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科技与艺术如何在“山顶”会合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11-24 13:26:00 来源:杭州网

有人认为,科技与艺术是完全不相干的领域,颇有点“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可当我们把“镜头”拉长看会发现,“技”与“艺”的关系历来是形影不离。正如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艺术越来越科技化,科技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于山顶重逢。”

放到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二者就更加难舍难分了。不管是在刚刚闭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还是这几天正在上海亮相的第五届长三角文博会上,一大批前沿文化科技、人工智能企业既“秀”出技术“肌肉”,也“凸”出艺术“线条”,都展示了科技与艺术融合带来的想象。

日前,浙江召开大会,将创新“置顶”,提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以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这其中,科技与艺术的双向赋能,既是创新浙江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浙江的更高阶梯。那么,如何推动科技与艺术在“山顶”会合、实现“双剑合璧”?文化艺术领域又怎样向“新”而行?

科技与艺术的“珠联璧合”,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创造的重要动力。首先,科技如何为艺术的生发带来可能?科技不仅改变人类生活,也深刻塑造了人类的审美世界,激活我们感知艺术世界的能力。

比如,使艺术表现“别开生面”。技术令艺术的创新表达“有的放矢”,不管是对内容创作的赋能,还是对传播方式的变革,都不失为一种重塑与升华。尤其在今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更是为艺术创作者带来了更多元的创作路径、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假如你欣赏过《今夕共西溪》这一沉浸式数字文旅演艺项目,就能感知到,那方寸空间里,炫酷科技与宋韵时光“碰撞”出何等精彩的火花,这正是全息音响等技术带来的“奇妙”体验。而利用3D技术,观众可身临其境感受泰坦尼克号巨轮的壮观,利用文生视频模型,艺术家则可轻松创造前所未有的艺术场景。

比如,为艺术消费“释放潜力”。数字技术调动多维感官,大大延展了人们感知艺术魅力的“触角”,改变了艺术传播的生态。现如今,艺术消费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消费形态,这得益于一些公共文化机构和空间对相关项目的开发、引进。前段时间,“永恒的巴黎圣母院”VR展登陆杭州“M511光影汇”,观众可一键“穿越”到法国,欣赏巴黎圣母院的拱顶、玫瑰花窗,沉浸式感受艺术之美。该项目正是融合国际前沿的VR技术打造的。

比如,让艺术遗产“焕发新生”。一定程度上来说,借由全息影像、智能抠像、机器人艺术、数据可视化等新技术,艺术经典、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传播、弘扬的“任督二脉”得以打通,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如浙江搭建了“智慧文化云”平台,人们在“云端”感受美术馆中的一件件藏品,艺术的传递与享受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故宫博物院借助3D建模等技术,制作太和殿、养心殿、御花园等区域的三维模型,采集了全部开放区域的高精度360°高清全景影像,让建筑艺术“活灵活现”。

尽管科技倚重逻辑思维,艺术偏爱形象思维,但艺术的“奇思妙想”时常能引发技术之火“熊熊燃烧”,促进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启迪人类对未来的探索。因此,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艺术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赋予科技以创造和想象。艺术家们具有天马行空的思维、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对未知世界的大胆探索,不少伟大的科技发明,最初就可能源于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艺术构想。

小说和电影中对未来世界的描绘,常常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探索新技术的方向和思路。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主人公借助“鹦鹉螺”号潜水艇在海底世界遨游,作者对此进行了精彩的描写。小说问世近30年后,凡尔纳笔下的想象终成现实,世界上第一艘现代潜艇问世。发明者西蒙·莱克说:“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促进科技的传播和普及。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能够不同程度地将专业的科技知识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这使得一些科技成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能够走进人们的日常,还可能反向促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为科技产品注入了审美。艺术就像一支神奇的魔法棒,为科技产品注入艺术魅力、文化内涵,使得其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呈现出了“美的气质”。比如,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华为团队打造了“天生会画”软件,嵌入到终端产品中,为用户提供更具创意和艺术感的创作体验。

