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太宗奠定的基调,宋太宗遗留的祸根,导致两国走向不同的道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9: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很多故事在刚刚开始之时,就奠定了其基本的基调,而在接下来的发展当中,大多数也会跟随着这一基调继续延续。就算是发生了诸多变化,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当中,亦是如此。

一个皇帝在建立政权之后,或多或少会对前朝的一系列政策进行延续,亦或者有所改革。而由他所颁布的一系列制度,也会被后世的皇帝应用于其中,无论是变化还是改革,都有着最初的影子。

在中国的古代当中,唐朝和明朝的经济发展到了首屈一指的地步。然而两个朝代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却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而这一切也源于明太宗和明太祖。诚然,宋朝在历史上被贴上宋沿唐制的标签。

唐太宗奠定的基调,宋太宗遗留的祸根,导致两国走向不同的道路

而且对于许多历史学家来说,在研究宋朝历史的时候,也一定要对唐朝历史有了解。虽然两个朝代的制度有着相同的影子,但其中的变化之大,导致宋朝和唐朝是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唐朝唐太宗所奠定的基调

唐朝的开国皇帝并非是唐太宗李世民,但他在位之时所下发的一系列政治政策对唐朝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李世民征战一生,大多数时间全部投放在战场之上。

所以对于李世民来说,他更能明白军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所在。而且在李世民即位之后,唐朝也并没有处于一个相对于比较安稳的状态当中,而且李世民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根本不具有所谓的正统性。

所以李世民为了能够让天下的百姓乃至臣子接受自己,他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首先对于李世民来说,他要为国家创造一种极为安定的局面。

唐太宗奠定的基调,宋太宗遗留的祸根,导致两国走向不同的道路

除了一些必须靠征战解决的外族势力以外,李世民也非常乐意采用和亲的这种方式与少数民族构建亲切而又友好的关系,以此形成联盟。不过在更多的时候,李世民还是愿意在战场之上解决问题。

李世民在称帝之后便重用诸多有能力的武将,随后让这些武将带领战士到战场之上四处奔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李世民是极具军事天赋的,而在他的一系列操作之下,不仅平定了战乱,还使得唐朝的版图得到了一定的扩大。

不过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之时,也同样为后世子孙遗留了一个祸根。那便是李世民在晚年之时,折戟高句丽。不过唐太宗李世民遗留了这一祸根,与其在为知识所立下的丰功伟业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

毕竟在那场争战当中,李世民也是耗费了许多心血。唐朝士兵在唐朝将领的指挥之下,占据了高句丽十余所城池。而且高句丽部队也损失惨重,除了伤亡5万人以外,还有7万人被唐朝将士所俘获。

唐太宗奠定的基调,宋太宗遗留的祸根,导致两国走向不同的道路

而唐朝的损失与之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换而言之,就算是高句丽并没有被完全的灭亡,但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这一打击并不是靠着时间就可以被修复的。

二、宋朝宋太宗赵光义所遗留的祸根

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在称帝之后,便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能够将兵权稳稳的攥在手中,宋太祖赵匡胤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将分散在五将手中的权力全部收回;

而随后又颁布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政策,以此来实现他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好愿望。但其实虽然赵匡胤颁布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政策,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并没有肆意的压制,甚至是破坏武将集团。

他只不过是将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分割开来,一个在朝廷之上拥有话语权,一个则是在战场之上拥有生杀大权。然而当宋太祖赵光义继位之后,却对赵匡胤所下发的一系列政策进行曲解性理解;

唐太宗奠定的基调,宋太宗遗留的祸根,导致两国走向不同的道路

而赵光义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文人,对待军事可谓是一窍不通,然而他却肆意枉然的去干涉武将的决定,在他指挥的多场战争当中,几乎是胜少败多。

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赵光义还是摸索出了一个百战百胜的阵图,而阵图土的出现也使得武将发挥本领的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除此之外,赵光义的诸多思想也干涉了宋朝军事的发展。

宋朝在建立之初也并非是处在一个比较安稳的状态当中,宋朝边境仍有许多少数民族想要寻找机会攻打宋朝,以此来占据更多的有利地域。

然而赵光义在获得了一系列的好处之后,就开始转攻为守,或许在赵光义看来,只要拥有了一部分土地即可,不需要将自己的版图面积扩展到太大。而正是因为赵光义的诸多思想为宋朝埋下了前所未有的祸根。

唐太宗奠定的基调,宋太宗遗留的祸根,导致两国走向不同的道路

其实对于赵光义来说,他一直想要实现兄长生前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梦想,然而而宋朝的其他皇帝继承了赵光义不争不抢的性格,而最后也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还成为了丧家之犬,开始的东奔西走的生活。

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的诸多战略思想大相径庭,而这也导致了两个朝代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相比于唐朝的雷霆手段,宋朝则更倾向于细水长流,而这也使得宋朝的诸多君王根本没有过大的野心,最后使得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跌到了谷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毛主席提到了五个封建帝王,毛主席呼吁整个国家团结
...共提到了五个封建帝王,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说起来,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出现过的帝王非常多,出现过的优秀帝王也很多,为什么毛主席只提这五个帝
2023-08-10 16:15:00
李世民处死一叛将,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结果埋下祸根
...树立甚宏达。”被后世乃至今日都普遍称赞为“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凭借着英明神武的治国之策,建立了唐王朝盛世的开端,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一段辉煌而光明的历史进程。但也正是在唐太宗的
2023-01-02 15:06:00
宋太宗赵光义不招人喜欢的原因:皇位来路不正,人品不敢恭维
...、明成祖(庙号应为明太宗)朱棣、和清太宗皇太极,但宋太宗赵光义却是个例外。宋太宗作为大宋朝的第二个皇帝,从哥哥赵匡胤的手中继承了刚成立不久的北宋王朝,这位开创了太平兴国之治的
2023-07-08 13:16:00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帝皇
...年发动了巫蛊之乱,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武大帝 (三)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公元649年)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隋朝末年率军平定各军阀,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发动玄武
2023-03-05 15:32:00
寇准19岁中进士,40岁当宰相,辅佐两代帝王却晚景凄凉
...都难。有人建议他参加殿试时,把年纪报大一点,只因为宋太宗觉得年长的人更稳重,寇准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不屑于弄虚作假,何况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宋太宗嘴上夸寇准年轻有为,随后就安
2023-01-02 16:47:00
宋太祖与宋太宗:兄弟情与皇位争夺
...子赵德昭没有继位,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了,这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本来叫赵匡义,为避宋太祖的名讳,才改“匡”为“光”的,继位不久又改名赵炅。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呢?难
2023-09-18 06:14:00
聊聊北宋时期宰相、诗人——寇准
...步入仕途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九岁的寇凖考中进士。宋太宗选取进士,往往到殿前的平台亲自看望提问,年纪轻的人往往不予录用。有人教寇凖增报年龄,寇凖说:“我刚刚准备要踏上仕
2023-06-07 15:54:00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篡位不错?
...件很好的事情。那么,有哪些皇帝篡位篡得很不错呢?(唐太宗)一、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杀掉了太子李建成,逼迫他的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当上了皇帝。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开创了“贞观之治
2023-08-09 13:32:00
从道德角度看:唐太宗李世民,不如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给李世民“差评”,还讽刺他:“唐太宗喜欢作秀,崇尚虚名,还没我做得好。”大臣称赞,都说皇帝英明,汉唐也不过如此,赵光义心里美滋滋。“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宋朝
2024-02-22 21: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