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一大批人形机器人正被装上“最强大脑”,准备送进车厂打工!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7-17 12:00:00 来源:时代周报

人形机器人正在迎来“iPhone时刻”。

7月15日消息,通用初创公司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于近日再获多家机构的战略投资,领投方为招商局创投、上汽集团(600104.SH)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尚颀资本,投资机构兼老股东峰瑞资本、绿洲资本和明势资本继续加持。

此前5月,逐际动力已完成一轮战略融资,阿里巴巴(09988.HK)旗下投资平台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参与了此轮投资。这也是阿里首次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今年以来,原本属于小众赛道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资本市场率先升温,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超20起。国外资方涵盖了微软(MSFT.O)、Open AI、英伟达(NVDA.O)、亚马逊(AMZN.O)等科技巨头,国内则包括美团(03690.HK)、上汽、红杉资本、阿里等,同时不乏国资参与,如亦庄国投通过其子公司北京屹唐创欣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对小米机器人进行了战略投资,宁波金融开发投资、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海曙产投联合对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进行了1.1亿元的战略投资。

一大批人形机器人正被装上“最强大脑”,准备送进车厂打工!

△图源:图虫创意

AI大模型落地的催化下,人形机器人正在从设想走向现实。近日,时代周报记者调查走访了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不少去年刚成立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反馈已经开始接到了订单,也有人形机器人已进入车厂、电子厂的生产线上待命,人们急迫地想知道人形机器人究竟能做什么。

不过,由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未定,不少人仍持观望态度,再加上算力、芯片等限制,可以预见,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仍然道阻且长。

马斯克认为,将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越人类,预计达到100亿—200亿台。人形机器人发展到什么地步了?是否能真正替代人类完成复杂的任务?技术瓶颈和高昂成本又能否在短期内突破?

“一下子多出了几十家”

“没想到这么热。”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 2024”)上,天链机器人的展位人头攒动。公司工程师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产品过程中,已经被打断了三次,不断有新观众插入进来,向他询问人形机器人的细节。一个下午下来,他已经口干舌燥,声音发哑。

在整个WAIC 2024期间,类似的场景在人形机器人展商中并不罕见,络绎不绝的人潮光顾着各家公司的展区,人们对于人形机器人长什么样子、能干什么,充满了好奇。

一大批人形机器人正被装上“最强大脑”,准备送进车厂打工!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去年这个时间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可能只有几家,到今年一下子就多出了几十家,现在应该有超过40家企业了。”星动纪元机器人的工程师表示,公司在去年8月开始正式运营,到今年已经收到了不少订单。

据星动纪元上述工程师介绍,他们公司有一款通用人形机器人目前能够完全模仿人类行为,比如手部关节更灵活,能够快速地做出如夹、捏、握、拧等动作。不过,该机器人并未被设定在特定的场景使用,星动纪元将机器人和配套的开发资源售卖给客户后,由客户基于自己的需求做开发和落地。

时代周报记者在大会期间走访发现,目前大多人形机器人企业已经走向销售,且小部分企业宣称自己即将量产。应用场景则多聚焦于科研教育场景,其次是向工业场景的开拓。

例如,乐聚机器人苏州总经理王松介绍道,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已经走向销售,客户包括科研、教育机构等,今年还计划拓展会展、展厅等场景,同时面向工业场景,乐聚机器人正与海尔、亨通、华为等企业客户合作,在特定的工业场景下做标杆案例。

开普勒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只专注做高智商蓝领机器人,将替代蓝领工人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目标,落地到工业场景中。目前公司已与仓储物流、汽车制造等企业展开了合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实现小批量量产。

天链机器人则聚焦康养场景,针对如养老机构护理常面临的老年人翻身、起床等难题,此外在军工、工业等领域上也有应用。

“人形机器人已经到了面向实际应用场景的前期阶段。”王松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主因是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近两年在国内趋于成熟,且关键运控算法也已发展得差不多。随着大模型的加快落地,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对机器人泛化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

给机器人装上“最强大脑”

搭载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今年3月,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Figure在X平台发布了自己第一个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机器人演示视频。借助OpenAI,Figure01能够与人类进行完整的对话,更好地理解人类需求并完成具体行动,如给人类递水果、将黑色塑料袋收拾进框子里、将杯子和盘子归置好放在沥水架上等。

“过去,人形机器人主要依赖于专业编程,泛化能力较差。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它们展现出与人形机器人结合的巨大潜力。人形机器人从传统的视觉编程或固定编程,转变为通过数据采集和训练,并实现本地部署,从而显著提高了对自然语言和环境的理解能力。”王松表示。不过,目前大模型多聚焦在自然语言对话上,未来他希望大模型能更多地与具身机器人的真实数据做结合。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如今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也正在与大模型公司牵手,提升“大脑”性能。

例如,开普勒机器人搭载了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乐聚机器人与华为盘古大模型进行了打通,利用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做具身智能的任务规划;达闼机器人基于原有算法技术做针对性的模型微调和优化,自主研发了多模态大模型RobotGPT;星动纪元机器人则搭载了不止一个大模型,包括阿里通义千问和智谱清言,据其工程师解释,之所以搭载多个大模型,是为了弥补算力的不足。

