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总书记的嘱托 田野上的国之大者丨何以乡土 从文化里寻觅答案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8-23 09:4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总书记的嘱托 田野上的国之大者丨何以乡土 从文化里寻觅答案

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古村。 新华社发

总书记的嘱托 田野上的国之大者丨何以乡土 从文化里寻觅答案

汉服爱好者在浙江省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游玩。 (德清县委组织部供图)

【关键词】 文化

殷殷嘱托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

中华文明最深厚的根基在乡村,文化是乡村的根和魂,浩如繁星的村庄是乡土文化的载体。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各地乡村,访古村、赏霓裳、听村歌,看传统文化焕发的新光彩如何照亮村庄的振兴路。

保护与传承

一个古村的价值

盛夏,太行林虑山叠锦披翠,峡谷之间溪流潺潺。山谷腹地,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愈显古朴静谧。

“我们村历史文化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你看,这些石雕石刻都是明清时代的。”顺着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根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雕刻精细的门坊和青砖灰瓦的门楼。

行走在幽深的街巷里,张海根告诉记者,高家台村有14个自然村,散落在山谷间的缓坡地段,建筑就地取材,以石、木结构为主,布局多样、错落有致。

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高家台村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在时光打磨下更具韵味。张海根自豪地说,这些年村子的建设改造坚持修旧如旧,“像排污管道、街灯、农网改造等,都实现了线网隐蔽化。”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活力,也不断释放发展新势能。漫步村中,老屋前、平湖旁、山崖边,随处可见的写生者,正用手中的画笔深深浅浅勾勒着古村的轮廓。张海根笑着说,古朴的建筑叠加优美风景,让高家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村”,两年前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后,人气更旺了。“村子每年可接待写生者20万余人,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今年有望突破50万元。”

“咣!”一声锣响回荡在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寂静的夜里。“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66岁的“打更人”卢惠中拎着一面铜锣,走在曲折蜿蜒的深巷。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现存完整的徽派古民居300余幢,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村有大量成片的木质古建筑,不仅是村民的家,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防火一直是头等大事。”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傲立说,“宅子连片,间距小,消防车进不来,火苗一起就难以遏制,所以我们重建了打更队,提醒村民夜间关门、注意用火用电。”

义务打更队由村委会招募的土生土长的西递人组成,深夜11点至凌晨2点,他们穿行在全村99条小巷,一年365天风雨无阻。自打更队重建以来,西递村从未发生过重大火灾事故,完好地保持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原貌。今年端午小长假,西递村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超两成。

传统村落保护,既要留得住形,还要守得住神。“我们村不但有仰韶文化遗址、西周青铜器窖藏、西汉墓葬群以及留存完好的清代民居,还有新建的村史馆、家风家训园,有故事的地方多着呢!”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关街道西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亚林说。

凭借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传承,西秦村先后入选陕西省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我们不但要把历史遗迹保护好,还要留住传统的文化味儿。”李亚林介绍,西秦村围绕古建开发历史人文观光路线,深挖戏曲文化遗产打造秦腔文化体验游,利用村史馆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发展红色研学,对未来的发展,全体村民信心满满。

活化与创新

一件霓裳的传奇

打纸样、裁剪、缝纫、熨烫……54岁的浙江省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村民吴小连忙得脚打后脑勺。从年头开始,村里的汉服工坊缝纫机就被踩得几乎“冒烟”,展示架上挂满了今年大火的马面裙,订单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

像吴小连这样全职或兼职做汉服的妇女,在蠡山村有50多名。一个小山村,为何能够孕育出汉服工坊?这就要提到一个人:回村创业的年轻人沈燕。

蠡山村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畔,随着“千万工程”的实施,曾经“房旧路破环境差”的村子如今焕然一新,水里有鱼、岸边有白鹭,充满江南水乡的韵味。看到家乡的改变,沈燕回村成立了汉服工作室,带动了一批本村妇女就业。

2021年,村党总支与沈燕“牵手”成立汉服文化共富工坊。镇里选派熟悉文化工作的干部和“红色管家”驻点指导,并组织团队外出深造,还新增直播场地、成衣及饰品展示区等,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

一件汉服带动了一条产业链。结合范蠡西施隐居当地的美丽传说和古桥、古宅、古戏台等古建筑,蠡山村形成了古风旅游产业。工坊经常举办汉服雅集、非遗文化展等,还推出汉服妆造、汉服摄影等项目,吸引了大批国潮爱好者,目前村里日均接待游客200人以上,村集体每年增收超10万元。

国潮热,火的不只汉服。民族服饰是各族人民穿在身上的文化瑰宝,镌刻着悠久的历史印记和独特的民族气质,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喜爱。

