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体育报
本报记者 李金霞
马玲玲今年59岁,坚持跳健身秧歌已有10年,举手投足都显出优雅气质,她不是舞蹈专业出身,却舞出令人称羡的水平。从2012年开始马玲玲接触健身秧歌,现在是河南省驻马店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健身秧歌专委会健身秧歌队队员,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她参加健身秧歌队10年来,凭着自己对健身秧歌的喜爱和付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队里的骨干。专业素质和出色的表演赢得掌声,获得评委给予的高分,颁奖仪式上,胸前佩戴闪光的奖牌,手捧金色的奖杯,脸上漾出美丽的笑容。谁能知道,在马玲玲光鲜的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有多少。
马玲玲初识健身秧歌是在参加单位组织的团建活动中,第一次看到邀请的艺术团队表演健身秧歌,她就被表演者展现的舞姿和气质所吸引。后来,健身秧歌的场景一直在她心里挥之不去,想学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多次利用公休日到健身秧歌队的训练地区观看,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健身秧歌教练,表达自己的学习愿望,得到教练的热情鼓励。从此,她把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用到健身秧歌的学习上。
初入队时,马玲玲看到队里的姐妹们手里那把扇子像长在手上似地随着变化的动作舞动,感觉是那样轻松自如,非常羡慕他们。而她初次上场拿起扇子就感觉力不从心,才体会到什么叫“眼高手低,看着容易做着难,入门容易提高难”。教练刚教的动作自己做起心里紧张,手忙脚乱,身体僵硬,动作变形。
在教练的鼓励和开解下,她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跨不过去的河,没有学不会的动作。训练场上她用心观察老队员的动作,将教练示范和强调的动作难点要点记在心里反复体会,和队员一起完成规定训练后,她自己加训。她虚心诚意向每一位比自己水平高的队员学习,让他们为自己纠正动作、一遍一遍地反复习练,直到把该掌握的动作完成得符合标准要求为止。
在教练和队友的关心、指导、帮助中,她的秧歌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熟练掌握了秧歌的平扭步、十字步、左右跳、左右横扭步、三步一停步左右、跳扭步等基本动作标准和技巧运用,终于实现基本动作的突破,找到得心应手的感觉。难能可贵的是,她在学习训练中不是简单刻板模仿,而是融入自己的理解,将自己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随着水平的提高,马玲玲的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跳健身秧歌,让她改掉了驼背的毛病,走路抬头挺胸了,精神气质好了,能力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提升。“学习健身秧歌这么多年,我感到生活快乐又充实,一天不跳就觉得浑身不舒服。”马玲玲说,“疫情之后,虽然不能参加健身秧歌集体活动了,但我宅在家里每天也要跳上上一两个小时。”健身秧歌成为她生活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学习,训练,还是参加比赛,都让她有幸福快乐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