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自费跨越三千公里 七年支教爱心接力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22 07:3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自费跨越三千公里 七年支教爱心接力

——黑龙江大学师生与贺州山区孩子的不解情缘

本报记者 骆 怡 夏晓云 贺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筱珂 范佳伟 联合报道 本报记者 夏晓云/摄

自费跨越三千公里 七年支教爱心接力

支教老师正在给水口镇中心学校的同学们上手语课。

自费跨越三千公里 七年支教爱心接力

在爱心家访活动中,支教老师与学生家长暖心互动。

自费跨越三千公里 七年支教爱心接力

支教老师在给同学们开展无人机互动体验课程。 (本栏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夏晓云/摄)

自费跨越三千公里 七年支教爱心接力

扫一扫,观看更多黑龙江大学师生与贺州山区孩子互动的现场视频

融媒新视界

本报记者 骆 怡 夏晓云 贺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筱珂 范佳伟 联合报道

1月13日,贺州市平桂区水口镇中心学校,支教老师们要返程了。从学校操场到校门前的坡路,挤满了前来送别的大山孩子,他们依依不舍地与这群来自黑龙江大学的支教老师们挥手告别。

从2017年开始,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的师生们自发组织、自掏腰包,从北疆跨越3000多公里到到南疆,连续7年到水口镇开展“青心献支教 真情暖水中”教育陪伴志愿服务项目。在如今“尔滨”与广西的频频互动的背景下,他们与当地孩子们情感交融的暖心画面,让这个冬季变得特别温暖。

1 七年从未间断的互动

岁末年初,南方就开始进入了湿冷又漫长的冬雨季。

水口镇中心学校坐落在山脚下,抬眼可见连绵的青山,还有山尖轻飘飘的浮云。虽然这几日断断续续的雨下得无边无际,但支教老师连日来的陪伴却让孩子们的心一直暖烘烘的。

“这里是冰雪的童话世界,冰层的厚度达到2—3米。大家看,这是马拉爬犁,这边是海神号古帆船,还有阿什河上的雪橇、五层楼那么高的城堡雪圈,欢迎同学们来到黑龙江!”最后一节课上,支教队队长李雨柔与哈尔滨伏尔加庄园的导游视频直播连线,带着大山里的孩子“云”游了这个文化旅游景区。

孩子们全神贯注,眼里对近期爆火的“尔滨”充满了向往。232班学生陈诗琪和明杏告诉记者,直播连线让他们第一次身临其境地领略了北国风光。城堡里的雪景、有趣的马车、可爱的雪人……这些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画面,让孩子们着了迷。

此次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支教队共有师生18人,支教时间为2个星期。他们带来了心理健康、艺术和手工等20多种课程,还推出爱心家访、励志演讲等一系列教育陪伴服务。

“跨越千山,爱在心田。除了疫情期间有两年采取线上形式外,我们每年都坚持到水口镇中心学校来开展支教活动,7年来从未间断。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大山的孩子推开一扇窗,去完成看世界的梦。”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团委书记宫笑莹告诉记者。

据了解,虽然一路上的来回费用需要支教队员们个人承担,但报名到广西支教的研究生还是非常踊跃,甚至需要竞聘才能入选。而且每次来广西之前,支教的师生还会在学校里开展义卖等活动,款项用来购买文具、体育用品及台灯、水杯、闹钟等物品,送给水口的孩子们。

2 跨越南北的深情厚谊

“算上来时的路,这一趟跨越了7000多公里。”1月19日,刚回到哈尔滨的支教队员张超楠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他们去年12月26日从哈尔滨出发,因为没有哈尔滨直达贺州的火车,所以支教队员辗转了近50个小时才来到水口镇中心学校。

支教队主打教育陪伴服务,特别是心理健康等课程,这些都是山区孩子们亟需的。再加上大学生的身份,很快,支教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记得第一堂心理健康课后,一名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里提到自己最不开心的事,是因为一次考试考不好。为此,课余时间我们主动找到她,打开她的心扉,鼓励她在学习中找回自信心。”李雨柔说。

记者看到,一到下课时间,学生们就将老师团团围住。他们手里都拿着纸和笔,请老师签名。在集齐18名支教老师签名之后,一名女孩兴奋地蹦了起来。在他们眼里,这些哥哥姐姐都是大明星,于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心中的崇拜。

水口镇中心学校校长虞远振介绍,支教队员们都是研究生,他们学识渊博,对孩子有爱心耐心,对工作有责任担当,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7年来,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年一到冬天,学校都期盼着他们的到来。

对于远道而来的黑龙江支教老师,当地群众也回报了满满的爱意。得知老师们要来家访,家长们都会提前准备砂糖橘、红薯、木薯等地方特产,摆了满满一桌……

在离别前的头天夜晚,应孩子们的要求,张超楠加了一节课,分享自己的励志故事。“我跟孩子们说,其实时间很快,只是六七年的光景,将来你们也会像我们现在一样,甚至更优秀。”张超楠告诉记者,那节课似乎上了很长时间,大家依依不舍,用满含泪水的笑脸,互相慰藉,互道珍重。

