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毛振华:全球化退潮是不争的事实,房地产引擎突然失速,中国经济怎么办?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2-12-29 16:53:00 来源:布克之声

12月28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做了一个最新的演讲,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深刻思考,包括增长率的边际增长越来越弱,会不会出现像日本那样的零增长?从国际层面来看,他认为全球化退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光是中国与世界,而且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出现了裂痕。从国内看,房地产行业曾经支撑了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但现在房地产这个引擎突然失速,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在透支未来,也不足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依靠,怎么办呢?

再看看企业家们,老一辈的企业家正在退出,不少企业家移民海外,而新一代企业家和新赛道的领头人的产生就必须重视。更何况还有越南这样的竞争对手,我们还有哪些优势可以发挥?

布克之声认为这是一篇忧心忡忡的演讲,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现分享全文如下,以飨读者:

毛振华:全球化退潮是不争的事实,房地产引擎突然失速,中国经济怎么办?

(毛振华)

第一,经济增长率的问题。

现在讨论发展目标,讨论高质量发展,不能把速度和质量对立起来看。实际上,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还是要有一定的速度,没有速度就没有质量,没有速度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这是中国的一个逻辑。

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比较短一个时期内下了几个台阶,这是始料未及的。2017年是最高峰,14.2%,还有一个数字是15.1%,这个数字有点高,怎么算出来的我还是不太明白。但不管怎样,从14%以上的增速始下滑,所以,2009年我做过一个报告,进入到次高速增长阶段,我们讲的次高速是指告别双位数,从10%以上到10%以下,我们认为保持在7%左右的速度,7%的增速当年我提的还是太高了,我参加工作时正好是提经济增速翻两番,那时候翻两番是7.2%,非常高,现在还说要保持7%以上,头脑还是很发热的。

我们一再讲经济在下行探底筑牢底部,底部是多少?一直在下行,现在一个新的底部是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数,5.1%。现在即将迈入一个新的数据,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数据,就是2022年、2023年的平均数,这两年,尤其今年是很不正常的一个年份,出了很多问题,定的是5.5%,现在可能是3.5%还高一点,以这个为基础就会比3.5还低,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统计数据还是很难估计最后出一个什么样的数据。和明年也是有关的,假定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能够平均在4.5%,那明年需要有很高的增长速度才行,如果在4%的增长速度也要到5%左右。所以,这个情况来看也在分析研究,未来是不是长期面临一个保四争五,在这么一个区间里运行。如果我们保持在3.5%左右,也能够在未来2035年达到人均2万美元的标准。所以,经济增长速度下台阶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现实问题,我们的思维还没有从超高速、高速、中高速的角度拉回来,现在差不多进入到一个低高速,进入到一个中等速度,这里要考虑首先是基数问题,现在基数比较大,只要有所发展都是不错的。其实,我过去也讲过一个观点,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即使是维持简单再生产,保持原来的水平在0%以上的增长也是很难得的,日本经济在过去失去的三十年中是比较低的增长速度,0%左右,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国民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太大的降低。当然我们跟日本还是有差距,我们未来如果达到日本的水平,接近0%左右,未必不是不可接受的。但是现在看起来离日本还很远,还是需要发展,当然基数还是要考虑的问题。

还有几个因素,一是GDP增速继续下行,这有各种条件,是我们分析未来经济增长的基本依托条件,应该还在下行期,现在算大概4.1%,过去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有可能GDP实际增速超过GDP,现在要保住潜在GDP增速和它基本同步需要很多努力。

第二,全球经济形势,全球化退潮。

全球化退潮有很多背景,最近也看到一些材料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全世界主要学者基本能够确认,我也赞同这一观点。推动全球经济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全球化基本上退潮,各种原因,其中也有全球化所带来的分配不均的问题,不仅仅在国家间的分配不均,也在发达国家、获得全球化红利的国家内部产生不均,发达国家资源通过跨国公司进行全球配置,在某些地方投资贸易获得很高的收益,但可能使他的本国居民丧失一些工作机会,导致国内矛盾,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现在在出现一些重大政治区域矛盾时,这些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也只能跟随国家策略采取相应措施。所以,全球化退潮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失去这一红利之后全球经济经过了金融危机、病毒冲击、地缘政治打击等各种背景后,欧洲会步入一个较长时间的衰退,欧洲没有找到新的增长力量,创新也好像不太行,过度福利化也是影响创新积极性的。所以,其他经济体美国、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都将进入一个比较低的速度,甚至是衰退期,这样我国外汇环境同过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过去不能回避的,中国开放加入WTO、加入全球分工代表了这么一个基础,重要推手,这一条件已经在改变,有些事情将逆转。

