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01 19: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普洱日报

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普洱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纪实

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澜沧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记者 胡雪英 摄)

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记者 周思雨 摄)

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普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供)

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记者 卢磊 摄)

让乡愁记忆“活”起来

(澜沧县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 苏莉

3月18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2024年云南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的公示》,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榜上有名。

这一喜讯如同一缕春风,吹进为这项工作作出努力的普洱市住建部门干部职工的心头。“保护利用传统村落,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传承。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利用、活态传承、突出特色’的原则,有效地保护了村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普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天红说。

据统计,截至2023年,普洱市共有42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省第五。为探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方法和路径,普洱市积极争取示范项目,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被列入2022年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示范县名单,获省级补助资金1000万元;被列入2023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示范县名单,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被列入2023年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示范县名单,分别获省级补助资金1000万元。

留住乡愁古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中国传统村落被认为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景迈山传统民居内部功能提升改造为契机,探索“政府引导、专家指导、村民参与”的改造路径,带动全省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内部现代化改造工作,在保护好传统风貌的前提下进行传统民居内部功能提升改造,使越来越多古村落不断散发出时代新韵。

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芒景上寨是布朗族村寨,有153户人家,祖祖辈辈以茶为生。2023年,在景迈山传统民居内部功能提升改造中,村民苏建华、倪罗家被列为首批试点传统民居。他们两家的房子都存在室内空间功能分布不合理、隔音不好等问题,他们希望房子内部提升改造既保留布朗族传统民居的特色,又融入现代化元素。

提升改造前,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邀请行业专家为苏建华、倪罗家的传统民居做了改造设计方案。方案一重点研究传统民居创新利用改造模式。以苏建华住所为改造对象,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保留优化火塘等民族文化空间,促进茶产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案二重点研究传统民居一般提升改造模式。以倪罗住所为改造对象,针对结构安全隐患、空间利用率低、保温性能差等问题,加固修缮主体结构,合理分隔卧、厨、厅、卫功能,提升隔音、防火、保温等性能,完善内部设施,使之满足基本现代生活需求。

经过提升改造,民居在新和旧、现代和传承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统一,苏建华和倪罗两家对提升改造后的房子很满意。

景迈山传统民居内部功能提升改造掀开了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一页,以试点为基础,澜沧县住建部门将全面实施景迈山三个传统村落和老达保民族文化村的传统民居提升改造工程。随着工程的推进实施,这些分散在千年古茶林不远处的村寨,将和古茶树一起生生不息,实现活态传承、活态保护、活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示范点建设,普洱市探索出了“五个一”改造经验:建立一套改造机制。建立“省级指导、州(市)负责、县乡村抓落实”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内部现代化改造工作。设计一套改造方案。改造设计方案要充分尊重村民改造意愿,“一户一策”进行传统民居改造设计。传承一批传统建造技艺。传承传统建材建造技艺,提升传统建材防火、保温等性能,不断传承和发展传统建材,使之既保持传统建材的原真性、保护好传统风貌,又提高其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带动一批传统工匠。建立建筑师与传统工匠共同参与的改造团队,打造精品、形成示范,共同推进传统民居现代化改造工作。推广一批改造经验。总结推广在传统民居内部现代化改造中形成的机制建立、改造措施等方面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及做法,形成设计导则、图集等成果,带动其他地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内部现代化改造工作。

焕发新生活力

保护、修缮只是为传统村落“赋能”的开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还需“以用促保”,注重“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以此实现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的活化与传承。普洱市在积极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进一步增强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使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位于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的老达保,村落形态保存完整,具有原生性和本真性的特点,是典型的拉祜族村落。近年来,老达保坚持保护优先、利用为基、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加强传统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民族特色、促进发展利用为核心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促旅游发展、产业融合,以文化旅游促保护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保护发展新路。

在工作推进中,老达保整合各类资金,实施传统民居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原生态歌舞表演广场,完善村寨游览道路、景观步道等基础设施,引导群众按规划建设民居、民宿,在寨子周边种植经济林果和花木,将田园变景区、茶园变公园,提升乡村整体环境,促进新业态的发展。提升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及芦笙坊、陀螺坊、青竹坊等民族民俗农耕文化展示区,推出老达保蔬菜园、彩色稻田等田园观光体验项目,开设民宿客栈、农家乐,让游客在欣赏拉祜民间文化艺术的同时,感受原汁原味的拉祜族文化生活,品尝拉祜族特色美食,体验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民宿等。

此外,酒井乡政府还投入资金163 万元,完成了老达保低压线路及入户线路改造工程项目,积极推进2022年、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全面推动传统村落健康发展,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与此同时,根据“文化赋能,振兴乡村”发展道路,老达保将传统民居、民间歌舞文化与乡村旅游、文创艺术相融合,依托拉祜族摆舞、芦笙舞、牡帕密帕等文化资源,打响“快乐拉祜”特色品牌,走出一条符合村情、别具特色的致富增收新路子,以老达保为代表的传统村落的生机活力进一步激发。

