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女子有“三从”,却少有人知还有“三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2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的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统治阶级为了对其进行奴役,制定了许多针对女人的“行为规范”,其中尤其以“三从四德”流毒最深、影响最大,直到解放时,在民间还基本保留了这样的封建意识。那么,何为“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即“从父、从夫、从子”,未出嫁时从父,出嫁后从夫,夫死则从子。这在古代时几乎成了“铁律”。“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主要思想是提倡“男女有别”、重男轻女。我们今天只说说“三从”。在“三从”存在的时候,很少还有人知道有过一个关于女人的“三护”。何为“三护”?

古代女子有“三从”,却少有人知还有“三护”

清俞樾撰(号曲园先生)在他的《茶香室三钞》卷五中,曾引《华严经音义》说了“女人三护”。他说:“唐沙门慧苑《华严经音义》卷四云有:女人志弱,故藉三护,幼小父母护,适人夫婿护,老迈儿子护。案儒书所谓三从,佛书谓之三护。”也就是说,古代所说的女人有“三护”就是这个释义了,而正式的出处是《华严经音义》。那么,这个“三护”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华严经》是佛学最经典的经文,它大约就是当年“唐僧”费心千辛万苦,从印度取回来的经文之一吧。这部经在唐代和尚慧苑对其进行了翻译,因为原经是以梵文写成,普通人是读不懂得,翻译后叫做《华严经音义》。关于女人的“三护”大约明确提出的就是在部经里面的了。

古代女子有“三从”,却少有人知还有“三护”

在古代,印度女子的地位在社会上原本非常低微,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其未必能比中国更好,因此在“佛”的眼中和“俗人”眼中,女人的地位则正好相反。在世俗的观点上,妇女在宗教上被视为秽恶,也许这也正是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了。而佛家的“同情”,也正是在目睹了其“悲惨”的生活,基于同情和宗教的发展需要,才会有这种思想。

但不管怎么说,这部《华严经》流传到中国,至少在唐代这种经义还是被接受的,至于其现实并未因此而得到改观,大约还是受传统文化、或封建统治的需要吧。可是,问题又来了,“三从”与“三护”有何不同?

古代女子有“三从”,却少有人知还有“三护”

事实上,“三从”与“三护”的区别,在于“权利”和“义务”的归属问题。“三从”表面上是一种顺从,或者说是屈服,其实性质上上“利他”的,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种“义务”;而“三护”则是“权利”,是女人的一种待遇了,如果从男人的角度来说是“利他”的,从女人本身则是“利己”了。

曲园先生说“三护”即“三从”,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从表面上来看形迹虽似,但其精神实质却是很大地不同了。我们知道,佛教是否起源于印度,但确实是兴盛于印度。佛家以慈悲为怀,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而《华严经》中有如此教义(或观点),也正是体现了佛家的“慈悲”。那么,曲园先生为何会有这种认识?

古代女子有“三从”,却少有人知还有“三护”

“三从”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最初形成时只限于服丧守制时间,后来在儒家学派逐渐形成之后,成为了儒家的主要思想,而在主旨上则有断章取义之嫌了。我们知道,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逐渐形成,秦汉开始则道家与法家逐渐消失,或经过调合形成了儒家,汉武帝之后基本历代都是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而“三从”则为儒家所定义流传,才是后来的这个样子。可是,又有一个问题了,既然此说出于印度佛经,与我中华何干?这样想就错了。

这个问题实在不好说,但是,在《庄子》里有引述上古帝尧的话,说“嘉孺子而哀妇人”,这是将小孩和女人放在了一个同等的位置,认为他们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是需要人们关怀和照顾得,其主旨与佛经中的“三护”不谋而合,出发点是一致的。

古代女子有“三从”,却少有人知还有“三护”

事实上在先秦以前,或者再往前推一点,至少在战国以前,女人的地位在中国其实并不低下。那时的女人才不受那些过多的封建条条框框限制,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三从四德”、贞节妇道等。如秦惠文王娶的楚女曾与义渠王子有染,还经过了张仪之手,这个他是知道的,可他并没有嫌弃。再如,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受尽了老婆的折磨,如果真的当时就出现了所谓的“三从”,如后世一样,她岂敢如此?

古代女子有“三从”,却少有人知还有“三护”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之博大实不可言,它是中华文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如“三从四德”这样的妇女行为规范实不敢苟同,乃就为儒家思想的一大污点。纵观中华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之初在“人权”上还是先进于后世(只指古代)的,不知后来路怎么就走歪了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8 22:42: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少有,女子的资讯:
女子不穿内裤试衣隔天要求退换遭拒,回怼:那是你没去国外生活过
震惊三观的事件,还真是少有!安徽芜湖一女子在购买了衣服后第二天退货遭拒,原来是这位女子穿衣服时没穿内裤。在与店员争论时甚至说:“那是你没去国外生活过”这件事瞬间成为了热搜,也是让
2024-07-12 10:50:00
8月7日,胡歌妻子黄曦宁的一张近照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这组照片中,黄曦宁身穿白色衬衫搭配深色牛仔裤,短发造型显得干练成熟。虽然她没有出众的五官,但她沉思的神态却让人想起女演员杨幂
2023-08-10 11:51:00
清朝后宫嫔妃受到宠幸之后,为何要让人搀扶着走路?
...哪一位妃子来陪伴自己,历代帝王也的确大多生性风流,少有洁身自好的,但凡是洁身自好的皇帝,要不是对女人没有兴趣,要不就是身体有问题,当然,也有一些皇帝是真的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2025-05-04 20:11:00
康熙怎么知道侍寝的女子是不是汉人?
...甘拜下风。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史料有所记载的,他就至少有35位皇子,20位公主之多。而更加少有人知的是,都说"满汉不通婚",可是康熙却娶了很多的汉人妃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其
2023-01-22 16:53:00
...涉案的手机,法医检查后得出了新的结论:“我们认为至少有两人涉案,这两人都曾去过澳大利亚之外的国家。”警方还还原了凶杀案的过程,认为杀人的现场是在这对夫妻的家中,随后凶手将尸体
2024-12-18 17:11:00
...号球员欧志霞凭借短角球进球得分。整场比赛,四川队至少有5次极具威胁的进球机会,但由于补门未及时跟上等原因没有将比分扩大,1比0的比分保持到了终场哨响。据悉,2023全国女子曲
2023-11-24 16:11:00
为什么唐朝文化多元又开放?与胡服的传入密不可分
...,交流密切唐朝和少数民族部落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少有的模范,也真的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让各属国心甘情愿主动来朝的中原王朝。中原王朝作为各属国的朝贡对象,每年来自各少数民族部
2023-09-11 10:38:00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丑女钟无艳的结局如何?
...然钟无艳并不符合他的审美观,但是这等奇女子实在世间少有,美女世间多的是,自己后宫里的夏迎春就是,但是如钟无艳这样有才情,敢大胆谏言的奇女子却是少有的。于是,公元前312年,齐
2023-05-07 18:46:00
大鱼得拖着走!雨后湖南一女子楼上看到40斤大鱼,赶紧跑下去捡
...她下楼将鱼捡回了家。据女子描述,这条鱼极为庞大,至少有 40 斤重,当她把鱼拖回家后,只能用一个儿童洗澡盆来装,而且鱼比盆还长出一截,由此可以证明这条鱼的长度超过了 1.2
2024-06-27 17: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