有专家表示,科技创新和艺术发展对彼此间的作用,在当下和未来将更加大放异彩。不过,就目前而言,科技与艺术要实现深度融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表现在文化艺术产业上,比如,一些珍贵的艺术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艺术资源数字化步伐还有待提速;艺术家、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以及跨行业企业间的互动和协作仍存在不足,一体化协同创新优势尚未完全形成。

未来,科技与艺术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对话”以释放更多可能?在此领域,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探索,或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壁垒“打得通”是基点。要实现科技与艺术的深层次融合,首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二者分属不同学科领域,大部分情况下,交流与合作仍存在一定限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打破界限、加强合作、搭建平台、提供实践。

比如,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的过程中,可深挖地域文化内涵,使之为塑造富有创新内核的城市气质赋能。如推动“科艺融合”发展,打造“颜值”与“研值”俱佳的科创地标;如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科创楼宇群、音乐文化街、艺术中心等串联创造科艺融合空间,让艺术潮流、科技动向与历史底蕴在其中充分碰撞、互相激发。

人才“用起来”是要点。不管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在艺术领域,人才都是创新的源泉,是推动学科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他们始终站在前沿,拓展边界,引领着发展的潮流。要推动两者的“深融”,可以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融合提供人才基础;也可举办各类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研讨会、工作坊等,促进艺术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相互理解和灵感碰撞,激发更多创新想法。

