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最近,立陶宛又和德国争起来了,原因是德军长期驻扎的费用,让立陶宛不堪重负。但德方认为自己驻扎在立陶宛,是在保护立陶宛民众的安全,这钱,立陶宛政府该掏。
但是立陶宛方面坚称,只有在军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费用,才是本国应该承担的,其他费用都应该由德方自己承担,包括随军家属子女建设学校的费用,都不应该由立陶宛掏钱。
德国联邦国防军
理论上来说,立陶宛的要求并不过分,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开始德军进驻,是立陶宛哭着闹着求过来的,现在人家来了,你又开始讨价还价,这多少有点不讲道理了。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立陶宛愈发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因此不断央求北约盟友向本国增派驻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访问立陶宛,并宣布增派4000名德国联邦国防军常驻立陶宛。
德国军事资源也很进展,自然不能白白替立陶宛“当保安”,当时,德国就明确向立陶宛开出了条件:驻军可以,但是基础设施要跟上。
对此,立陶宛答应的也很爽快:钱不是问题,保证在2026年之前把驻军所需的基础设施都建好。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还亲自出面,对德军的到来表示欢迎。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其实不仅仅是德军,立陶宛当时也向美军发出过邀请,甚至不惜花费700万欧元,为美军打造了条件舒适、设施一流的基地,只期望美军能够在此处永久驻扎。
为了游说美军常驻,立陶宛国防部长阿努绍斯卡斯还亲自跑了一趟美国,向美国同行们表达诚意,声称“希望立陶宛的基地能够成为美国驻军的第二个家”。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立陶宛当时确实是很着急,为了吸引更多装备精良的外国驻军,画了不少“大饼”。
不过,立陶宛对德、美两国的态度明显是不一样的,对德国,是只答应条件,但不办事,原本答应掏钱的,现在却又扯什么“融资困难”;对美国,则是甭管有任何条件,都一定满足。
美国总统拜登
两相对比之下,德国心里有怨言,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其实立陶宛也有苦衷,经济情况不容乐观,只能尽量节省一下开支。
首先,立陶宛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比较匮乏,能源方面主要依赖进口。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立陶宛能源主要依赖俄罗斯,但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立陶宛果断和俄罗斯能源做切割。
截止到2022年5月,立陶宛已经切断了俄罗斯供应的石油、天然气、电力,是欧盟中第一个完全斩断与俄罗斯能源贸易的国家。
对此,立陶宛还十分引以为傲,向外界吹嘘称“立陶宛从此将彻底走向能源独立”,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失去了俄罗斯廉价且稳定的能源供应后,立陶宛不得不四处寻觅其他供应商。
俄罗斯能源
为了避免社会生产陷入停滞,立陶宛甚至不得不花费高昂的价格从美国手中采购天然气,能源成本的上升,自然也影响了立陶宛的工业生产。
再加上立陶宛原本就是一个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机械制造、能源化工、金属加工、石油化工等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动力,立陶宛为了捍卫“价值观同盟”,让自身经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其次,立陶宛军费开支的上涨,也对国家财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虽然立陶宛地盘不大,人口也只有两百多万,但军费却占GDP总量的2.46%。
要知道,立陶宛2022年GDP总量才只有668亿欧元,光是军费预算就有16.5亿欧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立陶宛经济
至于立陶宛的军队构成,除了本国的2.1万余士兵之外,还有不少外国驻军。比如,德国联邦国防军已经在立陶宛境内驻扎了6年时间,领导着一支千余人的北约部队。
而美国自2019年以来,已经向立陶宛派驻了500名士兵的轮换部队,以及各类武器装备。除此之外,荷兰方面也表态称,将向立陶宛境内增派驻军,规模大概有数百人。
这些北约驻军,对立陶宛而言,既是一种安全保障,又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除了基础设施、还有后勤保障,这些都得要立陶宛掏钱,自然是“压力山大”。
在局势紧张之际,这些问题倒也算不得什么,毕竟没有什么比自身安全更重要,如果能花点钱来买平安,立陶宛还是舍得的。
德军进驻立陶宛
但问题是,现在俄乌局势已经开始降温了,乌军反攻无望,和谈时刻也许很快就会到来了,在这一背景下,再让立陶宛在军费上面投入过多经费,别说政客反对了,连立陶宛民众都未必会答应,毕竟经济压力都是底层民众在承担的。
不过,别看立陶宛如今这样,其实祖上也是阔过的。13世纪中期,立陶宛曾经成立了统一的大公国,版图囊括大半个欧洲,从黑海一直延伸到波罗的海。
16世纪,波兰又和立陶宛签订了“卢布林条约”,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王国,国土面积再一次扩大。但是,过大的国土面积,又对治理造成困难,导致波立王国“大而不强”。
1914年-1941年间,立陶宛又两度被德国占领,最终被苏联红军解放,然后加入苏联,直到1991年才正式脱离苏联独立。
维尔纽斯
进入21世纪后,立陶宛加入世贸组织,同时积极进行改革,经济实现了腾飞,人均GDP达到2.3万欧元。但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立陶宛经济一度遭受重创,失业率高达近18%。
再加上近些年来,立陶宛在传统工业领域缺乏创新,产业结构转型较慢,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乌克兰危机的影响,立陶宛出口贸易也一度萎缩。
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立陶宛几经周折,最终国土面积越来越小,而且由于政局不稳,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恰恰都限制了立陶宛的发展。
不过,这种经济上的压力,并非只有立陶宛在承受,其他欧洲国家也是如此,即便是被称为“欧洲经济领头羊”的德国,也难逃经济衰退的困境。
德国经济情况
德国媒体《法兰克福汇报》近日就列举出了德国经济面临的十三个难题,其中就包括能源成本上升、投资大幅缩水、劳动力不足、缺乏创造性新产业、全球化停顿等等。
其中最致命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能源成本上升,与立陶宛的处境类似,德国也是长期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但自从欧盟宣布对俄制裁、以及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后,德国几乎就得不到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了。
第二个问题,是全球化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德国靠着全球化的红利,零部件得以在全球分工生产,然后再由德国组装,在整个过程中,德国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还获得了更高的收益。
但现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加上美国肆意挥舞制裁大棒,设置贸易壁垒,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横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逆全球化的风气,而德国在这个过程中损失惨重。
德国总理朔尔茨
其实说到这里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德国还是立陶宛,这些欧洲国家都面临着类似的经济困境,这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的因素,当务之急是促进乌克兰危机结束,这样欧洲才能迎来和平,欧洲国家才有机会实现新的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