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15: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五帝”时代的夷夏关系,始终左右着黄河流域东西冲突和融合的进程,越是到这一时代的后期,夷夏关系影响部落大联盟变迁过程的作用就越重。

传说所称夏王朝的前期,事实上仍可划入“五帝”时代的范畴,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期与传说的夏王朝年代的交错正可说明这一点。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其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夷夏交争”,“选贤举能”、“天下为公”的旧制度终于为“天下为家”的新制度所取代,夏王朝才真正算是建立和巩固下来,而“五帝”时代也随之正式终结。

“夷夏交争”可以看成是,上古中国社会从原始走向文明的最后一次大事变。

1、禹禅让给伯益的背后

尧、舜、禹相继为盟主的时期,黄河流域三大集群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但这并不能掩盖相互间的利益冲突。

有资料表明,当禹在位时,夷夏关系即日趋紧张。

《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涂山,有说是江南会稽山,有说在淮河流域,大约以其地偏在东南。

后来又盛传禹娶涂山之女,为“九尾之狐”,本为立嗣而终于离异,大概也不过是部族关系发生变化的托词。

更严厉的举措见于《国语·鲁语下》:

“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骨节与大车等长)。”

这一传说所反映的是禹的盟主权力膨胀,东夷防风氏被镇压,可能就是夷夏联盟走向破裂的导火索。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鲁语》托孔子之言,谓防风氏为“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身长三丈,为“大人”部落的代表。

这传说大约出自太昊集团的后裔,因太昊后裔(以皋陶部为代表)多散布于江淮间,故相传封、嵎、会稽之山亦在吴、越之地。

禹继承尧、舜而来,估计他真正执中原部落大联盟的牛耳,并没有多长时间(《史记·夏本纪》说他为“天子”10年),所以很快就因继承人问题,与东夷部落发生了正面冲突。

传说在联盟议事会上,起先被推举为继任盟主的是东夷皋陶部,因皋陶不久就死了,大家又推荐伯益。

所谓皋陶之死是令人生疑的,传统的“轮流坐庄”式的“禅让”制,不应因个别首领的去世而发生变化,也许皋陶之死,只不过是防风氏抗争失败的一种转换说法。

不管怎样,这时按程序继任盟主的应是东夷,所以又传皋陶死后,代为盟主的应是伯益;但禹却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儿子启的党羽和势力,因此禹死之后,联盟大酋长的位置终于落到了启的脚下。

东夷不听号令,出面抢班,结果可能如古史记所言,“益干启位,启杀之”(《晋书·束皙传》引《竹书纪年》),东夷再次失败了。

2、启伐有扈氏之谜

《史记·夏本纪》载: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这话出于后世儒家的修饰,未可尽信;至于另外相传的伯益让贤之说,更远不如古本《竹书纪年》所记切乎情实。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当时支援东夷伯益部抢班的主要势力是属于夏部落的有扈氏。

《夏本纪》记其事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遂灭有扈氏。”

相传《尚书·甘誓》就是夏人这次出征前的誓词,可见当时的有扈氏是与夏后氏平起平坐的一股大势力,夏人经过苦战才把它镇压下去。

《说苑·政理》云:

“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

此亦不足征信,倒不如相信《吕氏春秋·先己》篇所说:

“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

有扈氏本为源出于东夷的氏族,后来西迁加入了夏部落,复随夏部落东移,而其近亲氏族仍多属东夷伯益部,故此有支持伯益部抢班之举。

这当然也与原始部落联盟传承已久的民主选举制有关系,任何改变这一传统而代之以姓族嫡传方式的做法,对于当时的无论哪一个部族都是不被认可的。

《淮南子·齐俗训》说:

“有扈氏为义而亡”,高诱注:“有扈,夏之庶兄也。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启亡之。”

