他出身草根,他何德何能位居凌烟阁第16位?更离奇的是贞观17年(643年)才画像,贞观20年(646年)他就被李世民处死了,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
张亮影视形象
出身草根,以告密立世,文不成、武不就
张亮,郑州荥阳人,出身贫贱,年轻时务农为生,后投奔李密,在李勣手下任职。在瓦岗的时候表现平平,唯一的功绩就是他向李密告发了有人密谋造反,被李密封为骠骑将军。《旧唐书》记载:”属军中有谋反者,亮告之,密以为至诚,署骠骑将军,隶于徐勣。“李勣投靠李唐后,他也随之投降,但他在唐初征战中的表现贻笑大方:621年,李勣讨伐刘黑闼的时候,张亮负责守卫相州(今河南安阳),他看到刘兵势大,竟然不战而弃城逃走。
但这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房玄龄,房将其推荐给李世民,“渐蒙顾遇,委以心膂”,慢慢变成了李世民的私臣,被视为心腹,开始了他开挂的人生,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太子詹事、洛阳都督、刑部尚书,更被封为郧国公,这期间他又在军事上闹了个笑话。645年,张亮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句丽,他屯兵建安(今辽宁营口),营寨尚未扎好,敌军来袭,军中惊慌失措,张亮本人也被吓蒙了,坐在胡床上一言不发。军中将士看到他这个样子,以为他临危不惧,军心顿安,在副将张金树的带领下鸣金奋击,竟然大破敌军!《新唐书》记载说:“贼奄至,亮不知所为,踞胡床直视无所言,众谓其勇,得自安。”唐军统帅如张亮,真正贻笑大方了!
在他仕途得意、步步高升之时,他也没忘记他的“告密”法宝,只是这一次没有因此让官位更上一层楼。他任职洛阳都督之时,侯君集拉着他说:“我要造反,你跟我一起吧!”他转身就报告了李世民。好在李世民不愧为一代明君,说:“这是你们私下说的话,你们都是功臣,他不承认如之奈何?”没有追究此事,不然可能后面也就没有侯君集的谋反之事了。看来侯君集看人的眼光实在不怎么样,后来谋反失败也许与这一点也有关系。
他的人品的确不怎么样,古人云“苟富贵、莫相忘”,他得志之后,立马抛弃结发之妻,迎娶了一个美艳之妻李氏,也正是这个李氏,将他带入了万劫不复。如果说他还有一点能力,那就是他为政一方时,能够侦知治下善恶细隐,抑制豪强、抚恤贫弱,这可能与他自己的出身经历有关,也为他赢得了一些好名声。
欧阳修评价他“志趣奇谲,虽外敦厚而内不情”,刘昫也说他“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这样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诡诈”之人,是如何登上凌烟阁的墙面呢?
张亮影视形象
官居高位、玄武门之变立功
前文说过,李世民视张亮为心腹,为私臣,这大概率是因为他的忠心,他向李密告发谋反,被李密认为忠心而升职,他向李世告发侯君集,虽未追究,但也免不了在李世民心中留下忠心的烙印,毕竟哪个上司不喜欢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呢?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争权的过程中,张亮更是将忠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武德九年,李世民兄弟的斗争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这时李世民已经做好了发动政变的计划。他派张亮前往洛阳,联络山东士族豪杰,为自己留后路。一旦长安政变有失,李世民可以迅速逃往洛阳,然后依靠洛阳周边的力量另作打算。可惜,这招被李建成识破了,李元吉举报张亮谋反,张亮也因此身陷囹圄,被严加拷问。张亮面对李建成的威逼利诱,始终不肯开口,好在李世民方面也积极营救,他很快就被释放了。他的坚贞不屈,为李世民的政变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要是开口了,哪里还有什么唐太宗?
