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冷斋赋诗明志守宛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7 14:15: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郑学富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悍然挑起卢沟桥事变,时任宛平县长的王冷斋奉命与日方谈判。他据理力争,并赋诗表明心志,抒发报国情怀,后结集出版《卢沟桥抗战纪事诗》。

王冷斋赋诗明志守宛平

谁识书生胆气豪

王冷斋,福建省福州人,原名王仁则,字若璧,笔名冷公。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37年1月,任河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

当时日军在宛平周边活动猖狂,经常不分白昼实弹演习,卢沟桥边、宛平城外刀光剑影,暗藏杀机。

1937年2月,华北日本驻屯军参谋中岛向王冷斋提出在大井村建造机场、兵营等要求,并拿出大井村地图及事先拟好的“协议”,让王冷斋签字。王冷斋拂袖离座。中岛等日方人员见王冷斋态度坚决,只好作罢。

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许,日军诡称演习时一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的严词拒绝后,日军迅即包围宛平县城。

翌晨2时,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定,派王冷斋等人与日方谈判。就在谈判之时,王冷斋接到报告,驻丰台日军五百余人并炮六门,正开赴卢沟桥,战事一触即发。

为争取和平解决争端,中日双方谈判代表分乘两辆汽车连夜前往宛平城。当行到距离宛平城2里的地方,王冷斋看到公路和铁路涵洞均被日军占领,枪炮排列,士兵伏卧,如临大敌。同车的日方代表寺平突然要求停车,拿出一张地图给王冷斋看,威胁说:“你已经看到了,事态已经十分严重,现已来不及等待调查谈判,只有请你立即下令城内守军向西门撤出。日军进至东门城内约数十米地带再商量解决办法,以免冲突。”王冷斋反驳道:“此次来只负责调查,这是在你们机关部已经商定的。你所提我军撤出、你军进城的无理要求,离题太远,更谈不到。”寺平又进一步说:“平日日军演习都能穿城而过,何以今日不能进城?”王冷斋再一次驳斥说:“你接此项工作不久,以前的情形你或许不了解,我在此从没允许你们穿城而过,你所谓的先例是何年何月何日?请给我一个事实证明。”

日方被驳得无言以对。恼羞成怒的日军副联队长森田和寺平像绑架一样,胁迫王冷斋来到日军的阵地前,以武力相威胁。王冷斋严词斥责:“你们出尔反尔,前后矛盾,万一事态扩大,你们二人当负全责!”双方相持10多分钟,王冷斋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森田见恫吓不成,只好示意寺平与王冷斋一起进城。

事后,王冷斋写诗云:“挟持左右尽弓刀,谁识书生胆气豪!谈笑头颅拼一掷,余生早已付鸿毛。”

大刀队里出奇男

进城后,双方在县署举行谈判。寺平仍然坚持要进城搜查,王冷斋坚决反对。正在交涉间,日军于8日晨4时50分,向宛平县城猛烈攻击,并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打响了攻城第一枪,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日军在同一天内,连续进攻宛平城三次。

7月8日下午,日军第1联队队长牟田口派人绕道从宛平城西门进城送信,请王冷斋和吉星文出城谈判。王冷斋以守土有责,不便擅离职守为由,拒绝出城。他一面派林耕宇和日方的寺平缒城而出,与牟田口面谈停火之事;一面用电话向北平市政府汇报日军先开火一事,请求与日军交涉制止。可是日军继续向我方射击,并用迫击炮攻城,炮弹命中专署办公房屋,毁坏严重。

王冷斋赋诗明志守宛平

7月8日夜,细雨蒙蒙,宛平城外的青纱帐深不可测。吉星文团的青年战士组成突击队,用绳梯缒出城外,在青纱帐的掩护下,沿永定河堤向铁路桥靠近。夜12时,日军已进入梦乡。突然,突击队挥舞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日军猝不及防,狼奔豕突。突击队大获全胜,将日军一个中队全部砍杀在铁路桥上。其中一位年仅19岁的突击队员手刃日军13人,生擒1人。

王冷斋闻讯后,兴奋异常,赋诗称赞中国健儿奋勇杀敌:“暗影沉沉夜战酣,大刀队里出奇男。霜锋闪处寒倭胆,牧马胡儿不敢南。”

不辞艰险到危城

夜袭成功,日军受到重创,只好坐下来谈判。

7月9日凌晨4时,北平市政府给王冷斋打来电话,通报说中日双方达成三点协议:(一)双方立即停止射击;(二)日军撤退至丰台,中国军队撤向卢沟桥以西;(三)城内防务除宛平原有保安队外,并由冀北保安队派来一部协同担任城防,人数限300人,定于本日上午9时到达接防,并由双方派员监督撤兵。

王冷斋以为协议签订,战事当可休,没想到协议签完仅2个小时,日军又向城内发炮70余发。王冷斋立即向北平报告,并请求向日方诘问。日方辩称是为掩护日军撤退。到了9时,协防的保安队还没有进城。经查,原来保安队在前来的路上遭到日军阻止,并发生冲突,我方阵亡1人,伤数人。后经北平方面交涉,保安队不准携带机关枪入城,又分兵押运机枪回北平,来到宛平的保安队员不足200人。经查,一部分日军仍隐匿在铁路涵洞内,没有完全撤走,还有白天撤走晚间又返回的。此时,监视撤兵的委员多已返回北平,尚有中岛在宛平城。王冷斋向中岛交涉,中岛无法推诿,答应协助办理未了事宜。

