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六盘水日报

六盘水,我们来了!

比赛中的陈思行。
19度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六马”一年一个新跨越,从赛事规模到赛事效应,每一届都有质的跃升。如今,“六马”已成为我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马拉松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六盘水的经济、社会、文化之中。“六马”开跑前夕,记者采访了部分跑友、志愿者等,大家纷纷表示,已蓄势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迎接本届“六马”!
成都跑友:
为六盘水凉爽的天气点赞
□本报记者 赵庆常 实习生 杨 月
“刚刚一下车的时候,哇!太凉爽了,这是第一次来六盘水,以后每年夏天都要来,太巴适得很……”7月14日,六盘水高铁站迎来一批成都“六马”跑友,大家纷纷表示,凉都的“凉”及凉都人民的热情惊艳了他们。
据了解,当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组织文化馆、旅行公司等到成都专程接“六马”跑友。在高铁列车上,工作人员为跑友们献上了盘州彝族敬酒歌《吉且谷》、水城苗族芦笙舞、六枝木夜吹奏《木叶深深》等极具凉都特色的民族歌舞表演,通过趣味问答等方式,向大家推荐了六盘水的景区景点、特色旅游商品等,让大家感受到了凉都人民满满的热情。
一到站,凉都凉爽宜人的气候便瞬间惊艳了成都跑友,来自成都的跑友邓毅柯直呼:“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气候真的很凉爽!”他表示,此前朋友曾参加过“六马”,赛道上的坡度一度让他们“发怵”,因此,第一次参加“六马”的邓毅柯报名参加了半程马拉松,“体验一下,下次我再报‘全马’。”
刚走出六盘水火车站出站口,跑友曹波就“金句”频出:“这里的温度完全和成都不一样,成都的夏天太阳火辣辣的,但这里的风是很‘温柔’地抚摸我的肌肤,很舒适。”曹波每年都会跑3至4个全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跑半马,他很期待今年“六马”的比赛。“选择来六盘水参赛是因为这里的海拔很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这里的‘凉’也是六盘水夏天独有的特色,在六盘水的夏天跑马拉松,这也是一种享受。”曹波说。
跑友郑妍君也表示参加“六马”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她说:“还没来之前,心情就很激动了,出发后大家在高铁列车上就感受到了六盘水人民的热情,体验了六盘水的民俗民风。“六盘水在炎热的三伏天举办一场马拉松比赛很不容易,所以,对六盘水特别的赞赏。”郑妍君说。
陈思行:
“六马”是我的第50场马拉松
□本报记者 赵庆常 实习生 杨 月
今年62岁的陈思行,是一名来自澳门的马拉松选手。今年,已是他坚持马拉松长跑的第13个年头。
从2017年至2023年6月,共跑17078.26公里,这是陈思行用脚步丈量出的数据。“我喜欢跑步,清晨在海边一边跑步,一边沐浴海风迎着晨曦,甚是惬意,一切的疲惫压力也随之消除!”
49岁时,陈思行第一次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42.195的赛道上,充满着希望、执着和拼搏。比赛时虽然没有崩溃感觉,但完赛后走路似机械人。”赛后,陈思行不断积累经验,现在已能做到游刃有余。
如今已经62岁的陈思行依然奔跑在马拉松赛道上,“原来以为马拉松是高不可攀的,而在真正跑完之后才发现,马拉松比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此后,陈思行还分别参加了北京马拉松、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香港渣打马拉松等比赛,并且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今,跑步已经成为陈思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对于跑步带来的改变,陈思行感慨颇多:“跑步是一种简单的运动方式,清晨只要行动起来,持之以恒就能战胜自己,突破自己,获得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笑容。”他表示,只要身体状况允许,自己将一直坚持跑下去,不断突破极限,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一届‘六马’开赛时,我就想参加了,毕竟夏天跑马拉松是很特别的体验。”陈思行说,然而遗憾的是,因为临时有事未能前来参赛。今年,从朋友圈得知“六马”可以报名参赛的消息后,陈思行和队友们第一时间报名参赛。“‘六马’是我第50场马拉松,非常有纪念意义。”
为了备战“六马”,陈思行调整生活作息时间,每天晚上10:30睡觉,凌晨4点起床进行锻炼,周一至周五,每天晨跑10公里,周六跑21公里,周日进行山上越野15公里左右的训练。同时,他还特意从网上查阅资料,研究“六马”赛道,陈思行坦言,“六马”赛道上的坡道还是让他有些许担忧。“虽然三个坡道会影响速度,但重在参与,完赛就行。”陈思行信心十足地说。
张惠敏:
参加“六马”是一种享受
□本报记者 翟汉元
“这些天,我们每早上都全家出动,沿水城河岸跑步锻炼,除强身健体外,也为参加马上开跑的‘六马’预热。现我们全家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鸣枪开跑!”跑友张惠敏满怀信心地说。
今年40岁的张惠敏生长在山东,丈夫是六盘水本地人,2001年,张惠敏来六盘水定居。张惠敏告诉记者,她们一家四口都喜欢跑步,每届“六马”赛事,除遇特殊情况不能参与外,她家都是全员报名。“只要抽中,就上路赛跑,即使没抽中,也要带着孩子们参加欢乐跑,我家可谓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家庭。”张惠敏笑着说。
“‘六马’举办至今,每届赛事我和丈夫都积极报名参赛,其中我报名参加半程赛,有三次中签参赛,丈夫报名参加全程赛,有四次中签参赛。”张惠敏说,尽管每次参赛都没有进入获奖名次,但她和丈夫的出发点是强身健体、挑战自我、发扬马拉松的精神和意义,因而每次参加“六马”都兴奋不已。“记得2017年举办‘六马’赛事时,尽管我报名半程赛没中签,也要领着在读小学的两个孩子在欢乐跑队伍中亲子跑。”张惠敏感慨道:“每次参加‘六马’,都是一种身心享受!”
