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栾雨嘉 何娴珺 李兴发 董志勇
经过了昨日一整天的长途奔波,6月24日,第十七届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玛沁站)在海拔高度为3100米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拉开帷幕。运动员们在当日进行试水和预赛后,将在25日迎来竞速300米决赛,可以说,玛沁一站是最终的较量,也是王者的比拼。
24日一大早,选手们换好泳衣、身绑浮漂,在志愿者们的指引和带领下,向入水处走去。“一组,准备出发……”待三声哨声响起、裁判明确出发指令后,运动员们便鱼贯而入,纷纷跃入黄河之中,随后便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
“拉加镇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景色很美,不愧是果洛州的‘小江南……’”出水后,来自山东惠民县冬泳协会的兰卓红一边换衣,一边向同伴感叹。兰卓红在游泳圈内被大家称作“公开水域游泳女王”,她娴熟的泳技和一以贯之的沉稳发挥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兰卓红说:“我感觉这次试水发挥不错,就是这里海拔太高,有些缺氧。今天黄河水温是14摄氏度,比贵德水温高,而且这儿的流速也不像循化站、贵德站那么急。总的来说今天的赛段比较好游,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希望在明天的决赛中沉稳发挥,争取冲刺冠军!”
总裁判周玉成对今天赛事进行分析:“拉加站是所有赛段中海拔最高的,这一赛段运动员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高原缺氧,极限高海拔为赛事增添了魅力。在这一赛段,运动员们要掌握水情,并根据水情合理分配体能才是抢渡成功的关键。”
经过对多数参赛者采访,记者探寻出了一些想要游好此赛段的经验:在水流方向上,较好的策略是游斜线,往上游冲,来中和水流的速度,而非直线横渡,否则很快会被冲向下游;其次是要合理分配体能,像黄河中间与两岸水流速度差别大,需要在中游冲刺,缺氧加体能不支也很难抵达终点;最后就是需要注意水下地形形成的暗流和漩涡,对水情的熟悉也是挑战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记者还在比赛现场观察到,玛沁赛段的医疗保障十分充足到位,这也是记者一路跟下来的直观感受。
与前三个赛段相比,这一赛段加强了对运动员下水前的健康监测与评估。“这一赛段海拔比较高,也对医疗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入水之前的监测与评估就十分重要。如果血压、氧饱和度、心率、体温上述指标存在明显异常,就不建议下水。做好这些工作,能够防患于未然。”玛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冶文辉说。
冶文辉介绍,去年是拉加镇第一次承办玛沁站赛事,根据去年保障经验,当运动员上岸之后,会存在缺氧明显、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以及胸闷气短等症状。因此,为了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在起点、终点、拉加政府广场设立了7个固定医疗保障点,还增设了6辆移动救护车,都是按照一医一护进行配比,并且移动救护车上配备氧气、监护仪、除颤仪等设备。
“除此之外,我们在赛事前方设立了‘帐篷医院’,赛事后方救援医院是拉加镇中心卫生院、玛沁县人民医院抢救室。如果运动员们有外伤需要转诊,我们在医院开通了绿色救援通道,由后方团队进行后续治疗。”冶文辉说。
比赛场地试水、预赛如火如荼,开幕式台前热情好客的玛沁人民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也让此次赛事倍加出彩。今年挑战赛再次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走进黄河源头,通过赛事,能够更好展示玛沁独特的自然资源、厚实的文化底蕴,从而提升“秘境果洛、雪域玛沁”的知名度、影响力。
(来源:青海日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13:45:4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