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告别“大水漫灌” AI助力实现精准教学
在雁塔区实验小学AI数字化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室里,孩子们正在自主练习。
■见习记者 程静 文/图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教育领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利用大数据生成数字画像,一图了解学生综合素养;5G支撑的平板教学,让精准的教与学时时处处发生;师生共建网络学习空间,创意微课、个性作品走上“云端”……2月20日记者了解到,一幕幕生动鲜活的数字化教育应用场景,正在我市多所中小学上演。数字化改革,正成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助力师生减负增效
走进西安市雁塔区实验小学,在四年级数学课堂上,孩子们面前少了厚厚的书本,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平板电脑,大家拿起触屏笔,通过写一写、练一练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去年,雁塔区实验小学引入AI自主学习课课程,建了一间AI数字化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室,很受师生们欢迎。
“今天老师讲的是乘法分配律,知识点我已经基本掌握,但还有一道题不会,我要看看这个微课视频再了解学习,针对性地练习一下。”学生张怀蝶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错题本继续练习。
“以往教学全靠经验,老师要反复翻看学生作业才能凭印象把错误率高的题目圈出来。”自引入AI自主学习课课程后,让该校数学教师刘钰君体会较深的是,依托系统的可视化学情数据分析,能够直观看出个性和共性问题。“学生在学习机上作答少量试题,系统就能自动生成本章节知识点个性化知识图谱,班级平均掌握率及掌握较好、部分掌握、掌握较差的知识点,一目了然。”
刘钰君说,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后,老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大水漫灌”式教学,而是基于班级共性问题做精准讲解。自主学习时,学生不再是“题海战”,而是就薄弱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学习,助力师生减负增效。“这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而是知识和知识的互动,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收获感满满。”刘钰君说。
数字教育 云端赋能
让教与学变得鲜活有趣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玩个游戏……”在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的一堂英语课上,英语老师杨冰运用数字化手段,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传递知识。只见学生们拿起手中的终端,开始用英语“点餐”……
“看似是个闯关游戏,实际是将教学内容与智慧课堂相融合。”杨冰告诉记者,英语课不再是听和读,课堂因为引入数字化手段后变得不同——师生之间互动更多了,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变得更加专注、用心。
在另一边的信息课上,教室大屏幕上正播放着李思妍同学在键盘上的按键操作。信息技术教师臧元春子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展台功能,对她的操作步骤进行动态立体展示。大屏幕上,李思妍的“一举一动”一目了然,全班都能清晰直观地看到其操作过程。“信息课变得更有趣了……”这样的演示吸引同学们跃跃欲试,都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投放到大屏幕上。
据了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有了实用的“AI助手”。“教”与“学”的形态,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场景上,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为学生描摹“数字画像”
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智”导才能“慧”学。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校长金梅说,学校自建校以来,将科学实验室、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等技术手段深入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引进智慧教育平台,为每位老师配备了移动教学终端,数字化教学手段陆续走入课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激发学生无限潜力。
“以前,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相对来说枯燥一些。数字化以后,课堂上,以前想让学生看到的、感受到的场景,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教学终端让学生如临其境,效果成倍提升。课堂上还可以实现实时动态评价。”金梅说。
“实际上我们对于教育数字化,最看重的一点是基于数据的大规模因材施教。”雁塔区实验小学校长李宁表示,学校针对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数字化模型,记录孩子在校全方位的成长数据,以此打通学生本身的反馈和家长的反馈,带动学校、家庭、孩子同步评价和成长。
在李宁看来,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要掌握每个孩子的成长情况有针对性地训练,时间和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今学生有了‘数字画像’,每个孩子每天的点滴成长都会汇总在‘数字个人’身上,老师根据数据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作业布置,更接近因材施教。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既能满足要求共性的必须达标的东西,又能根据学生个人的潜力和优点进行针对性补充和调动,我认为这是数字化带给教育最大的改变。”对于教育数字化,李宁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设计,“随着VR、元宇宙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若应用于教育管理、教学和评价,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李宁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08: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