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丁乙卯:钱庄学徒出身的书法教育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9 04:52: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丁乙卯(1915-2000),浙江宁波人,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浙东书风”代表性人物之一,生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书画院特聘书画师,其传略与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墨宝集》和《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楹联墨迹选》《当代书法篆刻家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与专著;著有《星华小楷》《丁乙卯书法集》等。

迫于生计,丁乙卯14岁就从鄞县乡下的钟公庙来到宁波市区鼓楼的仁和钱庄“学生意”。在钱庄当学徒的这几年中,丁乙卯工余刻苦练字,渐渐在当地书坛崭露头角。19岁那年,他用带有《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笔意的魏碑,为地处宁波市区最繁华街道上的“华盛顿钟表店”题写的招牌,一亮相即被誉为“甬城第一市招”,其书名由此大噪,开始自订润格“卖字”,蜚声“三江”。

本来丁乙卯可以在宁波的钱庄平静地干下去,但在当时“宁波帮”跑上海这一时风影响下,他毅然舍弃了钱庄这个“金饭碗”,成了一名“沪漂”。为在这个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十里洋场站稳脚跟、生存下去,1937年,时年22岁的丁乙卯在上海西藏路的“宁波旅沪同乡会”创办了“丁氏书法专修社”(后改名为“丁氏书法馆”),卖字授徒,维持生计。1947年,上海春明书店为其出版了《星华小楷》字帖,一时蜚声沪上,桃李盈门,前来学书者络绎不绝。1963年后他定居于宁波海曙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书法艺术枯木逢春,丁乙卯虽已年逾花甲,又在宁波镇明路三支街22号重建“丁氏书法馆”,上门求教者纷至沓来。1989年,宁波旧城改造,三支街被拆,“丁氏书法馆”又迁址于蒋氏巷6号,继续设馆施教。

若称丁乙卯是当代宁波乃至浙东“书法教育之父”,估计是无人会提出异议的。其他暂且不论,仅就其主持广播书法讲座之举,就已开近代书法教育之风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旅居上海的他曾多次应邀在广播电台主持书法讲座,既有书法史等知识的介绍,也有篆书、隶书、魏碑等书体技法的传授,还有学书心得、体会与经验的畅谈。几年下来,丁乙卯本人成了类似今天的“网红主播”,他的“丁氏书法馆”亦因此而门庭若市。改革开放后,为普及书法艺术,更好地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他坐在由学生推扶着的自行车后座上,每周两次到海曙区文化馆为学员授课,由此开创了“大课式”书法教育的先河。

在书法上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丁乙卯书风创新性的是隶书,源自《张迁碑》《礼器碑》《衡方碑》等经典汉隶,以逆锋入纸,浓墨滞涨,时出飞白,力能扛鼎,最绝的是结体喜取大、小二篆之势,纵横开阖,张弛有度,姿态奇妙,别出心裁,在近代擅隶书者中独树一帜,堪称大家。

最有意趣的是篆书,他所作金文,字字有出处,用笔凝重,结字奇拙,通篇洒脱,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具;小篆近徐三庚、吴让之等,但用笔涩辣,故体势婀娜、风姿绰约,却无半点媚骨俗态。最具功力的则是汉魏六朝书,因为他在碑体书法上浸淫时间最久,高度浓缩了各碑、各家的用笔、结体、章法等审美特征,晚年其所书魏碑,已不再拘束于碑的形似,而是提炼、概括了北朝书法的共同特色,正大气象与浪漫情怀浑然一体。最具辨识度的是行草书,以碑为体,碑帖融合,且熔铸各体、汇聚各家,信手挥之,纵笔恣肆,一气呵成,苍莽迟涩、奇逸跌宕的特征,使其作品既具金石味,又富流动感;既庄重劲拔,又轻松活泼,看似矛盾,并不违和。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学术会员会副主任、浙江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果被敌人杀害于红花岗。沙玉清:沙玉清农田水利学家和教育家,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他编写了第一部农田水利专著《农田水利学》,这本专著在我国第一次把农田水利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
2024-04-27 21:38:00
书法教育家刘洪友为家乡南京播撒书法教育种子
...小学善水湾分校墨香四溢,暖意浓浓。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刘洪友为雨花台、江宁区的小学老师们带来了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书法教学课。这是刘洪友为南京市小学培训书法老师课程中的其中
2024-01-10 17:44:00
...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书法家和教育家。据田雪松视频发布,田英章先生于2024年9月28日晚10点驾鹤西游。享年74岁。这样的场合不是论功过评是非的时候。田
2024-09-29 11:24:00
一位援教副校长以一场教育格言书法展纪念18个月的援教岁月
...部教育协作等相关工作。这次展览,王龙以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格言作为内容,以篆隶楷草行多种书体精心创作作品40幅,展览后将全部捐赠给剑阁县教育局,用于书香机关建设或捐赠给有
2023-01-08 06:10:00
妙手挥毫写人生!惠民一中举办教职工硬笔书法展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进一步修炼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师硬笔书写水平,展现汉字艺术之美,近日,惠民一中开
2024-05-02 23:54:00
《书学·师书缘》——纪念欧阳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书法文化展
为纪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2023年12月17日上午10:00分,由济南舜耕山庄集团、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纪念欧阳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活动组委会联合主
2023-12-13 12:10:00
突发讣告,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去世!
...日,中国美术学院官微发布消息,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9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刘江先生,原名
2024-06-11 09:12:00
法加盟:共创书法盛世,广州墨翔邀您共谱传奇!
尊敬的创业者、教育家、梦想家:纸上繁华,墨香四溢。在这个汇聚梦想与智慧的时代,书法教育如一轴绚烂的画卷,正在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广州墨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一站式书法教育综合服
2023-11-27 11:05:00
教职工书法比赛
...文转自:淮安日报近日,盱眙县维桥中心小学举行“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老师”教职工书法比赛。比赛分为硬笔和毛笔两场。教师们一丝不苟伏案书写,横竖撇捺、起笔收笔,一个个工整
2024-05-08 0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