所谓“庶兄”,实际也就是平等的氏族;而且从远源上看,有扈氏之为“庶”而不为“嫡”,不仅在夏部落内部相对于夏后氏言之是如此,而且更涉及它所源出的东夷集群与西夏集群的平等关系。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甘的地望,旧注多以为在今陕西户县,近人大都以为此说不确实。从后来夷夏交争的有关材料来看,其地当靠近豫东。

顾颉刚、刘起纡先生认为应在今河南郑州北黄河沿岸的原武一带,王国维、陈梦家先生亦曾提出有扈氏故地,在今原武西北的扈亭故址,郑杰祥先生又详考甘地在郑州以西的古荥甘之泽或甘水沿岸。

相传夏部落的观国当时也参加了反对启的斗争,古文献常以“观扈”或“扈观”联称。

丁山先生考证观氏即斟灌氏,观、灌通用,古观城地近濮阳,是为有夏“观国之虚”。

这里可能曾是斟灌氏的留居地之一,想来斟族的进一步东迁也应在此前后。

《孟子·万章上》称“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史记·夏本纪》用其说。

《太平寰宇记》卷十八谓箕山在今山东青州,而青州旧称益都,显然与伯益部的氏族曾聚居此地有着极其密切的历史关系。

由此反看启伐有扈的甘地,亦不至于远到今陕西境内。

3、后羿代夏真相

有扈氏被镇压后,夏后氏很快荒淫腐化,“淫湎康乐”,“万民弗利”。

启死后,他的5个儿子争夺权位,又造成了分裂混乱的局面。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这时东夷伯益部的后裔有穷氏后羿乘机而起,夺取了部落联盟的大权,由此开始了新一轮复杂多变的夷夏交争过程。

据《左传》襄公四年记载: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

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已相。浞行媚于内而施略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烹)之,以食其子。

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因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

哀公元年又有更具体的补充记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鄢,灭夏后相。后缗方娠,八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忌)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来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关于有穷氏后羿的身世,据皇甫谧《帝王世纪》所说:

乃自“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于鉏,为帝司射”,又“历虞、夏”而“以善射闻”。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卷二《夏商纪》注云:

“帝喾、尧时各有羿,夏时又有羿,则羿是善射之号,非人名字。”

其实“羿”只是伯益部及其首领的代称,作为部落名号,实与“益”字无异,只不过传说因时而异,以其时代稍早者用“益”字表称,时代稍晚者用“羿”字表称而已。

此亦由于部落名号虽一,而实际为首领的氏族则随各自势力的消长而有更换,有穷氏当是夷夏交争之际,继起的为伯益部首领的氏族。

伯益部的这次发难,据《尚书·五子之歌》记载: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返)。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

孔传乃云:

启子太康“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看来太康只是被拒或被逐,故《五子之歌》又说“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从豫东一带返回到他们的故土洛水流域去了。

鉏和穷石的具体地望不太清楚。

《晋地记》说鉏即今河南滑县,穷石即孟县西之穷谷;《后汉书·郡国志》又说濮阳有鉏城。大致当以鉏地在濮阳附近为是,或者其地实即斟灌、斟鄩之旧墟,“鉏”乃“斟”字传写之变。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古本《竹书纪年》载:

“帝太康居斟鄩,乃失邦。羿居斟鄩。”

古籍又载夏后相曾居“帝丘”,亦即濮阳。

不过这一带并不是后羿部的祖居地,它的祖居地应该在今山东潍坊、淄博二带。

4、少康复国之谜

伯益部的西迁,实际比它“代夏政”还要早得多。所谓尧时“羿射九日”或“十日”的传说,可能就是这一部落在西迁过程中吞并了一些氏族方国的反映。

至迟到舜、禹的时代,伯益部已长期以今鲁西南的曲阜一带为根据地了;它的分支“有穷氏”,以及所居的“穷石”之地,可能皆由曲阜一带本称“穷桑”而得名(“穷石”若读作“穷柘”则即“穷桑”;傅斯年先生认为“穷石当即空桑之音转”)。

