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现场访谈丨厦门如何以科技赋能海洋生态修复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1-26 07:4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常钦 钟自炜 刘晓宇

我国第一家以海洋鲸豚类为主题的海洋珍稀濒危生物科普展馆,展示着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灰鲸标本;国内技术先进、培育造礁珊瑚种类最多的活体实验室,是我国造礁珊瑚的活体保藏库……1月25日,记者走进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三所)进行了实地探访。

现场访谈丨厦门如何以科技赋能海洋生态修复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资料照片

海洋三所创建于1959年,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国家公益性综合型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为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赋予了全过程、多专业、长时续的科技能量。

“海洋三所作为科研机构,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为厦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珍稀生物保护,特别是红树林、白海豚、文昌鱼、白鹭的保护等做出积极努力。”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原所长余兴光研究员40多年的工作历程,见证了厦门推进海洋保护修复的生动实践。

“我是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直接见证者、参与者。”余兴光说,很高兴自己与同事做了一些有益工作,为推动厦门海洋和海湾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近20年来,他在国际国内不同场合的论坛、培训班上应邀推介厦门生态文明实践经验数十场次。

现场访谈丨厦门如何以科技赋能海洋生态修复

海洋三所的鲸豚展馆内,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灰鲸标本。林小艺摄

说起这些年的变化,余兴光打开了话匣子:“我1980年大学毕业来到厦门工作,曾经闻到过筼筜湖难以想象的臭味,看到过湖周边垃圾遍布的场景,心痛不已。如今,40多年过来,厦门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湾型城市建设展现出全方位高颜值的美丽风貌,海洋生态修复成果成为国际典范,心里特别高兴和自豪。”

“厦门海洋生态修复具有海陆统筹、以海济陆的客观必然性。”余兴光说,厦门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城市形态,决定了海城依存、互为支撑的城市特点。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了海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绿色发展的走向,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

以厦门本岛为中心,绕九龙江河口区、西海域和东南部大湾区的海域总面积为345平方公里,承载了市域17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汇水区13条小流域的污染物输入。而厦门岛内外城市发展的核心城区,城市功能及产业布局,以及国土空间管控,与海湾内外的环境与海岸带的“生态位”优势紧密相连。厦门海湾型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对厦门市海洋生态系统韧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现场访谈丨厦门如何以科技赋能海洋生态修复

海洋三所的珊瑚保育馆,这是我国造礁珊瑚的活体保藏库。林小艺摄

“厦门海湾综合整治,体现海湾为基、陆域为用、海陆联动、以海济陆的鲜明陆海统筹厦门特色。”余兴光说,厦门全域海洋生态修复,体现了海洋生态修复的系统性治理思维和全局观。“这不是就海而海或就湾而湾的生态修复,而是着眼海湾区域生态质量提升、生态韧性增强、生态功能与承载力增加、生态产品与人民福祉增多的海洋生态修复。”

余兴光介绍,厦门所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杏林湾、海沧湾、马銮湾综合整治、沙滩修复与浪漫岸线的打造、流域污染整治与生态建设,以及全海域近300公顷潮间带红树林湿地生态区构建、中华白海豚等珍稀物种保护、海岛生态修复等,无不体现了陆海统筹战略的实施,体现了一湾一策、因湾制宜、多措并举、形成合力的治理模式。

余兴光坦言,人类对自然特别是对海洋的认知,是十分有限的。海洋生态修复,如何尊重自然规律,尤其是把控海洋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非常重要。所有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都会首先深入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和海域论证。比如高集海堤打开,开口多宽、纳潮量多少、浚深多少、水动力改善与回淤程度、水质控制指标等等,是由海洋三所和厦门大学同时背靠背地研究计算比对,还要结合国内权威机构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综合研判。