不久前,海南省五指山市民族时装“村秀”系列文化活动落下帷幕,4万多人次现场参与,超58万人次网络看秀。看到黎锦在“村秀”上大受欢迎,水满乡毛纳村村民、黎锦手艺人王叶侦感慨:“黎锦一定会越来越好。”

黎锦是黎族妇女世代相传的古老技艺,王叶侦是村里为数不多掌握全套黎锦编织技艺的村民,从10岁起跟着奶奶学织锦,到现在已有20多年。王叶侦至今还记得奶奶把缠着线的织机绑在她腰上,手把手教她踩拉力棍、打纬刀的场景。

村道的凉亭旁,王叶侦一早就将各式黎锦服饰摆放整齐,不仅有传统款式,也有她精心挑选的改良款旗袍,还有黎族头饰、帽子、钱包等。游客们纷纷“打卡”她的小摊,将美丽的黎锦带向世界各地。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服饰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断的融合创新赋予其蓬勃生机,在国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

今年1月14日,赫哲族模特身穿传统鱼皮衣在2024哈尔滨国际时装周的T台上大秀“民族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广受关注。来自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的曹雯乐非常自豪,作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她一直在探索符合时代审美的鱼皮衣制作工艺。“我想在保留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吸引更多年轻的消费者。”曹雯乐说。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的村民们依然对去年村里的一件大喜事津津乐道。去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中国云南楚雄彝绣发布会在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举行,源自直苴村的古老彝绣惊艳亮相。

在直苴村,每年正月十五,村民都会穿上亲手缝制的彝族服饰参与盛大的“赛装节”,这个传承1300多年的习俗,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从大山深处走上世界舞台,传统技艺书写了新的“指间传奇”:2023年,楚雄州彝绣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带动5.7万名绣娘和2000多名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

自信与赋能

一首歌曲的力量

“我的家乡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那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伴随着悠扬的苗族飞歌调子,随着歌声有节奏的律动,苗族歌手蝶当久挥舞着手臂,在一束束手机闪光灯汇聚成的斑斓光线中,登上了“村BA”的舞台。

蝶当久,贵州省台江县萃文街道展福村人,国家一级演员。这一幕发生在去年3月25日,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的第一天,蝶当久还记得,当时气温只有13℃,但场上气氛火热,观众们手拿水瓶、盆,甚至镲子奋力敲击,为喜爱的队伍助威加油。他站在家乡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现令他骄傲和自豪的苗族文化,心口火热。

“苗族飞歌中常见的叙事情节,加上现代流行音乐的曲风,是这首歌的主要特点。”蝶当久介绍,这首《对歌对到日落坡》讲述的是苗族青年男女隔着山坡交往对歌的过程,既有苗族飞歌靠真嗓演唱、高亢嘹亮、豪迈奔放的特征,也有现代流行歌曲易于记忆的特点,一唱出来就火爆全场。“我是引入现代元素改编创作的,这样大家喜欢。接地气,才会有朝气。”蝶当久说。

“村BA”的火爆出圈,向社会展示了文体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可能,也为村歌这样的乡村文化提供了展示平台。一首首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村歌,唱出了村庄的特色与气质、村民的自信与自豪,成为独具乡音乡情乡愁的文化符号、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6月26日,2024广东乡村歌手大赛在广州地标海心沙拉开帷幕,这场盛大的“村K”自4月底开启报名通道以来,已吸引1.2万人报名参赛,乡土原创歌手、乡村教师、新农人……参赛选手身份多元,因村歌结缘。

根据赛事规划,大赛选拔将舞台设在田间地头,选手有机会“代村出战”,为全村争夺荣誉。来自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南岭村的陈小霞从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了一名乡镇教师,7年来走遍全县乡村,为村民们送出数百场戏,也继续着自己的音乐梦想:“我的家乡很漂亮,很有特色,有很多音乐题材。”

罗才明来自阳江市阳春市双滘镇黄竹村,日常经营一个猪肉档。热爱唱歌的他时常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视频里,他系着围裙、拿着话筒,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里尽情歌唱。

汕尾市城区新港渔歌队队长苏兑通过渔歌把归航鱼满舱、咸茶谢亲朋等渔民生活场景再现给观众。他说:“唱歌能够让我们敞开心胸,激发大家对故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我们渔民的子女能够站上舞台唱好渔歌,大家一样可以。”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耿献辉说,村歌不能只写在纸上,唯有让农民唱响、传唱,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无论是作词还是谱曲,只有贴近农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表达农民的心声、唱出文化自信和幸福向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巨大合力。