王冷斋赋诗明志守宛平

到了晚间,藏匿在涵洞中的日军果然向城内袭击。宛平守军严阵以待,早有准备,当即予以还击,日军的袭击阴谋没有得逞。王冷斋立即向北平报告,请示处理办法。北平告知他次日晨与中岛回北平面商。

7月10日早晨,王冷斋与中岛同车前往北平。路过铁路涵洞附近时,见日军持枪作射击状。其实,王冷斋这次是抱病赴北平的。王冷斋从北平回来后,又住进德国医院治疗。

当秦德纯得知王冷斋抱病与日方谈判后,十分感动,于7月11日上午,特派外委会委员林耕宇代表自己前往德国医院慰问。可是在此危机四伏的时刻,王冷斋怎能安心养病,人虽然躺在病榻上,但心里想的仍是卢沟桥事件如何处理。他7月12日一早就离开医院,返回宛平县署上任。然而,县署已被日军炸毁,短期内无法修复,不能使用,只好借了一处民房办公。

王冷斋后来写诗云:“睡狮一吼震寰瀛,伐木丁丁见友声。博得同情人共赞,不辞艰险到危城。”

与城愧未共存亡

日军“现地谈判”,一方面是想借谈判压中方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所以日军并没有按照协议撤军。当王冷斋责问日方时,他们竟以寻找日军尸体残骸为借口,留下少量部队。王冷斋驳斥说:“搜寻残骸无需留下这么多的士兵,也无需携带机关枪等武器。”日方辩称唯恐受到中国军队袭击,不得不多留军队以资警戒。王冷斋说,如果真为搜索残骸,我方可以帮助办理。双方各派委员多人组成徒手搜索队,到战地各处寻找。

于是双方商定,中方派士兵10人,日方派士兵20人,由6名委员率领,徒手到卢沟桥附近地区搜索,时限24小时,无论搜到与否,届时日军都应向丰台撤退。正当双方准备签字落实时,日方4名代表离席说接电话,竟一去不返,不辞而别,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王冷斋赋诗言志,表明他抗战到底的决心:“东倾雉堞北崩墙,血肉长城筑更强。众寡悬殊攻守异,孤城屹立岂寻常。”

22日,日军复攻打宛平。王冷斋得到情报,敌人将施放毒气。他立即打电话给在北平的妻子胡仲贤,捐献家资购买了防毒面具,并送到宛平前线。途中遇日军战车,几濒危殆,幸免于难。

29日,宛平失守,第29军奉命撤离。王冷斋挥泪告别抵抗了23天的孤城危桥。一些友人庆幸他在与日本人周旋时安然无恙,他流着泪说:“未能与宛平城共存亡,何庆之有?”他当时吟诗一首:“与城愧未共存亡,人庆更生我独伤。国步方艰应有待,此身终合向沙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87年前的今天,我们永远铭记!
宛平城,北京丰台一座古城虽历经多次修复城墙上仍布满了密集的枪眼与弹坑这些创伤指向一个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7月7日宛平城城墙上的“七七事变”弹坑遗址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一
2024-07-07 11:30:00
88年了!这位福州人,是七七事变的“王牌见证人”
...,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卢沟桥旁的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即向中国守军发起攻击,并悍然炮轰宛平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此开始。卢沟桥畔的枪声激起中国人民奋
2025-07-07 10:27:00
“坑日名将”牟田口廉也,用猴子和羊运送军粮,坑死5万日军
...指挥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人。事实上,这位指挥官急于向宛平县城发炮,背后有着他自己的心思。卢沟桥事变后,他不仅晋升为更高职务,最终甚至成了日本一名重要军司令。但他却在日本军中遭遇
2025-05-15 21:05:00
86年了,怎么能忘?怎么敢忘!
本文转自:新华社“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妄图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侵略者的枪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卢沟
2023-07-07 08:29:00
七七事变87周年|不忘前事 吾辈自强
...,日军诡称士兵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失踪,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中日双方入城谈判时,日军突然武力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军向中国守军发起猛
2024-07-07 05:40:00
海报丨86年前的今日,吾辈永铭记!
...夜北平西南卢沟桥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的隆隆炮声成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总动员的号角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
2023-07-07 08:27:00
(新华全媒+)“七七事变”86年后的卢沟桥和宛平城
...86周年纪念日。86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在北京西南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如今的卢沟桥及宛平城安静、祥和、美丽,但宛平城墙上的弹痕依然触目
2023-07-07 19:53:00
...电讯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朱超)北京西郊卢沟桥畔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雄伟庄严。18日下午,日本社会民主党党首福岛瑞穗一行来到纪念馆参观,表达对和平与友好的期
2024-01-19 02:42:00
乘“丰”起航 教育强基
...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泱泱永定,悠悠宛平,时光回溯到1905年,宛平高等小学堂落户卢沟桥西岱王庙,新式学校教育在丰台这片热土兴起。9月26日,第七届北京教育论坛
2023-09-27 05: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