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孙淑玉通讯员李成修马瑾
高烧、头痛、腹痛、呕吐、乏力…甲流如期而至了,成人儿童中招的均不在少数,不少人的心态都崩了。需要这么紧张吗?本期“医在身边”邀请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副主任辛毅为您详细解析对付甲流、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妙招。

辛毅(左一)和其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辛毅介绍说,要想正确对待这波甲流,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呼吸道黏膜免疫。人体黏膜系统相当于覆盖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的一张“大毛毯”,上面大量的绒毛和黏液,就像一片沼泽草地,外界的微生物以及有毒的物质接触后,就会陷入到泥潭中,结果或者被排出体外如咳痰、腹泻,或者被吞噬后免疫清除。排出的过程是器官功能的表现,如肺的咳嗽和胃肠道的吐泻;而吞噬清除则需要人体强大的免疫功能,这也是保证健康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因此,保持强大的黏膜免疫才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关键。
辛毅进一步解释称,如果想让免疫功能获得足够强大的成果,必须让呼吸道黏膜不断地与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保持接触和相互作用。若家长把孩子过度防护,让呼吸道黏膜接触不到或接触太少的环境微生物,那么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就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而逐渐失去“反应”,其保护功能反而会逐渐被削弱,呈现出现功能倒退,反而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高热和进展为危重状态。所以,为了保持其强大的免疫功能,必需“养寇自重”。

同时,辛毅也提醒家长,呼吸道感染后发热、咽痛、头痛、咳嗽、流涕、腹痛、呕吐等等,虽然会不舒服,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它们也具体很多保护性意义。发热是人体被感染后最常见的反应,也是人体在对抗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手段之一。据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在人体温36-37℃范围复制传播最活跃,随着体温增高,病毒复制降低,而高热38.5-39℃甚至阻断病毒复制,所以在当前甲流流行期间,不妨允许孩子体温在37.5-38℃“热几天”,当然前提是没有热惊厥病史和宝宝精神反应状态还好的前提下。痛、头痛、腹痛等所有的“痛”也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过程,通过疼痛感觉,将被感染入侵的“信号”传给大脑,发出全身抗感染命令,通过调动大量免疫细胞来消灭入侵的敌人,所以,只需要通过药物把疼痛控制在可以“忍耐”的程度就行,没不要非得偏执地让自己“一点儿也不痛”。此外,咳嗽、吐泻等症状,这是呼吸道、胃肠道黏膜的保护性排泄功能,把陷在“黏膜泥潭”中的坏东西排出去的过程,也只需要控制在不影响工作睡眠的咳嗽程度和保证不脱水状态下的吐泻就行。
人类免疫功能是非常有“智慧”的,当被外界微生物刺激后就会记住并消灭这个“坏蛋”,刺激的次数越多,消灭的能力越强。这个过程称之为“免疫受训”过程,也是免疫功能之所以强大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这一过程,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表面会分布大量常见的细菌来不断刺激免疫,这些细菌就是所谓的“益生菌”。那么对于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人体可能就不会认识这些危险,这些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往往都是季节性流行性病毒,如流感病毒以及潜伏隐匿的病毒细菌如脑膜炎链球菌、水痘、麻疹等,为了不被这些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钻了免疫防御的空子,需要通过接种疫苗的手段来主动防御。因此,建议广大家长务必克服疫苗犹豫情绪,及时进行包括流感疫苗在内的儿童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
总之,无论是常见的各种呼吸道病毒、细菌、支原体还是季节性流感等各式各样的病原微生物,会时时刻刻对人体进行攻击,而人体具备的强大免疫系统足以碾压它们,这个过程中虽然会有不适,但家长也不用过于焦虑,应该把孩子的免疫功能提上来,积极抗击疾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