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
墨子巡天望远镜拍摄的仙女座星系。
墨子巡天望远镜。 墨子巡天望远镜
拍到“仙女座”
最大最清晰照片
9月17日上午,墨子巡天望远镜首光仪式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举行,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观测口径最大、能力最强的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投入使用,这将使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光照片——“墨子巡天望远镜拍摄的仙女座星系”也在仪式上展出。这是目前世界上拍摄到的最大视场仙女座星系高分辨率图像。
仙女座星系M31距离地球约250万光年,直径约20万光年。这张照片是墨子巡天望远镜通过每次30秒共计150次曝光,得到的150张照片叠加合成的。
中午12时,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在天文学界、科幻圈子中“刷屏”,引发众多媒体关注,仅一个小时后,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三百万。记者在该仪式上了解到,这项科研项目的背后,也有着重要的“成都科技力量”。
“墨子巡天望远镜核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望远镜本体,二是后面的探测器。墨子巡天望远镜的本体是我们做的,探测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来自成都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饶长辉在仪式现场告诉记者:“非常荣幸我们(可以)参与到这么伟大的事业当中。”
饶长辉介绍,针对墨子巡天望远镜,还要做进一步的测试,其团队一定会配合好,让墨子巡天望远镜各方面的性能发挥到最优,产生更大的成果。
记者在首光仪式现场获悉,墨子巡天望远镜口径2.5米,采用国际先进的主焦光学系统设计和主镜主动光学矫正技术,可实现3度视场范围内均匀高像质和极低像场畸变成像,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具备大视场、高像质、宽波段的特点。同时,墨子巡天望远镜通光面积大、杂散光少,系统探测灵敏度高,具备强大的巡天能力,能够每三个晚上巡测整个北天球一次,为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设备。墨子巡天望远镜将显著提升我国时域天文研究能力,使得我国时域天文观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墨子巡天望远镜通过获取高精度位置和多波段亮度观测数据,可监测移动天体和光变天体,用于高效搜寻和监测天文动态事件,可以在高能时域天文(如引力波事件电磁对应体等)太阳系天体普查(寻找第九大行星)、银河系结构和近场宇宙学(暗物质本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将墨子巡天望远镜未来几年的巡天数据叠加,可获得北天两万平方度天区最深的传世数据。同时,巡天数据还可用于开展近地小行星监测,满足国家航天安全战略需求。
据悉,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0年,位于成都市。建所以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光电领域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的创新研究,逐步成为国家科技战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光电科技力量。
据《成都商报》
“墨子”能否帮助我们看清宇宙?
墨子巡天望远镜主镜口径达2.5米,项目包括望远镜本体、主焦相机、望远镜圆顶台址和数据存储分析四大分系统,并配备7.65亿像素大靶面主焦相机。正式投入观测以后,它不但可以观测静态宇宙中非常暗弱和遥远的天体,包括银河系外遥远的星系、星系团,更能敏锐探测宇宙中剧烈爆发的动态事件。
墨子巡天望远镜的性能到底有多强?如今,人类拥有射电望远镜、引力波观测站、太空中的望远镜等各种手段观测宇宙,传统的地面光学天文台还在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
“墨子”巡天,只为“守株待兔”
巡天望远镜,意味着望远镜要对宇宙进行“巡逻”观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牧夫天文学会理事长解仁江解释,巡天首先意味着望远镜的观测“视场”足够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区域观测。解仁江解释,巡天望远镜如同广角短焦的镜头,观测画面大,观测速度快,能够迅速完成大面积的观测任务。
宇宙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神秘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往往转瞬即逝,要捕捉它们就必须依靠巡天望远镜。解仁江介绍,墨子望远镜“动静皆宜”,意味着“墨子”不仅能够完成常规预测,还能够观测到宇宙中活动剧烈的动态事件。这些动态事件既包括天体自身的突变过程,如恒星坍缩、黑洞、中子星等,也包括极端物理环境下的宇宙剧烈活动,如活动星系核、黑洞潮汐瓦解等。
尽管墨子望远镜已经是北半球最大的巡天望远镜,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守株待兔”,仅靠一台望远镜远远不够。解仁江介绍,现阶段光学望远镜往往会通过接力式观测、干涉阵列、合成技术等实现协同观测,构建一面能够“包罗万象”的望远镜,实现大面积全天候观测。
继往开来,以“墨子”之名
巡天望远镜取名“墨子”,不仅是纪念古代先贤,更是和“时空”这一概念仅仅相关。解仁江介绍,墨子认为时空由“时空元”组成,是无穷且连续的。在此基础上,墨子还建立了关于时空的“运动论”。墨子认为,运动是无法脱离“时空”而独立存在的。
墨子从自身观测中总结出关于时空的基本理论,现在我们运用望远镜观测宇宙,也是为了探索更多关于时空的奥秘。以“墨子”为名,不仅蕴含着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也寄托着人类对探索宇宙的期盼。
人类观测宇宙的手段越来越多,射电望远镜、引力波观测站、太空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却迟迟没被淘汰。解仁江对此解释,比起其它的观测手段,光学望远镜离宇宙“远”一点,但是观测宇宙却未必不方便。
解仁江指出,现阶段可见恒星高能量辐射都集中于可见光波段,这就意味着可见光波段信息量大,观测价值高,而光学望远镜正好能够覆盖可见光波段的观测任务。
解仁江接着强调,地上的望远镜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相比起维修费用动辄数亿美元的射电望远镜和太空观测站,光学望远镜的建造和维修成本都更低,更便于大规模投入使用。
除了能降低成本,光学望远镜也在技术上不断克服难点。解仁江指出,现阶段光学望远镜都应用了自适应光学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制造人造“星点”,以此避免大气不规则运动降低观测质量。
据央广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