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人形机器人正在迎来“iPhone时刻”。
7月15日消息,通用初创公司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于近日再获多家机构的战略投资,领投方为招商局创投、上汽集团(600104.SH)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尚颀资本,投资机构兼老股东峰瑞资本、绿洲资本和明势资本继续加持。
此前5月,逐际动力已完成一轮战略融资,阿里巴巴(09988.HK)旗下投资平台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参与了此轮投资。这也是阿里首次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今年以来,原本属于小众赛道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资本市场率先升温,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超20起。国外资方涵盖了微软(MSFT.O)、Open AI、英伟达(NVDA.O)、亚马逊(AMZN.O)等科技巨头,国内则包括美团(03690.HK)、上汽、红杉资本、阿里等,同时不乏国资参与,如亦庄国投通过其子公司北京屹唐创欣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对小米机器人进行了战略投资,宁波金融开发投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海曙产投联合对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进行了1.1亿元的战略投资。
△图源:图虫创意
AI大模型落地的催化下,人形机器人正在从设想走向现实。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调查走访了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不少去年刚成立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反馈已经开始接到了订单,也有人形机器人已进入车厂、电子厂的生产线上待命,人们急迫地想知道人形机器人究竟能做什么。
不过,由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未定,不少人仍持观望态度,再加上算力、芯片等限制,可以预见,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仍然道阻且长。
马斯克认为,将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越人类,预计达到100亿—200亿台。人形机器人发展到什么地步了?是否能真正替代人类完成复杂的任务?技术瓶颈和高昂成本又能否在短期内突破?
“一下子多出了几十家”
“没想到这么热。”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 2024”)上,天链机器人的展位人头攒动。公司工程师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产品过程中,已经被打断了三次,不断有新观众插入进来,向他询问人形机器人的细节。一个下午下来,他已经口干舌燥,声音发哑。
在整个WAIC 2024期间,类似的场景在人形机器人展商中并不罕见,络绎不绝的人潮光顾着各家公司的展区,人们对于人形机器人长什么样子、能干什么,充满了好奇。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去年这个时间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可能只有几家,到今年一下子就多出了几十家,现在应该有超过40家企业了。”星动纪元机器人的工程师表示,公司在去年8月开始正式运营,到今年已经收到了不少订单。
据星动纪元上述工程师介绍,他们公司有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目前能够完全模仿人类行为,比如手部关节更灵活,能够快速地做出如夹、捏、握、拧等动作。不过,该机器人并未被设定在特定的场景使用,星动纪元将机器人和配套的开发资源售卖给客户后,由客户基于自己的需求做开发和落地。
时代周报记者在大会期间走访发现,目前大多人形机器人企业已经走向销售,且小部分企业宣称自己即将量产。应用场景则多聚焦于科研教育场景,其次是向工业场景的开拓。
例如,乐聚机器人苏州总经理王松介绍道,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已经走向销售,客户包括科研、教育机构等,今年还计划拓展会展、展厅等场景,同时面向工业场景,乐聚机器人正与海尔、亨通、华为等企业客户合作,在特定的工业场景下做标杆案例。
开普勒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只专注做高智商蓝领机器人,将替代蓝领工人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目标,落地到工业场景中。目前公司已与仓储物流、汽车制造等企业展开了合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实现小批量量产。
天链机器人则聚焦康养场景,针对如养老机构护理常面临的老年人翻身、起床等难题,此外在军工、工业等领域上也有应用。
“人形机器人已经到了面向实际应用场景的前期阶段。”王松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主因是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近两年在国内趋于成熟,且关键运控算法也已发展得差不多。随着大模型的加快落地,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对机器人泛化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
给机器人装上“最强大脑”
搭载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今年3月,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Figure在X平台发布了自己第一个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机器人演示视频。借助OpenAI,Figure01能够与人类进行完整的对话,更好地理解人类需求并完成具体行动,如给人类递水果、将黑色塑料袋收拾进框子里、将杯子和盘子归置好放在沥水架上等。
“过去,人形机器人主要依赖于专业编程,泛化能力较差。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它们展现出与人形机器人结合的巨大潜力。人形机器人从传统的视觉编程或固定编程,转变为通过数据采集和训练,并实现本地部署,从而显著提高了对自然语言和环境的理解能力。”王松表示。不过,目前大模型多聚焦在自然语言对话上,未来他希望大模型能更多地与具身机器人的真实数据做结合。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如今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也正在与大模型公司牵手,提升“大脑”性能。
例如,开普勒机器人搭载了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乐聚机器人与华为盘古大模型进行了打通,利用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做具身智能的任务规划;达闼机器人基于原有算法技术做针对性的模型微调和优化,自主研发了多模态大模型RobotGPT;星动纪元机器人则搭载了不止一个大模型,包括阿里通义千问和智谱清言,据其工程师解释,之所以搭载多个大模型,是为了弥补算力的不足。
