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王文彬 通讯员 吴霞 卢树斌
9月8日,2023年全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黄顶菊综合防控技术交流会暨现场灭除活动在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进行。活动过程中,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以及相关16省(市)及其所属地市县农业农村系统领导和专家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生态循环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重大外来入侵物种黄顶菊防控科技支撑团队首席杨殿林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外来入侵物种黄顶菊危害大,应早期监测预警,防止传播扩散
黄顶菊各部分组织形态特征:a.单株 b.群落 c.叶 d.花序 e.种子 f.茎上部花枝 g.茎 h.根(受访者供图)
杨殿林介绍,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隶属菊科、黄顶菊属,是一年生草本,C4 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先后于2010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13年被列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2023年被列入新发布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黄顶菊入侵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环境,对农作物产量、品质以及当地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黄顶菊种子量大,在土壤中休眠期长,生长迅速,能很强的化感作用,防控难度大。黄顶菊防控的关键时期为4-9月。在黄顶菊危害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区域,通过定点监测,掌握黄顶菊发生及扩散蔓延趋势,构建防控阻截带,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阻断黄顶菊传播扩散。根据黄顶菊发生生境及危害程度,依据黄顶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态及农艺措施,控制黄顶菊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要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应用
生态田园技术体系。(受访者供图)
杨殿林介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严重损害入侵地区农林牧渔业生产,可造成种植作物或养殖物种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
外来入侵物种扩散蔓延快,易随风、交通工具、物流等快速传播。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难。对农田、森林、草原、湿地和城镇绿化带等多种生境构成威胁,治理难度较大,需要多部门综合协调加以阻截控制。防控外来物种入侵,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规章,遏增量、清存量,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不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水平。防控外来物种入侵,防总是要大于治,要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寄递物、跨境电商等渠道检疫,对发现的入侵物种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加强境内跨区域调运种子苗木、植物产品、水产苗种等检疫监管。防控外来物种入侵,还要强化监测监控。摸清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研判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趋势,加强重点物种发生区域和入侵高风险区域监测,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应对。防控外来物种入侵,要强化精准治理。明确防控关键时期、重点区域和主要措施,开展“一种一策”精准治理。因地制宜选用物理清除、喷施药剂、生物防治等措施,实施防控灭除。防控外来物种入侵,要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应用。研发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探索形成安全高效、经济可行的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应对外来植物入侵,我们要群策群力,采取综合的技术手段,并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农业生态管理,即以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化为基础,通过生态系统设计与重构,而非完全化学的解决方案,优化农田生态屏障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防止外来入侵植物的侵入和减少其影响, 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杨殿林介绍,在惠民县姜楼镇小宋村建立黄顶菊防控示范区,通过示范区让群众了解掌握黄顶菊防控方法,让更多的人重视外来入侵物种。一旦发现,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使其降低到最小危害,这是本次现场活动取得的最大成果。示范区划分成生物替代修复区、化学防控治理区、生态阻断拦截区、物理防治区、农业措施控制区五个区域,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除、化学药剂喷施和生物替代等方法,加强了黄顶菊综合防治示范区试验示范。在惠民县黄顶菊综合防控示范区我们总结形成了“三精准”“三生态”绿色高效防控技术模式。此次现场会,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负责同志、管理人员、专家技术人员都来了,通过现场会,大家形成了共识、交流了经验,这也是今年农业农村部科教司、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部署的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系列活动之一。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今后,我们将探求外来入侵物种如何变废为用,“以用促控”的资源化途径,也是推动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有效方法。
杨殿林,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生态循环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重大外来入侵物种黄顶菊防控科技支撑团队首席。第五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农业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届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学专委会委员、第九届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编委。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农业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