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当一个人爵禄滔天时,他的内心是否还保有那份初心?他是否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还是永远把天下苍生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放在第一位?
这就是王景略一生的写照。他并不是为了追求功名而奋斗,只是心里有一个梦想——看到自己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此,他不惜舍生忘死,最终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带上了称霸的道路。
然而,当这个国家面临覆灭之际,王景略却无能为力。因为他已不在人世,他的忠言被国君错过,最终只能痛心地目睹曾经辛苦建立的基业灰飞烟灭。
一、青年求学之路:家贫好学,道遇神仙
王猛,字景略,生于东晋太宁三年(325年),出身于青州北海郡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并无记载,想必平凡之极。然而,谁能想到,这个源于草根的小儿子,会成就一段惊天动地的传奇?
由于家境贫寒,王景略从小就耳濡目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道理。他勤劳勤恳,主动承担起帮补家计的责任。每天夜里,他都利用灯下昏黄的光,编织箕簸然后去集市上变卖,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一次,王景略将箕簸驮到洛阳远销,却意外遇见一位仙风道骨、须发花白的翁者。这老人不仅出手阔绰,花高价收下他的货物,还送他许多金钱作为启动资金。王景略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注定要扬名立万,不再是普通百姓的命运。于是,他开始潜心学习军事兵法,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准备......
二、三十出头成名难,修身西岳十年
当王景略三十出头的时候,正是东晋衰落、北朝兴起的乱世。北方强国后赵席卷中原,势如破竹。王景略曾亲至国都邺城,却发现君主荒淫无度,国破家亡已是迟早的事。
其时后赵徐统素有眼力,一眼相中王景略的才学,有意举荐他做功曹。然而经过深思熟虑,王景略义正辞壮地拒绝了邀请——他不愿效力一个行将就木的政权。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求学历程。王景略隐居西岳华山,潜心研读兵法,与世隔绝十多年光景。这一去就是十年。
山里苦寒,王景略却不以为苦。他孜孜以求,终于学成,竟然对朝堂上的形势了如指掌,无论军国大事,通通烂熟于心。正当他等待明主出现,建功立业之时,一个人物的崛起打破了王景略的深山生活......
三、遇吕婆楼,得知遇明主
永和五年(349年),王景略二十四岁时,东晋名将桓温北伐后赵。此时后赵已经四分五裂,氐族领袖苻健正以雄武智谋崭露头角。很快,他占领关中三河之地,与东晋隔河对峙。
桓温乘势继续北上,占据灞上,与苻健隔河对峙。关中父老前去观望,王景略也从山中赶来,穿着粗布短衣直接进入桓温大营请见。“将军速战速决,否则难以取信于民心。”他当着将领的面捏死跳蚤,滔滔不绝地分析局势。
桓温叹服其气度超伦,问他:“先生,朕奉天子之命北伐,为何无人前来慰劳?”王景略直言不讳:“将军驻兵灞水,志在虚名。谁肯前来依附,只怕日后无立足之地。”
他一语中的,让桓温哑口无言。鉴于王景略的卓越才能,桓温极力邀他南下东晋出仕,并授予他高官厚禄。然而王景略坚决推辞——因为他深知,自己在东晋只会沦为权贵门阀的傀儡。
这时,有个叫吕婆楼的人向西域新崛起的前秦族长苻坚力荐王景略。很快,苻坚亲自登门来访,两人一见如故。看到这个雄心勃勃的英主,王景略再清楚不过——他的明君就要出现了!
四、辅助英主,建奇功
永兴元年(357年),在王景略的精心谋划下,苻坚成功夺取帝位,建立前秦。王景略也被他任命为中书侍郎,掌管机要。为了帮助苻坚夯实统治基础,王景略很快被派往始平县,担任县令治理贼乱。
一上任,他就铁面无私,严惩恶霸,杀奸除强。甚至连皇亲国戚也难逃一劫——他大刑峻法,斩杀森严,立时将始平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消息传到苻坚耳中,他叹为观止,甚至亲临监狱探望,痛批王景略擅杀太甚。然而王景略理直气壮地反驳道:“陛下交付我重任,是为百姓谋安生,又岂能由着奸猾之徒为非作歹?