余兴光说,五缘湾湿地公园、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观音山沙滩等海洋生态修复成效不断显现,海湾、岸线、湿地、海岛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各类配套设施落地,周边片区内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好画卷比比皆是。居民不仅拥有“山青、水绿、天蓝”的良好生态产品,还充分享受到了丰富和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务,幸福感日益增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08: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连日来,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收听收看中央媒体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进行的集中报道,大家心潮澎湃,倍感责任重大,认为这
2024-02-28 08:53:00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首批53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名单出炉厦门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入选本报讯(记者 袁舒琪 通讯员 许静)近日,福建省林业局会同省林学会共同开展首批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认
2024-01-11 07:46: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实习生 刘婉琳)就像为人体做血常规检查,海水营养盐分析仪是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的“标配”。今年,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坦道”)
2025-08-20 17:34:00
世界海洋日:中国海洋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期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厦门6月8日电 题:世界海洋日:中国海洋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期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活
2024-06-08 15:24:00
“点海成金”背后的生态密码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厦门坚持生态优先,走出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发展新路“点海成金”背后的生态密码本报记者廖丽萍林丽明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环岛路一带滨海城市景观姜克
2024-02-24 08:02:00
国贸地产AI公益主题曲《海好有你》发布 海洋公益月启航
...洋公益主题曲首发仪式暨海洋月发布会成功举办。活动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国贸控股集团指导,国贸地产主办,在国贸控股集团旗下国贸会展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国贸地产建设开发公司代建的厦
2024-06-07 07:42:00
...报晨报讯(记者 陈起鸿 通讯员 张融)记者昨日了解到,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将于11月10日下午召开海洋产业人才发布会,现场发布厦门市海洋产业人才评选结果,向相关人员颁发证书,并开
2023-11-07 00:33:00
...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科技与海洋经济处处长钟向前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
2024-07-13 23:19:00
海洋污损生物的天然克星找到了
...进行高效清理。9月15日上午,“海洋企业日”系列活动在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举行,安提夫(厦门)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海安捷航标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现场签约,双方将就“航标
2023-09-18 00:1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红领巾爱阅读”活动走进新疆喀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怡蒙)10月28日,“红领巾爱阅读——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共成长”新疆数字农家书屋喀什地区活动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正式拉开帷幕
2025-11-02 23:19:00
近日,全市首次召开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10位来自治理最前沿的“一线总指挥”,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时代课题
2025-11-03 00:00:00
山海携手 共赢未来!粤黔协作为贵州经济添新动能
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这家不远千里从广东落户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行业“优等生”,此前,以一项技术“领跑”之举再次引起业内关注——率先建成全球首创的百米锰酸锂正极材料全自动化隧道窑生产线
2025-11-03 04:31:00
“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盛大启幕。来自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佳丽齐聚一堂,在山水之间感受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
2025-11-03 04:31:00
11月2日,在“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上,国际友谊小姐们走进贵阳文昌阁古城墙,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服饰换装体验
2025-11-03 04:32:00
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官方通报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日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11月1日
2025-11-02 23: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徐丽麟)作为本届文博会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以“数智文创发展·智能共生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白马湖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会议在厦举办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王晓真)近日,厦门港首台自行式高压岸电转接车在嵩屿码头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岸电桩布置与船舶靠泊接电位置适配冗余度不足的难题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中外青年钢琴家昨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联袂献艺,以精彩的开幕式音乐会拉开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的序幕
2025-11-02 08:11:00
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昨天,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刘倩 颜艺芬)“您好
2025-11-02 08:11:00
品鉴文创 集章打卡 VR探险 到文博会来场文旅奇遇
市民在文博IP授权展选购新奇文创。(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市民积极参与“来猜茶”游戏
2025-11-02 08:11:00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2025-11-02 08:21:00
河北大名,全国一等奖! 纵览(河北)传媒有限公司获突出贡献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李健敏)数智赋能,强农兴村。11月1日,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在邯郸落幕。来自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直播电商富农服务平台’”获一等奖
2025-11-02 08:29:00
江苏南京: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今日关注数字6.2%关键词产业攻坚前三季度
2025-11-02 08:41:00
江苏南京: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热力升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李子俊储笑抒赛场上,球员们奔跑如风、拼抢激烈;赛场外,商圈、景区、住宿餐饮三大消费场景同步升温
2025-11-02 0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