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因没筷子吃得不开心被汉景帝看出来,回家就被治罪的大臣是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4 13:5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因没筷子吃得不开心被汉景帝看出来,回家就被治罪的大臣是谁

一人可兴国,一人可败国,用在语言和行为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让自己身败名裂。

当然有时候表现出的东西和实际不一样,而且他人很可能会误读,不过活在世上总是不能随心所欲。

中国历来讲究谦逊和低调,太过张扬或者情绪挂在脸上容易被人掐尖,谨小慎微是自古而今的传统,特别是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上。

官场上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被拉下马甚至人头落地,多数人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很多人都故意将自己隐藏在角落里,不愿意轻易探头。

历史上因为肆无忌惮没有善终的人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那位没有筷子的大臣。

因没筷子吃得不开心被汉景帝看出来,回家就被治罪的大臣是谁

皇帝与大臣

中国人常常开玩笑说"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而天地之间真正的第三名应该是皇帝,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也被称为天子、圣上、陛下、万岁爷等。

虽然上古时期就存在三皇五帝,但秦始皇开始真正沿用皇帝这个词,一直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结束帝制统治。

皇帝本人虽然已经因为帝制被推翻而消失,但皇帝这个词目前依然在应用,比如"皇帝不急太监急""土皇帝"等。

皇帝当然不能独自治理国家,他需要很多忠诚的帮手,这些人统称大臣。可以说,大臣是接受国家俸禄的皇帝御用人员。他们的来源不一,比如有些是世袭,有些是源自买官,从隋朝开始实行科考制度,经过几重考试的人会入点翰林院。

因没筷子吃得不开心被汉景帝看出来,回家就被治罪的大臣是谁

历史上的大臣数不胜数,真正在历史簿上留下大名的人不多,留名的人要么至好、要么至坏,比如魏征、岳飞、秦桧、纪晓岚、和绅等等。

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大臣需要和皇帝保持一定距离,走得太远或太近都不好。

皇帝对所有人发号施令,自古以来都是"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的一套,大臣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难免有翻车或者栽跟头的地方。

历史上的鸿门宴

语文课本曾有一篇著名的文章——《鸿门宴》,作者是西汉时期的作家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载。

文章写的是项羽和刘邦在咸阳郊外的鸿门会面的情景,刘邦是前来赴会的人,项羽本来做好豆腐准备除掉刘邦,不过一直没有下手。

最后看不下去的项庄舞剑助兴,留下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诗句。项伯等人一直掩护者刘邦,最后刘邦借如厕的机会只身逃回军营。

因没筷子吃得不开心被汉景帝看出来,回家就被治罪的大臣是谁

鸿门宴最初指的是饭局,后来泛指所有有目的的会面。而主席和蒋委员的那次会面也可以称作是鸿门宴。

1942年蒋委员提出在西安会见主席,很多人劝主席不要会面,称蒋委员包藏祸心,最初主席的确因为严重感冒不便会面。

后来主席鉴于国内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决定亲自会见蒋委员。1945年8月到10月,主席到重庆和蒋委员谈判,柳亚子称主席具有弥天大勇。

主席在欢迎宴会上称蒋委员为"委员长",而蒋委员则叫主席"润之",十几年的老对手在表面看起来非常和谐,而且两个人最后签订了《双十协定》,主席和蒋委员难得有了一张合影。

其实鸿门宴只是针对比较重要的人物,比较关键时刻产生的故事,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没有仔细预谋的那些场合,也会产生临时的鸿门宴。

只要有人凑局的地方,就有不怀好意的鸿门宴。

因没筷子吃得不开心被汉景帝看出来,回家就被治罪的大臣是谁

那个没有筷子的大臣

皇帝和大臣之间存在着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大臣势力强大之后可能会有谋反之心,而皇帝往往对大臣很不放心,特别是皇帝打下江山之后。

有些大臣不可一世,于是皇帝就会有意无意地考验手下的大臣,同时也考察大臣是否可以继续辅佐自己的皇子。

李世民在离世前就考验过手下的徐茂公,所幸徐茂公经受住了考验。汉朝的周亚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他作为军事统帅平定了很多地方,在升为丞相之后,汉景帝发现周亚夫处处与自己作对,就将周亚夫的职务罢免了。

在汉景帝老去之前,他想再考验一次周亚夫,如果可以就继续辅佐自己的儿子。想到就去做,汉景帝第二天就安排了一桌宴席。

周亚夫坐在桌前,不过迟迟没有上筷子,周亚夫生气地叫人送筷子,汉景帝询问饭菜是否满意,周亚夫起身谢罪后就甩袖而去。

因没筷子吃得不开心被汉景帝看出来,回家就被治罪的大臣是谁

汉景帝从中看出了周亚夫的傲气,看出了周亚夫的目中无人,汉景帝认为这个人不可重用和留着。

随后汉景帝就借周亚夫买盔甲陪葬为由,称周亚夫有谋反之意,周亚夫气得绝食而亡。

周亚夫的下场的确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不应该将自己的不满流露出来,在皇帝面前谁敢说个"不"字?