臣但凭法处置,绝无冤枉良善,请陛下明鉴!”看到他忠心耿耿,苻坚立时释放了他。甚至当着群臣的面称许他:“景略,你不但是朕的孔明,还是朕的管仲!”
凭借卓绝的手段和坚韧意志,王景略帮助苻坚逐渐掌控大局,国力蒸蒸日上。很快,统一北方的伟业就在眼前逐步展开......
五、用兵如神,大破桓温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趁北朝混战之机,再次率军北伐。这一次,他的目标直指后赵国都邺城,意欲一举击溃中原死敌。后赵末代君主石遵急忙求援于前秦。苻坚和群臣商议后,决定出兵相救——因为眼看着邺城被占,前秦势必会置于不利地位。
王景略在暗中向苻坚进谏,这是个绝佳的机会。表面救援后赵,实则趁机占领其西部国土。这样,无论胜败,前秦都不吃亏。苻坚接纳了他的意见。最终,在前秦军的反击下,桓温大军溃败而归。根据约定,后赵西部数郡被前秦占领,为日后灭赵积累了实力。
六、用计除奸,出奇制胜
永和十二年(355年),后赵被军阀分裂。很快,后来者居上,苻健的侄子苻坚取而代之,建立前秦。次年,王景略升任三公,受命出征东晋荆州。他出其不意,活捉了上万户人口而回。
随后,西域叛将李俨投降前秦请求援军。王景略趁机出兵,大破西域,占领西部要地。两次轻轻松松的胜利,让王景略声名鹊起。然而真正考验他才能的,还在后头......
永和十六年(360年),前燕宗室慕容垂避祸投奔前秦。王景略早已看出,此人诡谲多变,定会为后患。因此他极力向苻坚进言,眼下正是除之的大好时机。
然而苻坚犹豫不决,仁义为难。王景略看出主上的难处,自己上阵出奇制胜。他出发征战前,特意登门拜访慕容垂,告辞行装。
中间还特意索要金刀作为信物——这一招让慕容垂防不胜防。其后,王景略用反间计让慕容垂的儿子误认为有陷阱,终于让其叛逃回国。于是慕容垂被关押在长安,这才化解后患。
七、大军压境,一举灭燕
永和十八年(362年),王景略乘胜攻占洛阳和荥阳,前秦版图大开。次年,他出巧计激将慕容恪,终于让前燕全线出兵。两个月后,王景略亲率大军深入敌境。连番攻城夺地,终于直逼燕都邺城!
此时,国君苻坚也亲率援军前来会合。很快,邺城守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打开城门投降。至此,前燕正式灭亡,王景略功勋卓著。他将大批燕朝遗老安置于故地,获得民心。
八、忧国忧民,至死不渝
从此,在王景略与苻坚的共同努力下,前秦的国运达到鼎盛。版图不断扩张,国力日渐强盛,一统北方的梦想已经触手可及。当功成名就之后,王景略内心的担忧反而更甚。因为他看到,随着权力的加深,苻坚也变得骄奢淫逸。
建元十一年(375年),王景略终于积劳成疾,病危在床。苻坚亲自前来探望,为他求医祈祷,甚至下旨特赦死囚。王景略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痛心疾首地上书切谏。
他忠告苻坚要防备鲜卑等外族内奸,切勿图灭东晋。然而苻坚浅薄无识,丝毫不为所动。七月,王景略在苻坚的哀悼声中撒手人寰。临终他仍然念念不忘国家前程,愁眉不展。我心忧国忧民,至死方休!
结语
看到心血辛辛苦苦建立的国家最终还是覆灭,王景略那一定会痛心疾首、愤懑不已。然而,正是有他这般一心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忠良之士,一个弱小的民族才得以在战乱中崛起,发展壮大。
也正是有他们,一个国家的灵魂才得以代代相传、薪火相传。功成不必在我,我心忧国忧民,至死方休!这是王景略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标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