公众“口碑好”是落点。如何创造艺术新形态、消费新场景,更好地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这是艺术和科技融合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可通过更丰富的科普活动、艺术教育等,培养公众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比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通过高精度图像采集和数字化技术,把万余件古画汇聚成了流光溢彩的“千年丹青档案”,并通过高质量、高频次的展览活动,将艺术瑰宝以鲜活生动的“面孔”呈现在公众面前。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艺术与科技在“山顶”会合,相信会让更优质、更精彩的艺术产品和体验成为现实,不断拓展想象的边界,持续为公众“制造惊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4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 看云卷云舒赏山清水秀 夏日文旅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大美中国
...,如何打开庐山的不同玩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山顶到山脚云游一下。在庐山山上,海拔1164米处座落着一座名为“牯岭镇”的小镇,那里年平均有雾的日子有190多天。所以暑期到
2024-08-12 11:26:00
...追求表达未知。”艺术和科学总是这样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所以,艺术教育还应与科技教育交叉互动,那样才能培养出人文精神浓、科学素养深、创新意识强的时代新人。艺术是慢的艺术
2023-12-20 06:06:00
杭州日报讯 8月18日,“博弈论:亚运竞技主题数字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艺术展由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办公室、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指导,浙
2023-08-27 07:14:00
赏人文科技之美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赏人文科技之美2024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学术节暨毕业展举行记者 孙乐怡6月7日,2024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学术节暨毕业展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行。本次毕业
2024-06-09 06:34:00
艺术携手科学 当代引领未来 ——第二届光明室内乐音乐作品展演
...钢教授表示,“科学与艺术总是在山脚下分手,最后又在山顶相遇。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交融,如何使二者的相遇迸发出内在蓬勃的生命力?通过科技的发展拓展
2024-05-17 21:04:00
...江科技大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图书馆和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城市艺术生活季”毕业设计(创作)作品展在杭州图书馆展览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集结了五所高校优秀
2024-05-16 06:51:00
...版)为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秉承“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办学,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构建高质量课
2024-02-29 04:42:00
科艺融合,释放文化“西”引力——解锁西湖区文化“出圈”密码
...科技是文化赓续繁荣的活力源泉。西湖区以科技创新重塑艺术表达,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内容、新形式、新体验,让人民群众共享跨越时空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即将穿越460亿光年。”踏入M5
2025-06-03 08:05:00
伦萨科技受邀出席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并参与圆桌论坛
...同推动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数字艺术与区块链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领导、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名誉会长金雪军教授为会议致辞。浙
2024-11-27 18:20: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全球最大超级电容调频电站在山西成功并网,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取得世界级突破
近日,由深圳市今朝时代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核心技术与整体解决方案的山西偏关百兆瓦级独立调频电站一期项目顺利并网。该项目是全球首个百兆瓦级大规模应用超级电容混合储能技术的调频电站
2025-09-15 13:46:00
鸿蒙开发者孙晨阳:撬动端侧 AI 开发新可能
在 HarmonyOS 生态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开发者孙晨阳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生态洞察力,连续三年在鸿蒙极客松大赛中斩获佳绩——从2023年的《赏金猎人》优秀奖
2025-09-15 13:59: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李孟霏近日,威海举办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作为本次大型文旅消费季赛事的重要通信支持单位,山东移动威海分公司(以下简称“威海移动”)全力护航本次赛事通信畅通
2025-09-15 12:22:00
泰岳小漫 eSIM 产品,全球连接赋能跨境出行
在eSIM技术普及的浪潮中,神州泰岳旗下泰岳小漫前瞻性布局海外eSIM市场,推出FiRoam eSIM服务跨境人群,为海外用户打造便捷
2025-09-15 09:45:00
华芢生物冲刺港股:PDGF 技术破局医保减负撬动千亿愈合市场
2025 年以来,恒指强势反弹,港股新股市场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华芢生物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正稳步推进港股上市进程——继 2024 年 12 月完成证监会备案后
2025-09-15 09:50:00
【奋进七十年 大厂再出发】大厂: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河北新闻网讯(刘英、黄蕾)“前不久,我们又获得了‘廊坊市工业设计中心’的荣誉。”9月5日,位于大厂高新区的河北时硕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
2025-09-15 10:15:00
海尔空调全面推进大暖通全流程平台建设
依托大暖通战略布局,海尔空调正以全屋空气解决方案突破行业同质化竞争困局。9月11日,在2025年海尔空气产业第14届营销俱乐部峰会上
2025-09-15 10:24:00
大众网记者 邢晨 梁鹏 烟台报道作为全市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的标杆,烟台联通数字化展厅依托先进技术手段与创新传播模式,打造了集“沉浸式体验
2025-09-15 09:19:00
9月4日15时,记者走进石家庄市高新区想象国际小区兔喜生活快递驿站,只见崭新的智能快递柜排列整齐,白色的柜体搭配清晰的触控显示屏
2025-09-15 08:03:00
“以前打包,一天弯腰上百次,考验手又考验腰,现在机器全搞定,咱只要盯着设备运转就行!”近日,在国内办公家具行业头部企业圣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州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圣奥深州生产基地”)
2025-09-15 07:59:00
体验首家潮流店的独特,感受首个主题展览的魅力,领略首场大秀的震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被首店经济吸引。通过首店经济,创新消费场景涌现
2025-09-15 07:13:00
明势、BAI和蚂蚁,AI投资的乐观派、悲观派和中间派聚在一场圆桌上
文|周鑫雨编辑|苏建勋如今的AI投资人,也分“乐观派”和“悲观派”。2025年9月12日,Inclusion外滩大会。在由36氪CEO冯大刚主持的圆桌论坛“AI应用落地首战
2025-09-14 17:16:00
王兴兴、朱啸虎们说了些AI创业真心话
文|周鑫雨 富充编辑|苏建勋2025年9月11日开幕的Inclusion外滩大会,为当下的AI创业者、学者和投资人,攒了一个“真心话”局
2025-09-14 19:3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近日,我市申报的“车路协同·公交智行可视化”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的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2025-09-14 08:20:00
AnPro®酵母蛋白获美国GRAS认证,定义未来可持续蛋白新标准
近日,安琪公司自主研发的AnPro®酵母蛋白(海外市场命名:AngeoPro®)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GRAS认证
2025-09-14 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