每个孩子都给张超楠写了一封信,装满了一个文件袋,有个孩子还将自己的钢笔送给她。他们将自己的爱和不舍,打包让老师带走。而这些天,张超楠给孩子们一一回信,想起这些远在3000多公里外的孩子,她忍不住又泪湿眼眶。

带队教师梅天予告诉记者,之前的队员们毕业工作了,不管身份如何变化,他们会通过社交媒体来联络,去帮助孩子们解决在学业上遇到的问题,支持他们实现梦想。

3 一种双向奔赴的成长

每天放学,水口镇中心学校的老师邱小结到食堂打了饭菜,与支教老师们坐在一起吃。对她而言,眼前的一切,仿佛时光倒流。2017年,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支教队第一次走进水口镇中心学校,邱小结还是一名初三学生。

“那时候,面临升学压力的我有些迷茫,很需要鼓励。后来,哥哥姐姐们举办了励志演讲,用他们的亲身经历,鼓励我们学无止境,要走出大山,不断去探索,去看更大的世界……”邱小结告诉记者,自那以后,她努力学习,顺利考上了高中、大学,成为一名师范定向生。2022年大学毕业后,不忘初心的她回到了母校任教。

和她有相同经历的实习教师冯鑫芳同样感慨良多:“那时的我觉得哥哥姐姐们身披‘星光’,他们不仅用爱温暖了我们,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暗下决心,以后也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温暖而优秀的人。”

岁月催人成长,7年时间如白马过隙。当年的孩子变成了教师,学校的面貌也焕然一新。近年来,水口镇中心学校升学率稳步提升,学生人数从400人增至500多人,附近乡镇的学生慕名前来求学。

而那些前来支教的哥哥姐姐们,在这7年间也“双向奔赴”地成长起来。

今年到水口支教,梅天予已是第三次了。在这7年中,他完成了人生的蜕变。“第一次和第二次我还是学生。留校任教后,我这一次成为了带队教师。是支教活动让我接触到南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能力,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梅天予动情地说。

(本栏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夏晓云/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来,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破除陈规陋习,来安县水口镇将“积分制”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的重要举措,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积分兑换超市,为积极参与移风易俗行动的群
2023-08-18 00:19:00
水口镇“蔺”辟蹊径铺开“花路”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本报讯 时值初夏,走进来安县水口镇水西村徐郢组席蔺草种植基地,数名工人正忙着给蔺草施肥,这里的蔺草长势喜人,再过一个月,便能迎来热气腾腾的割草季。“一季蔺草一季
2024-05-13 00:03:00
龙州县水口镇:小小坚果树,铺出致富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近年来,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围绕“甘蔗稳农,坚果富农”,借广东鹤山与龙州县开展粤桂协作的好时机,通过奖补、培训、引进企业等方式发展澳洲坚果产业。目前,该镇
2024-10-24 13:02:00
...自:滁州日报本报讯 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来安县水口镇持续推行“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乡贤先行”理念,全面推广“乡贤+”模式,发挥乡贤在乡村善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成为乡风
2023-09-21 04:13:00
水口镇村民今年晒谷不用愁了
...文转自:重庆日报铜梁区委巡察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水口镇村民今年晒谷不用愁了本报首席记者 周尤盛夏八月,铜梁区各地水稻已进入收割期。在水口镇君子文化广场空坝上,村民宋大姐正在
2023-08-15 04:46:00
...居民造成安全隐患和出行与生活不便……”滁州市来安县水口镇党员干部成蕾蕾在走访过程中,将“群众呼声”带回,经上报处理后,墙体倾斜部分已经拆除重建、路面破损重新铺设、下水道也已疏
2023-12-06 22:39:00
...自:株洲日报株洲日报讯(通讯员/魏媛) 近日,炎陵县水口镇联合县中医院走进水口镇中学,开展急救知识技能演练进校园活动。讲座上,医护人员首先通过PPT和图片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
2023-10-10 09:41:00
移风易俗沁民心  新风拂煦满庭芳
...:滁州日报移风易俗沁民心 新风拂煦满庭芳——来安县水口镇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市场监督管理所检查辖区内餐饮企业文明用餐情况李 悦组织“移风易俗”微宣讲活动管治齐抓 持久
2023-07-28 00:09:00
水口“林薯”复合种植铺就致富新“甜”地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本报讯 秋收时节,来安县水口镇连片种植红薯迎来丰收,在来安县亿农家庭农场里,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打包、运送红薯,农机驶过,“甜”地里满是致富“金疙瘩”。近年
2023-11-13 00:13: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