上述星动纪元工程师表示,由于本地算力有限,机器人在处理复杂算法时可能面临效率瓶颈,往往需要联网以增强视觉信息处理和交互效果。然而,联网操作可能导致延迟,影响机器人的响应速度。星动纪元机器人于是通过并发技术来缓解这一问题。并发技术允许多个任务或进程同时进行,在此情境下,机器人同时连接并利用多个AI大模型,可以分散计算任务到不同的模型上,保持高效率和快速响应。

AI大模型的运转与算力支撑脱不开干系,这也是许多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寻求突破的难点。

“受限于算力,我们的机器人现在调用的模型参数量不大,还在本地边缘侧部署。”王松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控制需要实时的任务规划,如果大模型部署到云端,可能会面临网络宽带不足的问题,不如本地部署更能满足实时性任务要求。

而达闼机器人副总裁、广州公司总经理王恩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从云端大脑开发起的,达闼认为机器人的算力、智力一定是运行在云端,配合5G低延迟的网络。

芯片的需求也由此而生。今年3月,在英伟达的GTC大会上,黄仁勋宣布推出多模态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作为机器人大脑,支撑机器人学习技能、完成任务。同时,英伟达还发布了新款机器人SoC(系统级芯片)Jetson Thor,以支持包括前述GR00T模型在内的生成式AI模型。

一大批人形机器人正被装上“最强大脑”,准备送进车厂打工!

△图源:英伟达官网

据王松介绍,目前乐聚机器人还是以传统的嵌入式Soc芯片作为底层控制,在CPU上以英特尔的X86芯片为主。另外,本地大脑及边缘侧算力仍然使用英伟达的方案,不过在美对华芯片禁令之下,乐聚也在寻求较好的国产方案。

王恩玺同样表示,达闼机器人技术架构上使用的仍是传统的英伟达的芯片,尤其是机器人内部推理侧的芯片,同时也开始了向国内芯片的移植和测试,达闼正在与华为昇腾、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接洽合作。

进车厂“打工”!

在人形机器人寻求落地的过程中,汽车是他们共同瞄准的赛道。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落地探索,多发生在汽车工厂之中。

特斯拉(TSLA.O)Optimus人形机器人已经在特斯拉工厂尝试“打工”,借助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可以模仿人类操作,进行电池的分拣训练。特斯拉预计将于明年开始限量生产人形机器人,将有超过1000个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帮助人类完成生产任务。

7月3日,被英伟达、OpenAI和微软等巨头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AI,与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签署了商业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FigureAI将为宝马的汽车生产线提供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国内,7月1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9880.HK)宣布与一汽-大众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一汽大众位于青岛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深度应用,打造高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生产线及汽车超级无人工厂。而这已经是优必选继与蔚来(NIO.N)、东风柳汽之后,第三家官宣合作探索落地应用的国内汽车主机厂。

另外,近日消息称,国内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夸父正在蔚来、江苏亨通集团等工厂检测验证。据悉,“盘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和家庭两大场景同步推进应用。夸父机器人背后的生产企业是乐聚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确认了该消息。

一大批人形机器人正被装上“最强大脑”,准备送进车厂打工!

△图源:截图自华为云视频号

王恩玺也透露,达闼机器人近日正在和广汽洽谈合作。

王恩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两类可重点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场景。一类是面向民爆、救援等等特殊环境,强化人形机器人本体安全防护能力、复杂任务智慧生成与高精度操作能力,降低作业人员危险性。另一类场景是聚焦3C、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

“如今汽车制造变成了人形机器人行业较为重要的发力点,这是因为汽车的整个生产制造流程较为清晰,也相对容易定义出哪些可替代人类工作的场景。当企业把汽车制造‘玩’明白后,下一步就可以做3C了。”王恩玺说。

价格战会打起来吗?

不过,想要把人形机器人卖给工厂,价格得有性价比。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沿海地区,一个工人一年的固定收入加上管理成本大概在10多万,按照工业传统规律两年回本,对比购买一台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大概是不超过30万元。

王恩玺在与汽车制造厂商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如果人形机器人真的能替代人工,车厂希望产品的定价最高限制不超过20万。因为现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的工资大概在8000-1万左右,一年开支大概是10-15万块钱,人形机器人不知疲惫,可以24小时持续干活,所以价格可以稍高,但超过20万也不划算了。但在王恩玺看来,如今人形机器人的造价基本上是百万级别的。

一大批人形机器人正被装上“最强大脑”,准备送进车厂打工!

