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三国前期,不仅诸侯众多,武将更是层出不穷,比如蜀汉有五子良将,曹魏有五子良将,而东吴也有江东十二虎臣。当然,到了三国中后期,魏蜀吴三方都出现了武将凋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东吴后期的大将也是寥寥无几,只有以下四位是比较有作为的。

一、陆抗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赤乌八年(245年),陆抗袭封江陵县侯,起家建武校尉,统领父亲陆逊五千部众。赤乌九年(246年),迁立节中郎将,把守柴桑。建兴元年(252年),拜奋威将军。太平二年(257年),拜柴桑督,后因功迁征北将军。永安二年(259年),迁镇军将军,镇守西陵。
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即位后,陆抗担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兵马,驻防于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遥领益州牧。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攻杀叛将步阐,加拜都护,累迁大司马、荆州牧。对此,在笔者看来,陆抗打赢了西陵之战,直接推迟了东吴的灭亡进程。
凤凰三年(274年),陆抗去世,终年四十九岁。陆抗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是吴国最后的名将。在陆抗去世六年后,东吴被西晋消灭,三国时代也彻底结束。

二、丁奉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河南省固始县)人。丁奉年少从军,先后隶属于甘宁、陆逊、潘璋等人,骁勇善战,累迁至偏将军。建兴元年(252年)东兴之战,丁奉大破魏军前屯,迁灭寇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丁奉堪称东兴之战的最大功臣,也留下了“丁奉雪中奋短刀”的典故。
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大权。永安三年(260年),假节,领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到了这个时候,丁奉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不过,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就去世了,这促使吴国更加缺乏良将了。

三、吕据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大司马吕范次子。吕范卧病时,吕据任副军校尉。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并立战功;随朱然进攻樊城,与朱异攻破樊城外围。回师后任偏将军,入朝任马闲右部督、越骑校尉。
太元元年(251年),因为之前屡立战功,吕据升任荡魏将军。孙权死后,太子孙亮即位,吕据为右将军。建兴元年(252年),率军抵御并击退魏军。建兴二年(253年),升任骠骑将军。五凤二年(255年),与孙峻等进攻寿春,回军途中击败魏将曹珍。
太平元年(256年),吕据率军攻打魏国,途中孙峻已死,孙綝掌权。吕据大怒之下率军返回,意图废除孙綝。孙綝得知后,命文钦、孙宪率兵迎击吕据。吕据自杀,夷三族。孙休即位,得到平,反。

四、施绩
施绩,原名朱绩,为东吴名将朱然之子。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关系而任职郎官,后来被封为建忠都尉。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其太子孙亮继位,朱绩被任命为镇东将军。五凤年间(254年~256年),朱绩改回“施”姓。太平二年(257年),施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
永安元年(258年)十月,孙休登基,同年腊月孙休与张布、丁奉等密谋,除掉篡权的孙綝,任命施绩为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范围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到西陵(今湖北省宜都市)。元兴元年(264年)七月,孙休去世,孙皓即位。八月,任命施绩为左大司马、丁奉为右大司马。建衡二年(270年)四月,施绩去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7 0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