本报记者 许露露 刘凤双 周妍 周静文 姜嘉琪 刘琼 周晶

通讯员 闫乃谦 徐晓杰 邰芸 周易 唐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3 1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接地气”的艺术浸润乡土,更多改变就会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艺术是一条润泽心灵、涵养乡风的河流。将艺术融入乡村生活,以艺术激
2025-02-06 10:39:00
...矿,中华五千年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浙江的乡村深厚的文化积淀,处处是文化宝藏,近年涌现的村晚等各地乡
2024-05-10 14:32:00
《新乡村》:七十五载春华秋实,中国农民细语话变迁
...来路,明去路。历史如何贯通现实,过去如何启示未来?总书记的足迹给出了答案: 从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变,到下党乡精准脱贫思想的起源,再到浙江乡村“千万工程”传承发展……01土
2024-09-29 12:27:00
...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与来自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全国人大代表魏巧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023-07-16 18:24:00
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编辑手记)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宋 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
2024-02-07 06:18:00
...注入强大活力。深挖文化资源,夯实文旅发展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乡村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文化资源独特的精神内涵。发展乡村文旅产业,要充分挖掘当地历
2025-06-18 09:21:00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铸乡魂
...魂□ 韦玉宁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乡村文化是乡村现代化的灵魂
2024-01-30 06:43:00
...农民丰收节。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在每年的“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为农民
2023-09-23 12:05:00
...、礼仪、道德、规范在现代化大潮中日益边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现代著名学者、乡建先驱梁漱溟先生一再提醒乡村建设工作者
2024-03-31 11:4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三明:光荣退役 再启新程
武警福建总队三明支队开展退役士兵欢送仪式。东南网9月7日讯(通讯员 钟炜俊文/图)近日,武警福建总队三明支队开展退役士兵欢送仪式
2025-09-07 09:43:00
近日,西安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8位委员
2025-09-07 08:02:00
千名舞者汇聚长春 2025中国·吉林省体育舞蹈公开赛暨街舞国际邀请赛开赛
9月6日,由吉林省体育局主办、长春市体育局承办的2025中国·吉林省体育舞蹈公开赛暨街舞国际邀请赛开幕式在长春体育中心五环体育馆举行
2025-09-07 07:10:00
地方师范高校与民族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联盟在承德成立让更多青年学子成为非遗传承者和传播者河北日报讯(记者李建成)9月6日
2025-09-07 07:42:00
深入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环境提升工程河北“十四五”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显著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
2025-09-07 07:4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韩莉 见习记者崔玉洁)9月6日,记者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于9月28日至10月8日在沧州市吴桥县和石家庄市举办
2025-09-07 07:47:00
1—7月,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活力涌动河北日报讯(记者潘文静)今年以来
2025-09-07 07:49:00
河北省第十六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正式启动河北日报讯(记者崔丛丛)日前,河北省第十六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正式启动。本次宣传月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2025-09-07 07:52:00
德州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创新党建“四融”路径 绘就街区“善治”图景
鲁网9月6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范雪迎)德州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聚焦新兴领域党建发展需求,以街区党建为切入口
2025-09-06 14:39:00
以新闻寻找初心,“新传学子延安行”实践团队开展沉浸式新闻活动
2025年9月3日,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传学子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王皮湾新华广播电台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
2025-09-06 15:13:00
乡村焕新途,笃行再启程:青年团队因势而动,以文创绘山海、承泥艺,助力海胆产业与旅游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在于激发乡村自身发展动力,促使自然优势、文化特色与产业进步协同共进。近期,广东财经大学“捷胜远航”实践团怀着对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捷胜镇的长久关注
2025-09-06 15:47:00
党建联建聚合力 政企携手促发展——中建五局烟台韩华项目党支部联动地方财政、税务部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鲁网9月6日讯为搭建互利共赢桥梁,共绘协同发展蓝图,近日,中建五局山东公司烟台韩华项目党支部联合烟台黄渤海新区财政局、烟台开发区税务局
2025-09-06 15:47:00
物流中心开展新进大学生知识培训及座谈活动
近日,阜阳市烟草公司物流中心根据市局(公司)新录用大学生入职培训计划,组织新进大学生进物流开展知识培训及座谈活动,助力新员工快速融入工作场景
2025-09-06 15:47:00
方州助飞续温情 爱心接力育新苗
金风送爽,9月的黔北秋意渐浓;暖意盈怀,一份助学关怀温情抵达。2025年9月2日,北京方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方州科技”)再度启程
2025-09-06 15:49:00
曲靖南海子工业园区举行220kV多晶硅变电站改造项目誓师大会 凝聚合力攻坚保电
9月5日上午10时20分,南海子工业园区220kV多晶硅变电站现场彩旗飘扬、气氛庄重,云网能源(曲靖)公司在此隆重召开220kV多晶硅变电站局部改造重点项目誓师大会
2025-09-06 1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