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她与李清照齐名,但死后诗集被父母焚毁,史家除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0 19:32:00 来源:戏说三国

提起宋词,在灿若星河的诸家中,李清照可以说是最独一无二的存在,她以巾帼之身制霸整个两宋词坛,让后世记住了她的名字。

但今天要讲的主角不是李清照,而是一位生卒年都不详,却被后世人尊奉为和李清照齐名的女诗人——朱淑贞。用晚清文人陈廷焯的话来讲:朱淑真词,风致之佳,词情之妙,真不亚于易安(即李清照)。

她与李清照齐名,但死后诗集被父母焚毁,史家除名

但在文章开始前不得不抱歉的是,因为时过境迁,朱素贞的人生际遇到底是怎样的?那些关键时间节点上的重大事件又是怎样的真相?很多问题都已经得不到解答。在众说纷纭之际,作者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去还原一个消沉在历史长河里的奇女子。

她与李清照齐名,但死后诗集被父母焚毁,史家除名

透过历史的滚滚烟尘,当我们走近朱淑贞时就会发现:对于这位留下传奇诗集——《断肠集》的女诗人,我们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就像是站在漫天大雾里,无论我们怎么靠近朱淑贞,都只能看到她的模糊倩影。

我们不知道她的生卒年,不知道她的家庭背景,甚至连她的私人生活也难有定论。但就是这样一个一无所知的朱淑贞,却成为了两宋存世诗作最多的女诗人,而剩下的这些诗还是在朱淑贞诗作被集中焚毁过后的劫后余生。

尚未通情爱的朱淑贞是幸福的,自小展现出来的才情让她小小年纪就能写出“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残书”这样婉转恬静的诗文。日日呆在园中的朱淑贞别无他事,于是她就对着庭院中的风景,肆意挥洒自己的才情,写出一首首舒婉多情的诗词。

她与李清照齐名,但死后诗集被父母焚毁,史家除名

但生在那样的年代里,才思卓绝的朱淑贞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那是个男人可以出尽风头,女子却只能困居闺房的时代。于是敢于追寻真爱,敢于对抗不幸婚姻的朱淑贞,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异端。

惊才绝艳的妙龄才女,成了红杏出墙的风流艳女,两宋士大夫阶层的唾沫星子足可以淹死朱淑贞和她背后的家庭。这应该也就是为什么朱淑贞死后,其父母焚毁诗作,其尸骨难以下葬的原因。

朱淑贞出生于南宋的官宦人家,这也让其得以从孩提起就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尚未成年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才女。

她与李清照齐名,但死后诗集被父母焚毁,史家除名

和寻常女子不一样的是,多愁善感的朱淑贞并不愿意听从父母之命委身给不爱之人,她想要去寻求自己的真爱,去找一个知冷暖、常日填词和诗的夫郎。

在这一点上,李清照是幸运的。即便是后来二婚不幸,但至少李清照曾和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度过了一段“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惬意婚姻。而反观朱淑贞呢?那位她待字闺中魂牵梦萦的爱人根本没有胆量与她坚守真爱,不仅悄无声息地遁去,还让朱淑贞惹下了桃色传闻。

她与李清照齐名,但死后诗集被父母焚毁,史家除名

等待爱人归来的那段时间里,朱淑贞一日日徘徊在园中,她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只想遵循自己的心意。可当女子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渣男身上的时候,结局注定会是一场悲剧。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是朱淑贞等待期间的真实写照,一面是父母越来越急切地逼婚压力,另一边是远方爱人迟迟没有回音的黯自神伤。终于在这两重的压力与打击之下,朱淑贞屈服了,她不得不嫁给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人,然后开始了她人生的凄风苦雨。

一切感情的基础必然建立在三观一致上,但朱淑贞和丈夫之间显然没办法产生共情。不通文墨的丈夫很讨厌朱淑贞的吟风弄月,而深恶粗鄙的朱淑贞也对丈夫的不修边幅极度反感,这段被强行撮合在一起的婚姻,从一开始便充满了争吵和悲剧。

她与李清照齐名,但死后诗集被父母焚毁,史家除名

曾几何时,朱淑贞也强迫自己去接受现状,她写下不少诗人去规劝丈夫,其中一句“鸿鸽羽仪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可谓是用心良苦。没有人愿意看轻自己的枕边人,但朱淑贞终归还是错付了。丈夫是流连于勾栏瓦舍的浪子,是沉溺于钻营官场的小人,这样的人又从何去变成朱淑贞想要的那个男人呢?