△图源:图虫创意

尽管人形机器人还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但价格战似已有前兆,厂商间暗暗角力。

特斯拉表示,机器人的成本将控制在1万美元左右,售价预计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5万元),这将为特斯拉带来25万亿—30万亿美元的市场。特斯拉目标年产10亿台,占据市场10%以上份额。

今年5月,宇树科技官宣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人形智能体AI化身,售价9.9万元起。据介绍,售价9.9万元的G1总自由度共23个,其中单手自由度没有标明;而另一款G1 EDU没有公布价格,需要“联系销售”,其总自由度在23-43个,单腿自由度、腰部自由度和单手臂自由度均与G1相近,不过单手自由度要丰富得多。

据优必选此前招股书中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Walker系列平均售价达598.8万元。今年5月,优必选曾对媒体透露,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未来人形机器人本地的价格有望在百万元以下。

记者丨郭美婷

编辑丨林铭铭

值班丨森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7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奔跑”起来的机器人(在现场)
...记者 王昊男《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2日 第 04 版)让机器人也能像真人一样“跑”起来,如今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已成为现实。今年4月,北京人形机器
2024-06-02 05:37:00
首个!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来了
...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4天后的10月28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成都科创生态岛全国首发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Konka-1),实现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零的突破,吹
2024-10-28 16:51:00
...者 应磊 共享联盟·海曙 孙勇 王禹) 迈着小碎步,人形机器人“领航者”灵活走上台阶,又倒退着下台阶,还有人“使坏”伸腿干扰,“领航者”依然摆臂自然、步态稳健、迈步自如……6
2025-02-07 08:44:00
人形机器人进厂实训(记录中国)
...民日报“关节”“大脑”等关键部件和技术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进厂实训(记录中国)本报记者 王云娜图为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进入车间实训。郑雪雄摄(人民视觉)踏着小碎步,人形机器人
2024-08-05 06:17:00
...1月2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
2023-11-02 18:58:00
人形机器人新政出炉:3年内突破“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整机量产
1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到2027年形成
2023-11-02 21:21:00
“云端大脑”加持人形机器人提供“全能服务”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巴西客商Davo拿着翻译器跟人形机器人交流。"Can you speak English? I am from Brazil
2024-04-25 03:58:00
来,看看机器人的“类人生活”(瞰前沿)
...日报图①: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机器人在“点赞”。宋家儒摄(影像中国)图②:2025年贵州“村超”40强交叉赛的比赛间隙,机器人进行趣味足球赛。新华社记者
2025-05-24 05:40:00
百度与优必选合作,人形机器人“大脑”有了AI大模型
百度与优必选合作,人形机器人“大脑”有了AI大模型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4月1日,记者从优必选获悉,优必选近日已确定与百度携手合作,尝试让人形机器人Walker S
2024-04-02 11:2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江西热敏灸机器人获批上市 赋能百亿产业链提速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芳)10月9日,省药监局正式批准热敏灸机器人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这标志着江西热敏灸产业进入数智化时代
2025-10-17 07:10: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无人机、运动相机迎来降价潮!近日有市民发现相关热门产品价格跳水,记者走访了解到,我市多家大疆授权体验店中
2025-10-16 08:38:00
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喊”您上车
视弱人士庄先生在公交视弱辅助系统的帮助下乘车。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 “我们先找到并打开公交App
2025-10-16 08:38:00
10月15日晚,福州金融街商务区“亮灯”,迎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2025-10-16 08:59:00
近日,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管道环焊缝射线检测缺陷智能辅助评判系统”,顺利完成准确率测试。本次测试中,该系统总计检查了210张油气长输管道环焊缝射线检测底片
2025-10-16 09:03:00
当“遇到问题先到社交媒体上搜索”成为一代青少年的本能反应,当班级群、兴趣圈与直播平台深度嵌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正构成这代“数字原住民”成长的基本环境
2025-10-16 09:16:00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模型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与泛化能力,正深刻改变医学领域的科研与临床实践。与此同时,以聚类分析
2025-10-16 09:57:00
人去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微信:对长时间不使用账号已不再回收
10月15日,“微信派”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一期播客,聊到了“真的很多人不发朋友圈了吗?”“人去世后,朋友圈会被回收吗?”等话题
2025-10-16 10:13:00
日日佳携手企知道,共同推动智能显示技术科技创新
近日,深圳日日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日佳”或“公司”)正式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作为专注于TFT-LCD模组制造的细分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5-10-16 10:18:00
汽车测评 全球协同 | 解码C-NCAP——护航公众出行安全
当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承载多元需求的“出行载体”,是什么力量在守护这场变革的安全底线?2025世界NCAP大会即将在中国上海启幕
2025-10-16 10:50:00
花田玑密入选“2025山东省优秀兴农电商企业案例”
2025年10月16日,由山东省商务厅主办的“数商兴农庆丰收暨九九网购节”电商促消费活动在青岛莱西市人民广场隆重启动。花田玑密品牌创始人
2025-10-16 10:53:00
香港金管局公布生成式AI沙盒名单,蚂蚁数科入选技术合作伙伴
10月1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第二期生成式AI沙盒参与者名单。蚂蚁银行、中银香港
2025-10-16 11:24:00
卢伟冰官宣REDMI K90系列明天见!不排斥和小米直接竞争
10月16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微博正式官宣,REDMI K90系列明天见。他发文透露,本次发布会是小米手机业务在旗舰新品发布季的第二篇章
2025-10-16 12:00:00
从2019年首届举办至今,VR/AR产业博览会已成为虚拟现实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盛事”,不仅是展示最新产品与技术的窗口
2025-10-16 12:07:00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并向各领域深度渗透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2025-10-16 1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