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公孙瓒杀了两位大司马,结局如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31 18:00:00 来源:戏说三国

东汉末年两位大司马,结局分别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司马和大将军一样,都是地位显赫的武将官职。《周礼》以大司马为夏官之长。韦昭《辨释名》曰:

“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大司马掌军,古者兵车一车四马,故以马名官。训马为武者,取其速行也。”

如黄帝时期的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

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没有设立大司马官职。到了西汉时期,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年)罢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年)始置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自此之后,大司马成为汉朝地位最高的武将官职。而就本文所要说的东汉末年,则有两位诸侯分别被东汉朝廷封为“大司马”。不过,这两位大司马都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一个被曹操消灭,另一个作为汉室后裔,则被公孙瓒除掉。

大司马:刘虞

公孙瓒杀了两位大司马,结局如何?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东汉宗室大臣,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丹阳太守刘舒之子。因此,和刘备、刘璋、刘表等人一样,刘虞也是汉室后裔。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军攻破冀州诸郡。此后,朝廷任命刘虞为甘陵国相,前去安抚百姓。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因为刘虞在北方的威望很高,任命他为幽州牧。

《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中记载: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

永汉元年(189年),董卓篡夺大权,派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为了拉拢这些刺史和州牧,董卓也需要用加封官职来进行笼络。彼时,刘虞作为幽州牧,又是汉室后裔,自然成为董卓的重点拉拢对象。于是,董卓以东汉朝廷的名义,授予刘虞大司马这一官职。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拜刘虞为太傅,召他入朝任职。但因道路阻塞,册封的命令竟不能够到达。公孙瓒奉命征讨乌桓时,受刘虞的节度。公孙瓒只注重自己的部队强大,放任部曲袭扰百姓,而刘虞注重仁义,很关爱百姓,于是与公孙瓒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

初平四年(193年),刘虞自己纠合十万人进攻公孙瓒。临行前,幽州牧刘虞的从事程绪劝阻,被刘虞斩首。刘虞告诉士兵:“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个就行了。”

但是,刘虞的士兵不擅于作战,又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焚烧城池,一时间竟攻不下来。公孙瓒于是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刘虞遂大败,向北逃至居庸县。公孙瓒追击,三日城陷,抓住了刘虞。

最终,公孙瓒派人杀了刘虞。刘虞死后,其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与公孙瓒部将邹丹战于潞河之北,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乌桓峭王及后与刘虞子刘和合袁绍兵于兴平二年(195年)破公孙瓒于鲍丘,杀二万余人。

大司马:张杨

张杨(?-198年或199年)(《后汉纪》作张阳),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河内。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蹇硕被大将军何进所杀,何进派遣张杨回并州召集兵马,留在上党郡,并平定了上党郡的山贼之乱。但何进不久之后就被宦官张让等诛杀,董卓趁机进入东汉都城洛阳,掌握朝廷大权,无恶不作。于是张杨率兵进攻上党郡太守于壶关,但未能攻下,于是张杨率所领寇略诸县,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袁术、曹操等关东诸侯组成联军,讨伐篡夺东汉朝廷大权的董卓。对此,张杨也选择了加入。后来,董卓诏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自此开始,张杨长期割据在河内郡一带,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方诸侯。初平四年(193年),吕布被赶出长安后,投奔南阳袁术,袁术因吕布胡作非为而欲除之,吕布因害怕而投奔了张杨。对于张杨来说,和吕布这位名将存在比较良好的关系。所以,兴平元年(194年),袁绍暗中使人杀掉吕布,吕布从袁绍处逃出后再次投奔了张杨。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作乱而流亡至河东,张杨率兵前往安邑救援。百官都很饥饿,张杨使数千人背着米提供食物。在此基础上,张杨因为救驾有功,所以被汉献帝刘协拜为安国将军,假节、开府,封晋阳侯。到了建安元年(196年),张杨被汉献帝刘协拜为大司马、假节钺。对于当时的汉献帝刘协,只能通过册封官职,以此来笼络张杨这些诸侯。当然,后来曹操迎奉了汉献帝刘协,总算让东汉朝廷不用继续颠沛流离了。至于张杨的大司马这一官职,也就没有实质的意义了。换而言之,张杨没有实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尽管有大司马的头衔,却没有相对应的权力。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吕布于下邳,张杨与吕布的关系向来比较好,想要去救援,却失败了,于是率军前往东市,遥与吕布成掎角之势。张杨部下杨丑,将张杨暗杀。因此,张杨及其势力,最终被曹操彻底消灭。而就张杨的朋友吕布来说,同样在之后被曹操击败。在解决张杨、吕布、袁术等诸侯后,曹操拥有了和袁绍展开官渡之战的基础。而就袁绍那一边,除掉大司马刘虞的公孙瓒,最终则是被袁绍消灭。所以,在公元199年前后,袁绍获得了幽州、青州、冀州、并州这四个州的地盘。对此,你怎么看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国时有哪两位燕王,结局如何
...却又无可奈何。曹叡却笑坏了,既然这么懂事,就封你当大司马吧。但实则曹叡却更恨公孙渊了,只可惜诸葛亮没完没了的北伐,让他腾不出手来。公元237年,诸葛亮死后三年,曹魏也修养得差
2024-06-11 14:54:00
群雄逐鹿:东汉末年的战争与和平
...留,见兄邈计事。超从曹公檄文,起兵讨卓。后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兴平元年,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二年
2023-12-03 22:22:00
...,连续克死六个人,司马懿差点成为第七个。这个官职是大司马,是我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职能和太尉差不多。东汉时期,光武帝废除了大司马这个职位,将其更改为太
2023-11-16 15:29:00
司马懿是如何精准预判了战局,将公孙渊一战扫灭的
...渊斩送孙权所遣使者张弥、许晏,魏明帝曹叡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而自立为燕王的公孙渊此时却派遣使者南通孙权,封拜边民,诱呼鲜卑,侵扰北方。公孙渊之前杀了孙权使者,现在又派遣使
2024-03-07 21:09:00
聊聊三国辽东割据军阀——公孙渊
...渊斩杀东吴使者,俘获东吴将士一万余人,被魏明帝拜为大司马,受封乐浪公。景初元年(237年),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毌丘俭等后叛魏,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景初二
2023-06-25 16:13:00
公孙渊背信弃义,终被司马懿剿灭
...功立业,彻底崩溃。那年冬,魏国推舟沿江,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但是,公孙渊对曹魏的违抗,对东吴的背信弃义,让他的信用彻底丧失殆尽。公元237年,曹魏派幽州刺史丘建来
2024-02-24 05:41:00
三国时期车骑将军的代表人物及其命运
...赫战功的曹仁。黄初二年(221年),曹丕拜其为大将军、大司马。黄初四年三月丁未日(223年5月6日),曹仁病逝。三、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
2023-11-27 05:49:00
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为何罗贯中了只写三国
...觉得这人还算识趣。公元233年,明帝派使臣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哪知公孙渊脾气很大,陈兵设甲,对使者恶语相向,勉强接受了封号。幸运的是这个时候,曹魏正被诸葛亮的北
2024-02-08 10:29:00
东汉末年的三位太傅结局如何
...傅,上公一人。”因此,汉末三国时期,太傅和大将军、大司马并称为“上公”,成为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不过,太傅虽然地位显赫,却也容易牵涉到朝廷权力的激烈争斗中。所以,对于东汉末年
2023-10-15 16: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