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探索细胞里的生命奥秘(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④)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10-10 05:3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大分子研究专家张宏——

探索细胞里的生命奥秘(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④)

本报记者 喻思南 赵永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0日 第 06 版)

探索细胞里的生命奥秘(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④)

张宏在查看实验样品。

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张宏,1969年生,安徽黄山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致力于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自噬,通俗来说就是细胞自己吃自己。这是一种细胞内高效清除“垃圾”的机制,如果这一过程遭到破坏,会导致细胞功能异常或死亡,引发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清楚细胞自噬的机理和调控机制,对找到应对这些疾病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专注细胞自噬研究20年,张宏带领团队开创性地建立了多细胞生物自噬研究体系,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突破。

建立多细胞生物自噬研究体系

“瞧,这一过程多么神奇。”指着幻灯片上的图示,张宏向记者解释,细胞自噬是通过形成一种叫做自噬体的双膜结构,用来包裹细胞质和一些受损的细胞器,并把它们运送到溶酶体中降解,“细胞自噬就会让自噬体这个清洁工,把细胞内的‘垃圾’清除掉。”

秀丽线虫是科研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长度大约1毫米的生物,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秀丽线虫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结构不同,张宏主要关注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正是对该问题的关注,让张宏与细胞自噬研究不期而遇。

2004年,张宏进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的独立课题组。在一项对秀丽线虫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命运决定的研究中,他和团队意外发现,胚胎分裂过程中,一类来自卵细胞的蛋白质聚集体进入体细胞后,很快被自噬降解,导致该聚集体只出现在生殖细胞里。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发现可能使线虫成为研究多细胞生物里自噬现象的绝佳模型。

对自噬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以往人们对自噬分子机制的理解主要源于单细胞的酵母。由于包含多个特有的自噬步骤,多细胞生物自噬远比酵母自噬复杂。沿着这一线索持续探索,张宏团队以线虫作为研究多细胞生物自噬的遗传模型,鉴定了一系列多细胞生物的新自噬基因,推动多细胞自噬研究进入新阶段。

2012年,张宏加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这里,他带领团队深入阐明了鉴定的新自噬基因在多细胞生物自噬过程中的分子机制。随后他们开始关注为什么有的蛋白质聚集体能够逃避自噬清除。2018年,团队根据已有成果给出解释:蛋白质聚集体只有在胶状时才能被清除。

想要找到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法,只了解细胞自噬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揭示自噬起始调控机制。“钙是最常见的信号因子,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钙稳态存在异常,并且这种异常在不同的疾病中起因也不同。我们研究发现,来自内质网的钙释放是自噬起始所必需的。”张宏说。2022年该成果在《细胞》上发表,解决了自噬研究领域一个长期未被解决的难题。

20年持续研究,张宏和团队开创性地建立了多细胞生物自噬研究体系,开辟了新的自噬研究领域,推动细胞自噬研究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热点。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坚持做前沿原创成果是张宏一贯秉持的理念——“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

做更有价值的基础研究

除了出差在外,张宏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到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心无旁骛是做好研究的基本要求。”在张宏看来,做基础研究是在未知中自由探索,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可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张宏团队的一些研究突破,看似源于“偶然”。比如,由于一次实验室温箱故障造成了温度波动,团队在观察故障温箱培养的线虫时发现,本应该被降解的蛋白质聚集体,无法被自噬降解。循着这一发现,他们搞清楚了蛋白质聚集体逃避自噬清除的机制。“偶然中有必然。”张宏说,没有长期的积累,即便现象出现在眼前也察觉不到。

对自己和团队成员,张宏的要求始终如一——“宁愿慢一点,也要做出更有价值的基础研究”。张宏团队发表的文章不多,但每篇都很有分量。

2020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晓丽加入张宏团队,她希望找出影响细胞自噬水平高低的原因。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单是为了拿到做研究的基因,她就花费了1年的时间,而这只是研究的第一步。直到4年过去,研究才逐渐有了眉目,其间她没有发表一篇文章。

