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5日,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构建和资源调动”主题论坛上,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李怒云在围绕“生物多样性信用”作主旨分享时说,这是她第三次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作为林业碳汇和碳汇交易的专家,李怒云介绍,生物多样性信用是指可监测可核证并且可以交易的生物多样性竞争议的标准化计量单位和凭证。是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产生的一种新兴市场,对生物现象保护的融资机制。
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李怒云作主旨发言
她提出,在COP16哥伦比亚会议以后,很多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信用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已经有48个国家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信用的探索和试点,至少有16家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信用的业务评价或者机构。生物多样性的信用理论上与碳信用是相通的。
“既然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信用来实现它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企业,它也可以来购买生物多样性信用,来完成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李怒云说,作为在项目方法学开发方面的国内顶尖团队,他们与北京大学团队及生物多样性专家,共同开发生物多样性信用的方法学,当前已基本完成了量化模型。
她指出,关于生物多样性信用的监测,目前国内还是空白。因此,从绿色金融的角度,从标准产品的角度,都需要构建一套标准的生物多样性信用体系。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学校、机构参与到这个体系里面。如果你认可这个体系的所有内容,你可以使用这个体系的方法学指南去编方法学,编完以后我们来进行注册、审定、核查、签发、核销。但这是国内所欠缺的。”李怒云说,尽管生物多样性信用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这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深入,一定可以“走出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雪雪 朱登芳 张丽
编辑 陈露
二审 江婷婷
三审 岳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7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