第三,中国周期性调整。

我讲的周期不完全是指分析资本主义体系下的、西方市场经济体系下,从增长繁荣到衰退的周期,还有中国自己长时期的稳增长政策、扩张政策所形成的各种风险,金融、资源瓶颈等各种风险的累计和现在的释放,有这么一个周期性的调整。这里伴随着我国中央产业政策的调整,比如像房地产曾经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推手,原来在最高峰时,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对中国经济在整个GDP增速中大概有1/4以上,25-28%,最高的时候达到29%,这么大的一个占比,是一个重要引擎,这个引擎现在突然失速,从其他什么地方能够补到这么一个增长速度,从哪里来?我还没有看到。如果房地产的问题没有了的话,我们增长3%、3.5%还是很高,其他地方还是要保持很高的增长才行,但我们看不到其他地方有那么高的增长,所以,压力还是很大的。周期性调整,特别是我们自己产业和金融的风险的释放,是要充分考虑的。

第四,充分考虑我国增长动力的转换。

从我国经济增长来看,有产业的增长,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所有经济发展都是产业的发展。我们的一产、二产、三产在过去的年份中,经历了从农业国到初步工业国,第二产业占主导,现在第三产业上来成为主导产业,进入这么一个转换期,这是经济发展的进步,同时,这是在消化增长空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也注重到和科技、和出口、和重大调整,和经济的基础设施的重要转换,这些问题是应该高度关注的,比如基建,是不是还可以有这么大规模的基建?还是挺难的。我们看美国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搞基建,很多基建在今天还在使用,经过二战以后又有一个建设期,在1970年以后美国就没有国家级大型基建来作为拉经济的发动机了,他们就没有发生。欧洲,尽管觉得它很旧,但它依然运转,当然这和它们早期做的比较好有关,我们去巴黎,巴黎的城市下水道,他们的城市在两百多年前形成的。

对我们来说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原来大规模基建相比,这个条件也是基本丧失。我们在过去的年份中借了很多钱,把未来的钱花了一部分。我们也太勤奋,把未来的人的活也干了不少,我们经济衰退一点就想借钱搞基建,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干了未来人的活,我们的后代当经济再有什么动荡时,他们的基建就没有什么项目做了。现在找到好的基建项目,找到大的基建项目其实很难。

还有制造业的转换,现在第一大产业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包括手机、电子设备、电脑产业,这是比较大的,未来这个产业的发展应该到了一个相当的瓶颈,当然还会维持比较高的一个地位,但是像过去那样由一个行业,由一个比较次的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这个过程中对经济的拉动,现在看什么样新的产业和行业能够起到这种拉动作用,现在还不容易找到。现在能源体系革命,新能源包括储能的技术突破都不容易,包含的基础材料和一系列的基础条件还是很不够的。现在看起来还没有找到更好的产业,上一轮增长我们赶上全球化,也赶上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革命,未来没有这样的条件,维持产业持续增长并不容易。

在增长动力中,过去有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的条件不一样,我们自己有一个梯级,全世界有梯级开发,中国自己有梯级,从东到西的转移。东部地区发展很快,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像广东经济已经超过了很多国家,如果把广东从中国体系中拿出来,单独按照一个体系来计算,基本上也不改变中国排名世界第二,但广东省经济在全世界就可以排一个相当的位置。最近我去了一趟越南,越南人口和广东差不多接近1亿,但经济总量只有广西,所以,我们期待越南经济由广西变广东的历史其实并不远,何况,现在在广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现在我们看新引擎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挑战,也是尝试,不管是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还有长三角京津冀合作,还有粤港澳大湾区,这些新的地区崛起并不容易,当然这些地方还有潜力可挖。最引人注目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怎么把一国两制的体制在未来,在遭遇国际因素的挑战之后,怎么利用自己的幅员辽阔和一国两制的优势,把适合不同的体制下的经济安排,这也是比较重要的思考,当然这还是有希望。但是像过去那么大的拉动中国经济的地区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转换动力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和企业家,这是中国过去增长的很重要的一个动力。当然,俄罗斯1991年解体后也想选市场经济道路,但是它没有产生像中国层出不穷,特别在创新领域、制造业领域里、创业领域里,从创业开始做起的大企业,俄罗斯很多的寡头都是国有资产能源企业转换出来的,把一个小企业从消费品开始做起来,做成一个大企业,中国出现那么多的创新独角兽,出现那么多的高科技企业、消费企业,都是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全世界其他经济体中可以和中国比的,大概有美国,美国很有创新机制,其他国家不能比,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和这个非常有关系,尽管中国的企业家中没有出现众望所归的西方体系里那样的企业家,各种原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没有出现,但是我们搞研究的都知道企业和企业家。