我们很怀疑后羿“代夏政”不是“自鉏迁于穷石”,而是由穷石迁于鉏的,《左传》的“迁于穷石”四字可能原为注文而混入了正文。

从鲁西南到豫东北,自古是连成一气的文化区,也是中原部落大联盟最核心的区域,夷夏交争主要在这一带展开也最近情理。

从前引材料来看,有穷氏后羿的这次“因夏民以代夏政”,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夏臣靡也依附了他。

大概这时有穷氏只是取代夏后氏做了部落大联盟的大酋长,启的继承者太康、仲康和相仍保有自己的部落,与后羿在联盟中结成伙伴关系,尚未大动干戈。

民主推举制的遗俗这时还在起作用,“因夏民以代夏政”也包含了这个意思。

不过《帝王世纪》说羿驱逐太康后立其弟仲康,只是以“摄政”的姿态出现,恐怕是不可信的。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在夷夏关系史上,羿可说是一位改革“夏政”的人物,有着特殊的地位:

但他在局面稳定之后,也和夏贵族一样,沈湎于田猎而“不修民事”(其实田猎在当时还是重要的生产活动),对异族关系缺乏警觉,结果亦因内乱而为寒浞所杀,还是落得一个“乱流其鲜终”的结局。

按今本《竹书纪年》所记,仲康在位7年,后羿于帝相八年被杀,则羿为盟主至少有15年;他书或载仲康在位13年、18年、26年等,若参取计算,则羿为盟主的时间更长,然皆无从考实。计夷夏联盟的彻底破裂当是在寒浞取代后羿之后。

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

帝相八年,寒浞杀羿,使其子浇居过。

九年,相居于斟灌。

二十年,寒浞灭戈。

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浇帅师灭斟灌。

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

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浇弑帝。后缗(相妻)归于有仍,伯靡出奔鬲。

(丙寅年)夏,世子少康生。

(乙西年)少康自有仍奔虞。

(甲辰年)伯靡自鬲帅斟鄩、斟灌之师以伐浞。世子少康使汝艾伐过,杀浇。

(乙已年)伯子杼帅师灭戈。伯靡杀寒浞。少康自纶夏归于夏邑。

这些记载的具体年份,都无法求得年代学上的准确落实,记载的方法也一如后世正史,把夏后相等人看成是播迁的帝王;但所记事实与前引《左传》之文大致相合,不能一概不信。

其中所涉及的几个地名、族名,据各家考证,大致二斟在今山东潍坊,鬲在德州,有仍、有虞在鲁西南至豫东之间,纶为虞地(在今河南虞城境),夏邑亦在豫东。

过、戈二地,《左传》杜注云:“东莱掖县北有过乡;戈在宋、郑之间。”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这些地点也可以说明,夏后氏倚为心腹的二斟,早在有穷氏“代夏政”之前已迁到今潍坊一带,与后羿部正好作了方向相反的流动。

古本和今本《竹书纪年》均记载羿为盟主时,“相居斟灌”,这个斟灌只能是斟族东迁后的居地,而不能是他们原在濮阳附近的居地;也许其时后相家族实被后羿迁徙于此,如同周初周人灭奄后迁其君于薄姑。

寒浞又称逢蒙,也是东迁的部族,今潍坊城东有寒亭,当即其东迁后的居地。当后羿部崛起之时,寒浞依附后羿与夏人抗争,后又取代后羿而自为盟主。

其后这场斗争的大体经过是:

寒浞先后灭过、戈、二斟,又攻杀相,相妻缗逃归有仍氏(《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谓后缗为有仍氏之女),相臣靡逃奔有鬲氏;缗生少康,先后得有仍氏、有虞氏之抚养与扶持,团聚自保,收集夏众,以积蓄实力。