彰显活力的,还有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那柯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具有历史底蕴深厚的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普洱茶文化,保留着茶马古道遗址和百年马店,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宁洱县按照“旅游文化活县”发展战略,围绕产业、生态、文化、人居等多个维度对那柯里进行重点打造。如今,那柯里已成为一个民族特色浓郁、民族文化厚重、民族风情醇厚的著名旅游景区,打响了以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为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

如今的普洱,不仅让传统村落留住了最美乡愁,还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幅传统村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古老茶乡遇见“创业之城”
...品类,带动就业150余人。从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到“留得住乡愁”的创业小镇,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积极探索“文旅康养+创业”模式,将自然和文化资源转换为创业优势。“在
2024-11-21 04:58:00
对话|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用数字博物馆留住老百姓的乡愁“记忆”
...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就“数字博物馆如何留住老百姓的乡愁‘记忆’”主题做相关分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叶青卿摄问:我们了解到,这几年来,我们一
2023-04-29 13:52:00
守记忆,铭乡愁 浙外师生这样守护杭城最后一个原生态湿地村落
...俗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呈现出了活态的水乡文化,守住乡愁焕新生,为推动优秀乡土文化脉络庚续、挖掘乡村文旅资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提供实践范本。展览海报设计从开始知道“民丰”
2023-08-03 16:50:00
【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安徽黟县: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情、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传统文化的典型样本。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是黄山市最鲜明的标志。作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黄山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能保尽保、应保尽
2023-02-17 10:38:00
广丰龙溪村传统古村留住乡愁
...宝地”,当地农民笑开了颜,古村焕发出新气象,留住了乡愁。龙溪村的保护和发展是江西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个佐证。近年来,江西连续推出《江西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
2023-06-17 05:36:00
乡村之美|记得住乡愁
...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只有保护好传统村落,才能留住乡村的韵味。部分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缩影。很多传统村
2023-07-06 12:16:00
传统村落焕生机 乡村旅游产业旺
...挖掘古村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形成有记忆的村落,留住乡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制定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风貌管控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完善
2024-01-29 07:04:00
屋檐上的文脉|传统村落生生不息 寄托浓浓故乡情
...闻网讯(记者 胡娜)一砖一瓦讲述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传统村落承载了中华儿女数千年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形态和乡土历史文化面貌,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山西现有中国传统村落6
2024-07-28 10:31:00
海盐通元“巴掌田”绣出连片景
...地87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300亩。通元镇“览山望水忆乡愁,水墨乡村美如画”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日前获得嘉兴市首批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乡村记忆保护典型案例一等奖。“土地集中整治有
2024-03-17 07:0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近日,随着东营西城景梧再生水厂试运行,胜利发电厂每天使用再生水量达近万立方米。待胜利国电(东营)热电公司配套完成开始使用再生水
2025-10-16 06:09:00
“碎陶瓷属于其他垃圾,因为无法回收再利用”“碎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被熔融后还能再次使用”……10月14日下午,阳光未来小学多功能室内座无虚席
2025-10-16 07:05:00
问政快报(2025.10.16)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4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211条,其中,南昌市红谷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10-16 07:07:00
江西这个千亿级产业大有“硒”望
金秋十月,宜春市袁州区的富硒稻田翻涌金浪。种植户李福臻蹲在田间,摸着稻穗笑道:“这富硒大米比普通的米贵35%,我500亩地
2025-10-16 07:07:00
大江校服直通车上线!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杜宇蔚)秋风渐起,天气转凉,到了该给孩子准备春秋款校服的时候。找不到放心的渠道给孩子买校服?担心价格虚高
2025-10-16 07:07:00
10月15日,市政协机关“书香颂华诞奋进启新程”读书分享会举行。市政协主席杨继承出席。市政协副主席张守耀、胡建林、李卫平参加
2025-10-16 07:08:00
10月15日从市环卫中心获悉,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太原市城管环卫部门持续优化管理服务模式
2025-10-16 07:08:00
面对近日出现的持续降雨天气,我市迅速行动,多措并举组织开展秋收秋种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全力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据统计
2025-10-16 07:08:00
央媒看太原10月15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以《黄河生态:汾河沿岸的绝美秋景》为题,向世界各国的观众展示了汾河太原城区段的秋韵
2025-10-16 07:08:00
太原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建设掠影
图为锦绣汾东120平方米户型内景。10月15日清晨,太原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项目现场已是一片热火朝天
2025-10-16 07:08:00
10月15日从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现已顺利完成阳兴大道护坡空洞与边沟路肩塌陷应急抢修任务,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2025-10-16 07:08:00
10月14日,“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2025年山西省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暨示范性新队员入队仪式在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校举行
2025-10-16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全民 通讯员孙圆圆在南京,低山丘陵岗地面积占比60.8%,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一产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不足2%
2025-10-16 07:37:00
大学生携手中学生共筑数字公民成长之路一分钟写作业和一分钟刷视频 感觉有何不同?南报网讯(记者姜静)10月14日下午,一场以“辨识·思辨·责任
2025-10-16 07:37:00
只待客来,开启“舌尖上的环球旅行”
展商正在进行布展工作。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展会现场各种展品琳琅满目。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实习生黄倩从1号馆到9号馆
2025-10-16 07: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