识人,都在不经意的一瞬间

识人其实是天下最难的事情,因为人具有多面性和善变性。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表面很难直击人心,而且很多人特别会伪装,只能通过日常不经意间去了解人心。

人不可能长期伪装,多多少少都会露出一点马脚,如果不是表里如一的人,抓住把柄只是时间问题。

因没筷子吃得不开心被汉景帝看出来,回家就被治罪的大臣是谁

有很多人总结出识别人心的一条重要原则:看一个人对陌生人和底层人的态度。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有些人对比自己强大的人点头哈腰。

但面对陌生人或底层人却态度大变,整个人一副凶相,两个时空里展示的完全不是一个人,这样的人万万不可结交。

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不断地修炼和调整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尽量做到沉稳应变。

长期坚持锤炼好的状态,才会让他人觉得舒服,才不会让他人感到威胁,以此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与人交,慎独为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4 15: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皇上请他吃饭不给筷子
...有方,领兵打仗更是了得。所以汉文帝刘恒临终前,就把汉景帝刘启叫到身边,叮嘱汉景帝: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情况,你大可重用周亚夫,让他领兵打仗。而周亚夫也果然没有辜负汉文帝的厚望,后
2023-05-13 10:54:00
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随后赏了对方一大块肉却没配筷子。周亚夫回头招呼宫内官员给自己拿餐具,却因此给自己招来了杀生之祸。怎么解释这一事件的背后逻辑?筷子事件是汉景
2024-05-29 06:24:00
他以少胜多平定了七国之乱,却为自己的直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西汉有位将军历经文景两朝,而且在汉景帝时期他以少胜多平定了七国之乱,之后景帝任命他为丞相,这个人就是周亚夫。但是周亚夫没能把握住自己的好命运,最后是以某犯罪下狱的,他在狱中绝食身
2022-12-23 19:32:00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何又不给筷子
汉景帝又想起了周亚夫,自从让他下岗回家已经过去四年了。不知道他反省得如何?周亚夫的才能,汉景帝是欣赏的。这样的人,弃之不用实在是有些可惜。当年七国叛乱,如果没有周亚夫带兵出战,也
2023-01-03 20:10:00
战功显赫的周亚夫保住了汉景帝,却因为性格原因没能保住自己
...样的一个人,他战功显赫,平定了“七国之乱”,保住了汉景帝的皇位,但最后却被皇帝逼死在狱中,这是为何?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为汉初名将周勃之子,起初为河南太守,未曾封
2023-01-10 13:33:00
平定七国之乱的他却被饿死,如何看待汉景帝逼死周亚夫?
...官拜宰相却最终饿死的主人公——周亚夫。1、如何看待汉景帝逼死周亚夫这件事周亚夫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两朝重臣,对外他抗击匈奴,对内他平定七国之乱,为大汉基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2023-05-04 14:47:00
汉景帝非要周亚夫死,是周亚夫的犟脾气害了自己
...没想明白,他是大汉功勋卓著的将军,曾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何非要他的命?其实,是周亚夫不肯低头的犟脾气害了他。名将之风,细柳营成军中典范周亚夫之父周勃是汉代开国功臣,在名将如
2023-01-24 20:30:00
周亚夫之死是汉景帝薄情寡恩,还是他自己自作自受?
...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意思是说有一次汉景帝设宴款待,特别邀请了周亚夫。但是当肉上来之后,汉景帝却不给周亚夫筷子,于是周亚夫就向管事的要筷子,熟不知此时的汉景帝却
2022-12-29 15:46:00
话说有一日,汉景帝在禁宫之中准备吃饭,饭前他想起来自己的弘股之臣周亚夫。于是就命令侍从唤周亚夫共食。在古代,能和天子共同吃饭,那是天大的荣耀,无数人都以此为人生巅峰,足以吹一辈子
2023-07-22 17: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