大约到少康21岁时,伯靡率部众及二斟等攻灭寒浞,少康亦灭过、戈,并灭有穷氏,于是少康归于夏邑,夏族势力得以复兴。

有鬲氏本出夷人,而这时成为有夏复国的中坚力量,可见夏部落内部的族际关系已不再有夷夏之分;同样,夷人部落内部也包含了一些不同族源的氏族在内,如一度依附后羿的寒浞族。

5、少康复国的后果

夷夏联盟的这一系列内乱,导致了一个重大的结果,即“夏王朝”统治中心的东移。

照丁山先生的判断,夏人的活动中心原“起自今山西省西南隅,渡河自南,始居新郑、密县间,继居洛阳,展转迁徙,东至于河南陈留、山东观城,北至于河北濮阳,西至于陕西东部,踪迹所至,不越黄河两岸,其方向则自西徂东”。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这个范围,在夏代盛时应该有所突破,特别是后杼时期向东方的发展。史载后杼在继少康为王之后,因内部已经巩固,东夷势力趋向低落,遂大规模东向扩张,对尚未归附的夷人部落发动了一连串的战争,一直打到东海沿岸。

古本《竹书纪年》说,杼“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三寿(或作王寿)为东海国地名,旧注谓即汉代平寿(在今潍坊西南)。

所谓“九尾狐”,据《山海经·海内经》所记:

“又东三百里,日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骏于海,多沙石。”

则亦不过是一座有9条余脉探入海中的近海山丘。

其地或说在今即墨一带,也可能是指崂山;但也可能是指今郯城一带,故与“九尾狐”传说相关的涂山亦偏在东南。

杼熟悉东夷文化,相传他发明了甲和矛,用以对付夷人的善射。由于他征服了广大的东夷地区,因而成为继大禹之后,被夏人隆重祭祀的另一位名王。

《国语·鲁语上》载:

