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近日,市民来电反映称,一些不法分子以冒充银行客服业务员网络贷款的方式进行诈骗,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主动联系市民,声称有“优惠活动”或“网络贷款”,诱骗市民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这一新型诈骗手法让不少市民防不胜防,纷纷表示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市民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那天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客服的电话,说我的账户里多了一笔钱,是银行搞活动的福利。我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因为银行从来不会在电话里直接告诉我账户里多了钱。后来我挂断电话一查,果然是个骗局。”
骗子套路深
如何识别客服真伪
针对这类诈骗案件,银行专家提醒市民,要识别银行客服真伪,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其次,可以通过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核实信息,不要直接回拨对方提供的号码。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市民李女士分享了她的经验:“有一次我也接到了一个类似的电话,对方说我的信用卡消费积分可以兑换现金。我当时就怀疑了,因为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个活动。于是我挂断电话后,直接拨打了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咨询。客服人员告诉我是诈骗电话,让我不要相信。”
除了冒充银行客服进行诈骗外,不法分子还会利用虚假网站、钓鱼链接等手段进行网络诈骗。他们通过发送带有恶意链接的短信或邮件,诱骗市民点击链接并输入个人信息,从而窃取资金或实施其他犯罪行为。
市民王先生就曾经遭遇过这样的骗局。他回忆道:“那天我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快递被扣留了,需要点击链接查看详情。我点进去之后,发现页面和正规快递公司的官网很像,但仔细一看就能发现很多不对劲的地方。幸好我没有输入个人信息,不然可能就上当受骗了。”
银行加强安全宣传
共同打击网络诈骗
某银行负责人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为了防范电信诈骗,我们不断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客户的防骗意识。同时,我们也积极与公安机关合作,共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我们呼吁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对于这类电信诈骗案件,市民们纷纷表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送钱”诱惑。他们认为,保护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加强防范意识,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本报记者 郭宏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