“今年‘六马’回归,我们全家非常欣喜,积极报名参加。”张惠敏介绍道,她丈夫报全程跑,她报半程跑,均已中签,两人争取安全跑完赛程,遗憾的是尚读初中的两个孩子未达参赛年龄,只好给孩子们报名参加欢乐跑。
“能否进入获奖名次并不重要,重在参与,增添人气,积极践行马拉松精神,营造全民健康运动氛围,助力健康六盘水建设!”言及对参加今年“六马”的期盼,张惠敏坦然道,希望本届“六马”重启后,能进一步助力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全市经济振兴。
王玲子:
竭诚提供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翟汉元
“中断三年的‘六马’再度重启,届时我将尽到一个志愿者的职责担当,竭诚提供志愿服务,助力本届‘六马’成功举办。”7月14日下午,“六马”服务志愿者王玲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王玲子是六盘水师院学生,去年省十一届运动会在我市举行期间,她曾参与志愿者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服务经验。今年招聘“六马”服务志愿者时,她便积极报名参加。“我家在江西景德镇,以前就从媒体上看到过六盘水举办夏季马拉松赛的报道,就对这里夏季凉爽舒适的气候羡慕不已,盼望有朝一日能现场观看‘六马’盛况,亲临感受清凉一夏。”王玲子告诉记者,基于此,2020年她填报高考录取志愿时,便毫不犹豫填报六盘水师院旅游系,果真如愿以偿。
“时隔三年,‘六马’再度重启,让我在大学时代亲临现场体验‘六马’盛况,真是特别幸运!”王玲子兴奋地说,在本届“六马”赛事中,她将充分利用此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取得的经验,竭诚提供暖心服务,助力本届“六马”成功举办,使“六马”这项凉都体育运动的金牌赛事更加响亮。
王玲子表示,自己完成学业后,无论是留在凉都就业,还是到其他地方发展,她都会不留余力宣传六盘水的旅游资源和美食美景,因为,她早已爱上了这里。
张婧黎:
年龄最小的参与者
□本报记者 邹弘毅 实习生 彭中燕
四个月零几天的张婧黎,是今年“六马”里面年龄最小的参与者。
这名“婴儿级”马拉松选手来自一个三口之家,爸爸参加的是半程马拉松,妈妈带着张婧黎参加大众健身跑。
“时隔3年‘六马’再次启动,我们不能错过这次机会。虽然孩子比较小,但我们还是决定全家人共同参与,爸爸先陪着我们跑到大众健身跑的终点,再独自跑完剩下的路程,这将会成为我们全家人最美好的记忆。”张婧黎的妈妈顾怀欣说。
据了解,张婧黎的爸爸上大学的时候就是一名体育生,毕业在一家国企上班,工作也比较繁忙,但丝毫不影响他对体育的热爱。在他的影响下,顾怀欣也成为了体育爱好者,张婧黎才几个月大的时候,夫妻两人都会带着她去健身房运动,每次,张婧黎都在一旁看得特别认真。
自从报名马拉松后,他们一家三口就经常一起练习跑步。顾怀欣说,张婧黎现在正是对外界感兴趣的年龄阶段,这次报名除了想让她感受一下现场氛围外,更重要的是为她拿一个号码牌留作纪念。“也许路途中我们会走走停停,速度很慢,但依然毫不放弃地向着终点跑去,也希望这样的体育精神能够一直伴随着她成长,让她懂得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是走还是跑,能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顾怀欣坚定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