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8 11: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自从东征高句丽回国后,李世民就感染了风疾,群臣们考虑皇宫地气太重,不利于休养,便建议住进了终南山的翠微宫。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开始,他把李治调到自己身边陪侍。当然在李世民身边陪侍的还有武则天。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永远闭上了双眼,在位23年,享年52岁伟大的皇帝李世民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五天后李治在太极殿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放松,他决心做像父亲那样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于是每天都风雨无阻地上朝理政。处理完朝政大事后,他又走街串巷,遍访民情。唐高宗李治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不像后人评价得那么昏庸。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李世民遗憾病故,属于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她发现李治变了,变得很理性。李治和她过去的那段恋情和承诺,似乎都没有发生过。伴随着李世民的下葬,武则天也迎来了她人生最黑暗、最迷茫的岁月。她一切的一切梦想,随着进入寺院的那一天起化为乌有。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武则天走后,李治并没有忘记对她的承诺,他有难言的苦衷。要把父亲的女人留下来,是需要勇气和霸气的。他刚刚即位,皇权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的控制,只好夹着尾巴做皇帝,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看着那清一色的面无表情的尼姑们以及那被高墙围堵的阴森寺院,武则天的心跌到了谷底。尽管寺院再三要求尼姑“看破红尘,远离世俗”,但武则天来自于滚滚红尘之中,她怎能轻易忘却红尘中事呢?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命运如此安排,总有它的道理,在说服自己后,武则天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打算当”一天尼姑念一天经”。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唐代推崇佛学,她自幼受过母亲的熏陶,也热衷佛学。入寺后,她发现这里的学习氛围更浓厚,学习方法更专业,儿时的兴趣爱好一下子被点燃了。就当是给人生来一次充电吧,反正艺多不压身,多学一些知识,总比整天在悲叹中老去要好得多。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因为有深厚的佛学功底,加上天资聪慧,武则天在钻研佛学上如鱼得水。她不仅融会贯通了佛学经典,还对玄奘法师的一系列佛学理论有深入研究,这为她执政后推行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佛学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武则天的胸怀越来越开阔,思想也越来越开窍。她不再把入寺当尼姑看做是命运的不公,也不再把理想和前程看作一塌糊涂。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她把这段经历看做是人生的潜伏期。人这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事。潜伏的时候就得屈着,屈着的时候,也不要放弃理想与追求。想到这里,武则天心里就腾地燃起了一股希望之火,那就是回到宫廷工作,在那里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经过12年的职场历练和人生洗礼,武则天深深懂得机会是创造出来的,高墙森森的寺院,不可能给武则天提供实现理想的机会。于是她自己创造机会,一定要让李治知道,她是多么地思念和期盼他。才智过人的武则天,很快就做了一首题为《如意娘》的情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看石榴裙。”写了情诗,还捎上一条石榴裙,顺便勾引一下李治,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妙。

李世民死后,为何说武则天的“黑色日子来了”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这首诗的来龙去脉,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表明李治看到了这首诗,因为他去见武则天了。不能再让她受委屈了,一定要接她回宫。谁也不知李治是如何说服朝臣们的,但皇帝总不是白当的,某些时候说话一定管用。史书记载:“忌日,上(李治)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这个场面是非常感人的。李治的到来,给武则天带来了无限希望,那个她工作了12年的皇宫,在殷切地向她招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8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武则天不与李世民合葬,而选第二任丈夫李治
在唐朝这么一个尚且非常封建的朝代武则天能够打破规则,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实在是厉害。武则天死后强烈要求一件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她要和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李治合葬,但是理由是什么呢
2024-06-22 21:54:00
武则天为何不以大周皇帝身份下葬?
...岁的武则天应召入宫,召她入宫的便是天子唐太宗。相传李世民听闻武则天貌美聪慧,便将她纳入宫中,赐号“武媚”。在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则天并不受宠。尽管她的父亲生前有助于李世民和父亲
2024-01-12 09:23:00
李勣:助武则天成为皇后,死后却被“剖坟斫棺”
...,为她当上李治的皇后立下汗马功劳。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女,但由于诸多原因未能获得太宗的宠爱,陷入宫廷生活的困境。然而,她机智狡猾,趁太宗临终之际,将目光投向了太宗的儿子
2024-04-18 13:27:00
新城公主的一生遭遇了哪些不公呢
...公主的一生遭遇了哪些不公呢?待字闺中,婚姻失败作为李世民李世民最疼爱的幺女,新城公主自出生后就一直享受着所有人的尊重和宠爱,与此同时还有最特殊的待遇。邻国进贡了新玩意儿李世民
2023-03-17 20:35:00
新城公主死后为何以皇后礼下葬
提起盛世唐朝,你可能首先会想到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而不一定会想到李治。尽管如此,唐高宗李治在唐朝历史上还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细数封建各个王朝,唐朝的幸福指数还是非常高的
2023-06-15 16:46:00
萧淑妃死后,武则天是怎么对待她的儿子李素节的?
...下了他的第四子李素节。李素节出生时,他的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仁孝的太子李治日夜守候在太宗李世民的病榻前,也正是在这期间,太子李治和庶母武才人擦亮了爱情的火花。贞
2023-02-01 14:45:00
武则天多少岁当上的皇帝,在位执政了多少年?
...落井下石。到14岁,武则天凭借自己出众的姿色入宫,被李世民册封为五品才人。但最终也仅仅是才人。李世民在位时期,武则天并没得到升迁。反而和太子李治有了一点儿女私情。 李世民驾
2023-01-19 17:38:00
李治是一个懦弱的皇帝吗?真实的李治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天给夺去了。历史上的李治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李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治是李世民所有儿子当中并不起眼的一个,但是为什么他最后能够当上太子,最后能够坐上皇位呢?可以
2023-01-10 17:07:00
武则天心狠手辣,才登上皇位就杀功臣,放过程咬金是为何?
...过是十五六岁,也是一个懵懂的花季的少女,但是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年过古稀,早就没有多少时日可活了,所以武则天虽然被李世民另眼相待,认为她是自己的知己,但是宠幸武则天早就已经心有余
2023-05-22 08: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