“只要走在正确的路上,踏踏实实做研究,张老师会尽可能给我们创造宽松的环境。”马晓丽告诉记者。

面对实验结果,张宏告诉学生:“实验没有成功、失败之分,只有正结果、负结果。寻找真相就是选择不同的路径去探索,负结果只是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张宏享受科研探索的过程。“探索未知,有时候会感到很迷茫,因为有太多东西不清楚,但一旦有了突破,就会让人豁然开朗。这也是科研的乐趣所在。”张宏说。

读文献、写文章、跟学生讨论问题……通过张宏的言传身教,越来越多团队成员学会了享受科研的乐趣。

用心陪伴学生的每一步成长

“作为老师,用心带好每一名学生是基本职责,我很享受与学生一起探究科学的未知。”张宏介绍,他采取扁平化方式管理课题组,与学生们讨论课题进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等,用心陪伴学生的每一步成长。

“张老师喜欢我们提出不一样的见解,每周一次的研讨交流,有时会出现激烈的辩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辉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学术碰撞往往能够激发更深入的思考。

对于团队成员的选择,张宏的判断标准很明确:看对方是否有取得重大原创性科学发现的潜力。他认为,以往的学术成绩如刊发论文情况不能等同于科研能力,必须要挖掘真正有志于从事科研的人才。