所有的辛酸苦楚都凝结成了朱淑贞笔下的诗词: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即便是隔着近千载的岁月,细细读来仍然觉得字字带血。我们能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女性的无声指控和无奈叹息。

她与李清照齐名,但死后诗集被父母焚毁,史家除名

朱淑贞曾用半开玩笑的口吻,自我调侃写了首诗:女子弄文诚可

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在男性文人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词坛上,朱淑贞和李清照一起成为一时双璧,让多少专业读书的男子们为之汗颜。而朱淑贞也用半调侃的口吻“责问自己好弄文学,却不爱绣花穿针”,实则是给当时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以重重讽刺。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专家学者将李清照和朱淑贞进行对比的时候,说到李清照的词立意深远,这一点是朱淑贞无法比拟的;但另一方面,朱淑贞在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方面,则远比李清照要做得好很多。这并非谬赞。

她与李清照齐名,但死后诗集被父母焚毁,史家除名

令人吊诡的是,在朱淑贞离世后,她的父母煞费苦心将其作品一一搜罗并付之一炬,若非有铁杆迷弟魏仲恭穷尽所能地加以搜集和整理,这位生活在两宋期间的著名女词人,只怕真的归尘归土了。

魏仲恭将朱淑贞的诗集取名为《断肠诗》,并在《断肠诗集序》中点名了这位悲情女性的结局: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

重不幸也。呜呼,冤哉!

质本洁来还洁去,我想对于自己的身后事,朱淑贞应该并不会在意。于她而言,此生未能尽兴去爱,才是第一等遗憾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2 21: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清照晚年时为何选择离婚并告发自己的丈夫?
...作为宋代婉约派代表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其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前半生是幸福美满的,后半生却过得颠沛流离,其晚年生活到底有多凄惨呢?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
2023-10-14 05:11:00
婉约派代表李清照可谓是文采出众,她的词在年轻和中年时期可谓是两种差别极大的风格,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词风多轻快明媚,但是晚年时候的李清照,历经战乱,丈夫去世,颠沛流离,词风
2023-08-23 17:19:00
女诗人们的品格。
...最近看完了全女纪录片《凤凰:她的传奇》,里面讲述了李清照、武则天、解忧公主、沈寿四位女性的传奇故事。看完羊有一丝感慨:有时候,才华与爱情就像挡在女性面前的两座大山。就比如李清
2024-11-11 12:00:00
...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由此想到李清照。李清照,天才少女,18岁嫁给吏部侍郎之子、21岁的赵明诚。两人志同道合,在文物学著作《金石录》中,整理了他们夫妻俩收
2024-08-02 11:39:00
T.S.艾略特诗歌奖得主、英国诗人萨拉·豪:我明白,李清照为什么能创作出这么好的诗歌了
...豪指着远处的泉水,兴奋地对新黄河记者说,“我们去了李清照故居,看到了很多的泉。看到泉水的涌现,我明白李清照为什么能创作出这么好的诗歌了。她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肯定给了她很
2024-06-25 10:05:00
李清照为何说赵明诚:殊无分香卖履意
...步。由此可见,曹操对自己的女人还是很重感情的。那么李清照在赵明诚的病榻前,为何说赵明诚: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意?这话岂不就是说赵明诚一点也不顾念妻子日后的生活吗?
2024-06-09 11:27:00
李清照:婉约词宗大胆示爱,揭秘她与赵明诚的故事
...能够主动让这位内敛的女词人表白的男子又是谁呢?一、李清照好酒作乐提到宋朝婉约派,无一不在透露着女主的身份,她就是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这位表达含蓄,却勇敢追爱的词
2024-04-26 06:59:00
李清照早起便饮酒?大豆最早是中国人培育出来的?今晚这档节目不容错过
...要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提到,李清照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先喝酒,并且是山东人的“扶头卯酒”;在周天子祭祀的时候,要将酒经过菁茅草的过滤形成“清酒”,具有神性后
2023-10-07 11:34:00
时代与家庭共同造就的才女李清照
...她既天真烂漫、傲娇可爱,也不乏家国情怀和远见卓识。李清照前半生享受繁荣旖旎的北宋风华时代,后半生跟随着时代的波涛漂浮迁徙;她经历过曼妙美好的伉俪情深的日子,晚年亦饱尝孤独忧愁
2023-12-18 17: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