现在一代企业家已经老去,这是现实,很多人在退出。 退出有很多的原因,原来我也做过一些分析,还有很多人移民,这个企业家阶层是不是也到了一个转换的阶段,我们不能叫洗牌,但是要转换,新一代企业家怎么产生,老一代企业家,一般讲的战争中学习战争,一战中打正规战将军是打出来的,但是也有很多适合游击战的,也有很多是适合传统阵地战的,现在打信息战、科技战,也许这些将军该换了,很多将军很多也有自知之明,的确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新人怎么产出,老的怎么退去,这个转换是中国经济的基础条件,必须要正视,怎么让这件事情能够做过来。

这里我们就要考虑分配制度等影响, 在中国过去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是不是就已经丧失了?在这里我最后有一个判断,现在要考虑一个风险,换道的风险。我们是新时代,当然就不是旧时代,这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有很多东西的转换。但这个道要不要换,怎么一个换法,赛道当然要换了,频道当然也要换了,国际环境国际关系也在变,变的过程中哪些是还有用的?换道是有风险的。所以,有些道是我们被迫要换,必须要换的,被动的要换,有些道是主动换的。换道中,哪些要坚持的,哪些是不能放弃的,换道的风险的确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

经济增长就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增长,是不是在原来运行轨迹上的延续呢,这值得我们思考。我个人的看法,要研判风险,不能自废武功,也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好高骛远,但又要与时俱进,这些道理说得很虚,但认真体会和认真思考,在面临新的历史人物,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前,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应该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我就这一点谈个人的思考,谢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石:市场都有周期,就看最后的坚持
...万科集团董事会名誉主席、创始人王石出席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在开幕圆桌“新冠危机下的全球化:发展、变革、破局”中发表演讲。(CFP)经济观察报:这几年一直在外面跑,不同的
2023-09-23 10:17:00
中国电动车,怎么办?
...中欧双方都从开放稳定的国际局势中受益匪浅。深入参与全球化进程,是欧洲企业提升效率与效益,增加利润与就业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企业得以本地学习,融入全球分工合作与价值链升级的关键
2023-10-10 11:57:00
中国经济强势复苏的主要风向标是什么?
...火车头’,还是世界上发展机遇最多的国家。”“2023年中国经济将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全面开放之后,要怎样复苏我们的民营经济?”在2023年2月2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
2023-02-26 22:47:00
中国银行淄博分行与民泰房地产达成战略合作
...中国银行拥有百年历史积淀,是国内连续经营时间最长、全球化和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淄博分行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引灌金融活水,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服务质效,赢
2024-04-18 01:53:00
万科真的是中国房地产最后一颗“雷”吗?
...问题,其他机构若犯事,当然轮不到他表态。那其他机构怎么办呢?比如银行,这么多年来,银行在预售制的框架内,搞了多少不合理、甚至有些过分的“预贷”行为?想想看,那些平头百姓高额贷
2024-04-17 11:53:00
中国经济的十大规律
...掌握规律,按照规律办事。近年有些朋友建议我总结一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方便大家了解和运用,限于智识有限以及忙碌交织,一直未能落笔。近来重读经典,抚今追昔,遂一日而就。初稿
2023-01-31 22:26:00
【海外网年终系列评论④】世界经济复苏需各国“拉手”“拆墙”
...理朔尔茨明确表示,德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也表示,与中国“脱钩”不是欧盟企业的选项,欧中贸易关系
2022-12-31 03:02:00
...不确定性明显提高以及去年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中国经济的同比增速将出现波动增加了研判经济形势和提出对策的难度。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超预期,但是进入二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持
2023-07-08 14:01:0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中国记协新闻茶座解读中国经济 专家认为房地产行业触底迹象显现宰飞本报记者 宰飞昨天,以“解读中国经济”为主题的中国记协“新闻茶座”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2024-04-24 05:55: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