以熟悉的生命科学研究为例,“应当完善科学共同体建设,以专业的科学精神为标准,评价科研人员的贡献。”张宏说,“只要有好的科研土壤,中国一定会涌现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原创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楼内,一块块展板讲述着建所以来的成果。张宏非常敬佩以贝时璋、邹承鲁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及他们身上展现的精神风范。“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都做出了许多原创性工作,我们现在的科研条件比过去好多了,理应做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张宏表示,“我们这代人要传承好科学家精神,为年轻人做好榜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0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探寻细胞深处的奥秘(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前沿研究二十余载——探寻细胞深处的奥秘(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本报记者  姚雪青张辰宇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人物小传张辰宇,1966年10月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杰
2025-02-13 05:51:00
...的、患病的、衰老中的细胞……当海量数据汇聚在一起,科学家们有望从中揭示生命发育与演变的规律,探究疾病发生的根源。这正是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的意义所在。大装置,瞄准的
2025-05-14 06:00:00
培养创新探索精神 点亮青少年科技梦想
...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孩子们纷纷表示,长大后要成为科学家,学好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023-06-10 02:55:00
解码基因奥秘——对话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获得者
...个原子尺度上视觉化,为医学和药物研发带来重要贡献。科学家伊娃·诺加利斯(左)和帕特里克·克拉默(右)获得2023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中新社记者 戴小橦摄中新社记者日前
2023-11-28 17:06:00
“看穿”大脑!我国科学家“上新”超级显微镜
想象一下,当你沉浸在一段精彩的影视画面中,你的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是如何迅速活跃起来,相互作用形成特殊的神经环路的?这些复杂的神经网络又是如何产生意识的?如果脑部不慎受到撞击,
2024-09-17 21:51:00
“科学世界中的女性力量”展览启幕,中法卓越女科学家齐聚见证法国科兰黎细胞级抗老护肤实力
...播中心,一同揭晓中法科学界杰出女性卓越群像,见证女科学家们推动科学进步的不凡贡献。此次展览不仅打破国界对中法先锋女性的科学成就予以了颂赞,对加强中法科研交流亦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2024-11-21 14:23:00
...过程被称为“再生”。关于“再生”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器官和附肢如何实现再生,对于未来实现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和对抗器官衰老具有重要意义。鹿角
2023-02-25 05:56:00
钟声:探寻植物生殖的奥秘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钟声在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代小佩 实习生 朱珂影戴眼镜,低马尾,着装优雅,笑起来有酒窝……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瞿礼嘉团队成员、副研究员钟声给人
2024-04-15 02:18:00
人鼠一源:老鼠大脑竟能培养人类脑组织!
当科学家们发现,老鼠大脑竟能培养人类脑组织时,全球科研界掀起了一股轰动。这看似匪夷所思的发现,不仅给人类脑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更引发了人们对于记忆、意识和思维的深入思考。难
2024-01-09 10:3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混成全网公敌的“流水线式造假”,终于被整顿
一家三口站在某所知名小学校门前,松弛地拍了一张合照。照片发到小红书上,下方评论区都在问询:“这么优秀的娃,究竟该怎么培养
2025-09-20 22:18:00
家庭观影进入IMAX时代!海信发布全球最大150英寸激光电视
鲁网9月19日讯9月19日,以“无界”为主题的“2025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作为全球激光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
2025-09-20 08:56:00
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厦门大学研究人员参与
放大镜视野下的“神经蠕虫”电极。(受访者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 佘峥 通讯员 戴佩琪)我国脑机接口技术有重大突破——近日
2025-09-20 09:18:00
厦门“屏实力”再添新动能 天马发布高端OLED技术品牌“天工屏”
图为天马“天工屏”发布会现场。(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雷飏 李舜)随着人们日常使用手机时长持续攀升
2025-09-20 09:18:00
“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总决赛落幕逐鹿未来机“慧” 四海英才“论剑”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9月19日,2025年“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紫金山科技城圆满落幕
2025-09-20 09:54:00
过节送福礼,就送波尼亚!老字号中秋礼盒,青岛人都认这口
鲁网9月20日讯中秋将至,岛城的节日氛围日渐浓厚,走亲访友、阖家团聚的时刻,一份饱含心意的礼品总能传递温暖。作为扎根青岛的老字号肉食品牌
2025-09-20 10:08:00
机器人“总动员”!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演智造奇观
大皖新闻讯 机械臂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人形机器人灵活抓取糖果,机器狗稳步行走在模拟街区内……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智能机器人展区仿佛穿越至未来世界
2025-09-20 13:25:00
茶话弄九周年,这款经典单品即将迎来“家族式”升级
9月的西安,金桂飘香。2016年创立于西安的国风新中式茶饮品牌茶话弄,也将于近期启动以“桂花”为主题元素的品牌九周年庆典系列活动
2025-09-20 15:33:00
了不起的河南制造丨汉威科技:唤醒机器人“感知”世界的能力
大河网讯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9月20日至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举办开幕式暨主旨演讲
2025-09-20 16:14:00
了不起的河南制造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举行,河南“工业机器人”现场秀签名
大河网讯 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开幕式暨主旨演讲在合肥市举行。河南省作为主宾省参会,30家制造业企业“重装上阵”
2025-09-20 16:45:00
2026届校园招聘大战启幕 科技企业派机器狗进高校抢人
近期,2026届校园招聘在全国多所高校陆续启动,一场围绕科技人才的“抢人大战”正式拉开帷幕。与往年相比,今年众多科技企业积极创新招聘形式
2025-09-20 17:55:00
2025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工作推进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美妆睫毛产业博览会在平度盛大启幕
鲁网9月20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 通讯员 袁嘉利 位一凡)9月20日,2025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工作推进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美妆睫毛产业博览会在平度市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盛大启幕
2025-09-20 17:55:00
从“炕头经济”到“美丽经济” ,平度睫毛产业数字化蝶变升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震 通讯员 袁嘉利 位一凡9月20日,2025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工作推进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美妆睫毛产业博览会在平度市开幕
2025-09-20 18:05:00
了不起的河南制造丨恒达智控:AI赋能,让煤矿开采更“聪明”
大河网讯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9月20日至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30家河南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河南主宾展区亮相,覆盖工程机械
2025-09-20 18:17:00
了不起的河南制造丨河南智造闪耀世界,超聚变重塑智能制造底座
大河网讯 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超聚变展台前人流如织。超聚变面向OT领域推出的全新产品——智算控一体工控机吸引众多专业观众驻足观看
2025-09-20 1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