”(世民)遣亮之洛阳,统左右王保等千余人,阴引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
“元吉告亮欲图不轨,坐是属吏,亮卒无所言。事释,遣还洛阳。”(《旧唐书》)
在凌烟阁功臣的排名中,整体是按照官职品级进行排序的,同时又遵循相同官职爵位高者排前、同等职级逝者为大、相同品级按《贞观令》班次排序的原则。可以看到长孙无忌为司徒、李孝恭、杜如晦、魏征为司空,按照《贞观令》排班太尉、司徒、司空,因此长孙无忌排在最前,而柴绍、长孙顺德、张亮皆为州都督,但由于柴绍和长孙顺德已过世,死者为大,因此他们俩人排在张亮之前。但李世民的坚定支持者,参与过玄武门政变的人,排名都比较靠前,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恭、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等,尤其是尉迟恭,他其实只能算李世民的近卫,论战功与李勣无法相比,但排名远在李勣之前,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他厥功甚伟,因此职位也高过李勣。
我们再来看看张亮,当时任洛州都督,从二品官,爵位是郧国公,品秩在排在他后面的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等人之上(他们是正三品),从职级上看,他当然有资格入选凌烟阁并排名16,至于他是否因是李世民私臣、心腹而官居高位,那就靠各位脑补了。
李世民影视形象
名败身死,未得善终
按说张亮这样一位心腹之臣,该得享福终老才对,可他却在入选凌烟阁仅三年就被处死了。官方的说法是:他娶了大美女李氏后,被戴了不少绿帽子,由于张亮对他既爱又怕,还把她的情夫收为义子。这虽然败坏了张亮的名声,但还不至于致其被杀。要命的是这个李氏喜欢结交巫师术士,张亮在相州时,他的一个义子公孙节就对他说“弓长之主当别都”,意思是张亮有帝王之相;而术士程公颖迎其所好,称其卧如龙形,必能大贵。这就让张亮有了不臣之心,可惜没等他异动,646年一个叫常德玄的人就告发他私养义子五百人,意图谋反。李世民派人调查,程公颖和公孙常(公孙节的哥哥)站出来作污点证人,结果张亮被李世民斩于长安西市,全部财产没收入官。
这个事情颇有蹊跷:首先从动机上来说,张亮一直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引为心腹,侯君集勾引、李建成威逼利诱他都没有背叛,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有了反心?而且李世民待他不薄,他表现平平但官居高位,是皇帝面前的红人,锦衣玉食,又没有什么不公平待遇刺激他,这个时候他谋反图什么?其次从他的实力上看,他根本不具备造反的实力。他没什么军功,在军中没有什么威望,虽主政一方但没有家世和地方士族支持,当时唐朝谋臣名将一大堆,他凭什么谋反,难道只靠一句飘渺的谶言“咒死”大唐吗?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笔者试着来剖析一下张亮为什么会被处死。
1、张亮为人太阴暗,“内怀诡诈”。他以告密立世,这让我想起了《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说过的话“臣虽然小有才气,却是阴谋为体”,张亮的告密行为也是”阴谋为体“,为世人不齿,更让大臣们对其心怀戒备。这从他被告谋反,众大臣除了李道裕为他开脱外,多数人都主张将其处死的原因。天子立朝,当以王道行事,秘密打探隐私、喜欢告状的人不但大臣们不喜欢,皇帝也认为上不了台面,比如武则天时期的内卫、清朝的粘竿处,都是隐秘行事,从来不会拿到明面上来,说明皇帝也认为这样的人和事有些丢人。
2、张亮知道太多李世民的秘密。从后来李世民首开皇帝看史官记载当朝事的帝本纪来看,李世民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的,他可不想有一些污点落在自己身上。张亮作为他的心腹,参与他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事肯定少不了,这种人留在身边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同样拿《雍正王朝》举例,雍正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他原来的那些下人们,就是怕这些人管不住嘴,将自己一些见不得人的事说了出去。李世民继位许多年没有这样对待张亮,说明他有一颗仁慈之心,但不能证明“杀兄逼父”的阴影已在他心中消散,这些事他还是讳莫如深的。
3、张亮之死更像是被设计的。举报他的常德玄是一素人,他吃了豹子胆敢去举报一个朝廷从二品大员?他事后也没得到什么封赏,他们无怨无仇,常德玄又在图什么?程公颖、公孙常之人本是江湖术士,登不了大雅之堂,他们的一番说辞李世民就采纳了?而且张亮被告之后,不停喊冤,作为心腹之臣,李世民却未亲自审讯,给其辩白机会,直接就说“亮养子五百将何为,正欲反耳”(《新唐书》),为何?细思极恐,极有可能是有人导演了张亮谋反事件,借张亮的放荡行为,让术士引诱,又安排人告发,再利用李世民的心病,最终皆大欢喜,只有张亮成一缕冤魂!说不定这事就是李世民自己导演的也未可知,各位自行脑补吧。
张亮影视形象
总结
张亮以布衣之身,文不成、武不就,却能身居高位,可不是仅靠房玄龄的引荐就平步青云,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虽不似唐初其他明星大臣那般耀眼,但想必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但他生活放荡,遇人不淑,又不能克制自己,终于为自己酿下大祸!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处于鲜花和掌声之中,就容易迷失,弄不清自己到底多少斤两,最终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涂,所以有句话说得好”作死作死,不作就不会死“。张亮如能保持头脑清醒,恪守为臣之道,也许就能终养天年(李世民时期的功臣得以善终的不在少数,比之刘邦、朱元璋他要仁慈得多),可是这种清醒古来又有几人做得到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22: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