“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

聊聊禹禅让益、后羿代夏、少康复国的幕后真相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名文《殷周制度论》中,曾提出“夏自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见于经典者,率在东土,与商人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又说“夏商二代文化略同”。这个看法至今没有过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1 1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被遗忘的夏朝:后羿、寒浞与少康的权力斗争
...示了当时王权的强化。太康继位后,他将大权交给了名为后羿的东方有穷部族首领,后羿成为丞相。然而,太康对政务的漠不关心让后羿日益失望,最终导致了政变,夏朝的国君发生了更迭。这一历
2023-12-12 14:20:00
寒浞杀后羿,还霸占其妻妾生下两子,他的下场如何?
...。寒浞因为本性太恶曾被自己的部落抛弃,而后在要投奔后羿的过程中,寒浞被一户猎户人家善意帮助,但寒浞最终却杀害了帮助他的猎户并抢夺猎户的财产。而后怕被发现还杀害了猎户全家烧毁了
2023-02-14 20:14:00
夏朝兴衰录:从启的衰落到少康的中兴
...器停止运转,百姓怨声载道。就在这时,早有不臣之心的后羿带着军队迅速赶到夏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夏都。得到消息的太康叫苦不迭,但是由于他的荒淫,没有人愿意支持他复国,至此
2024-02-13 05:11:00
寒浞弑杀后羿并霸占他的妻子纯狐,最后被后羿的遗腹子灭族
后羿篡夺夏朝后位,寒浞又杀后羿夺取大权,并霸占他的妻子纯狐,这段历史发生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尧舜禹时期,部落首领的位置采取的是禅让制,因此禹建立夏朝之后,就有意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
2023-04-17 18:49:00
《左传》中关于一个女间谍的故事
...疏于朝政。太康很喜欢打猎,一出去就是几个月不回来。后羿,对,就是传说中那个射下九个太阳的勇士,我和同学小时候可崇拜他了。后羿城府很深,他对太康的不务正业心生不满,干脆趁太康外
2023-07-17 08:03:00
聊聊从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这段夏朝百年混乱
...放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直接自立为后,称为“后羿”。五、分庭抗礼(风雨飘摇的夏国)后羿射日及嫦娥奔月里的后羿并非此后羿,也有人说神话故事里的后羿是以夏朝的后羿为原型的夏
2024-06-13 11:09:00
被遗忘的王者:寒浞的辉煌与陨落
...业。在寒浞眼中,他心目中的楷模就是那位传奇英雄——后羿。那个可以一箭射落九日,最终推翻腐朽统治,自立为王的大英雄,对寒浞来说犹如信仰。寒浞深知,只有紧随大英雄的脚步,才能完成
2024-04-06 11:48:00
寒浞为什么被后羿收留?
...他赶出了部族。寒浞在外流浪的时候,听说有穷国的国君后羿攻下了夏朝的王都,并自封为王。天下共主的年代,后羿居然敢造天子的反。这大胆包天的行为,让寒浞恨不得跪舔。心里更是把后羿视
2023-08-12 15:32:00
后羿掌握政权之后对打猎游玩的兴趣却有增无减,以至于影响了他对国家大事的管理,大权逐渐落到了大臣寒浞的手里。终于有一天,灾难降临了。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的寒浞杀害了羿和他的儿子。后
2023-08-31 11: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
为进一步呈现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岳飞传说”“春秋岳王祭”的魅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每年岳王庙都会举办各种弘扬岳飞文化的相关活动
2025-08-02 07:43:00
青未了丨老兵
文 / 江天冷月辞父别母远离了故土家园摸爬滚打中牵着扯不断的思恋乡愁伴随壮怀激烈的军旅橄榄绿染透泣血的边关斑驳月影氤氲着永不寂寞的巡逻线秋风夏雨沧桑了原本娇嫩的容颜当离队的日子悄
2025-08-01 20:11:00
寻访东营老兵 ④ | 百岁老兵孙相法:从烽火战场到乡土守护
编者按:东营,这片渤海之滨的热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宝藏,更沉淀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他们中有亲历枪林弹雨、见证民族崛起的抗战老兵
2025-08-01 08:58:00
“八一”光荣榜!杭州282名官兵立功受奖!
去年以来,广大杭州籍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在国防战线上矢志打赢
2025-08-01 10:13: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马石山——永不磨灭的丰碑
大众网记者郑云歌 仇艺畅 通讯员 张洁 威海报道马石山的轮廓,在胶东半岛的晨昏里静默了八十余载。在这里,山间的风,年复一年拂过青松
2025-08-01 11:03:00
文润黔山 名家开讲 | 知名哲学家黄勇揭示王阳明对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贡献
黄勇教授讲座现场。孔学堂供图7月26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四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2025-08-01 16:36:00
八一 ②|乌蒙脊梁传家火:威宁姬家一门十二兵,代代功臣!
在贵州威宁海拔2200米的乌蒙脊梁上,有一个叫朝阳组的寨子,四十余户人家、二十一名子弟参军、八十八次立功受奖,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作“功臣村”
2025-08-01 17:39:00
鲁网8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汶上县城内东隅的文庙,— 汶上文庙约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史载
2025-08-01 18:2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雨这么大,古代人原来这么避雨
近来暴雨频发,对现代人来说打雨伞、穿雨衣,避雨轻轻松松,没有合成材料的古人,该如何与暴雨过招?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清杨晋风雨牧归图轴》
2025-08-01 19:13:00
山河铭记|皖南山间的抗日洪流:新四军在岩寺的诞生与出征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1 19:37:00
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本)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分《新生》《蓄势》《聚变》三部
2025-08-01 13:48:00
“宋嫂鱼羹”是杭州名菜,相传是南宋初年的宋嫂传下来的。我对宋嫂上心,源自一个雕塑。工作单位离西湖不远,得闲去湖边逛逛,常会经过环城西路圣塘闸旁的宋嫂雕塑
2025-08-01 13: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