上述星动纪元工程师表示,由于本地算力有限,机器人在处理复杂算法时可能面临效率瓶颈,往往需要联网以增强视觉信息处理和交互效果。然而,联网操作可能导致延迟,影响机器人的响应速度。星动纪元机器人于是通过并发技术来缓解这一问题。并发技术允许多个任务或进程同时进行,在此情境下,机器人同时连接并利用多个AI大模型,可以分散计算任务到不同的模型上,保持高效率和快速响应。
AI大模型的运转与算力支撑脱不开干系,这也是许多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寻求突破的难点。
“受限于算力,我们的机器人现在调用的模型参数量不大,还在本地边缘侧部署。”王松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控制需要实时的任务规划,如果大模型部署到云端,可能会面临网络宽带不足的问题,不如本地部署更能满足实时性任务要求。
而达闼机器人副总裁、广州公司总经理王恩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从云端大脑开发起的,达闼认为机器人的算力、智力一定是运行在云端,配合5G低延迟的网络。
芯片的需求也由此而生。今年3月,在英伟达的GTC大会上,黄仁勋宣布推出多模态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作为机器人大脑,支撑机器人学习技能、完成任务。同时,英伟达还发布了新款机器人SoC(系统级芯片)Jetson Thor,以支持包括前述GR00T模型在内的生成式AI模型。
△图源:英伟达官网
据王松介绍,目前乐聚机器人还是以传统的嵌入式Soc芯片作为底层控制,在CPU上以英特尔的X86芯片为主。另外,本地大脑及边缘侧算力仍然使用英伟达的方案,不过在美对华芯片禁令之下,乐聚也在寻求较好的国产方案。
王恩玺同样表示,达闼机器人技术架构上使用的仍是传统的英伟达的芯片,尤其是机器人内部推理侧的芯片,同时也开始了向国内芯片的移植和测试,达闼正在与华为昇腾、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接洽合作。
进车厂“打工”!
在人形机器人寻求落地的过程中,汽车是他们共同瞄准的赛道。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落地探索,多发生在汽车工厂之中。
特斯拉(TSLA.O)Optimus人形机器人已经在特斯拉工厂尝试“打工”,借助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可以模仿人类操作,进行电池的分拣训练。特斯拉预计将于明年开始限量生产人形机器人,将有超过1000个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帮助人类完成生产任务。
7月3日,被英伟达、OpenAI和微软等巨头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AI,与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签署了商业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FigureAI将为宝马的汽车生产线提供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国内,7月1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9880.HK)宣布与一汽-大众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一汽大众位于青岛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深度应用,打造高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生产线及汽车超级无人工厂。而这已经是优必选继与蔚来(NIO.N)、东风柳汽之后,第三家官宣合作探索落地应用的国内汽车主机厂。
另外,近日消息称,国内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夸父正在蔚来、江苏亨通集团等工厂检测验证。据悉,“盘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和家庭两大场景同步推进应用。夸父机器人背后的生产企业是乐聚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了该消息。
△图源:截图自华为云视频号
王恩玺也透露,达闼机器人近日正在和广汽洽谈合作。
王恩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两类可重点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场景。一类是面向民爆、救援等等特殊环境,强化人形机器人本体安全防护能力、复杂任务智慧生成与高精度操作能力,降低作业人员危险性。另一类场景是聚焦3C、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
“如今汽车制造变成了人形机器人行业较为重要的发力点,这是因为汽车的整个生产制造流程较为清晰,也相对容易定义出哪些可替代人类工作的场景。当企业把汽车制造‘玩’明白后,下一步就可以做3C了。”王恩玺说。
价格战会打起来吗?
不过,想要把人形机器人卖给工厂,价格得有性价比。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沿海地区,一个工人一年的固定收入加上管理成本大概在10多万,按照工业传统规律两年回本,对比购买一台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大概是不超过30万元。
王恩玺在与汽车制造厂商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如果人形机器人真的能替代人工,车厂希望产品的定价最高限制不超过20万。因为现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的工资大概在8000-1万左右,一年开支大概是10-15万块钱,人形机器人不知疲惫,可以24小时持续干活,所以价格可以稍高,但超过20万也不划算了。但在王恩玺看来,如今人形机器人的造价基本上是百万级别的。
△图源:图虫创意
尽管人形机器人还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但价格战似已有前兆,厂商间暗暗角力。
特斯拉表示,机器人的成本将控制在1万美元左右,售价预计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5万元),这将为特斯拉带来25万亿—30万亿美元的市场。特斯拉目标年产10亿台,占据市场10%以上份额。
今年5月,宇树科技官宣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人形智能体AI化身,售价9.9万元起。据介绍,售价9.9万元的G1总自由度共23个,其中单手自由度没有标明;而另一款G1 EDU没有公布价格,需要“联系销售”,其总自由度在23-43个,单腿自由度、腰部自由度和单手臂自由度均与G1相近,不过单手自由度要丰富得多。
据优必选此前招股书中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Walker系列平均售价达598.8万元。今年5月,优必选曾对媒体透露,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未来人形机器人本地的价格有望在百万元以下。
记者丨郭美婷
编辑丨林铭铭
值班丨森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7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