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小米回应华为专利纠纷:请勿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2-12 22:44:00 来源:财经风云

专利之争再次在小米集团和华为间上演。12月12日,小米集团方面发表声明称,近日,余承东先生无端针对公司“龙骨转轴”技术发布不实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

争端源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2023华为花粉年会上的发言:“不太尊重我们(华为)的知识产权,拿过去随便编个名字就说自己的。双旋水滴铰链直接变成龙骨铰链,龙骨是不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双旋水滴铰链”还是“龙骨转轴”,均为折叠屏手机的关键零部件,是决定折叠屏手机产品完成度的关键所在。在终端市场需求低迷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这匹“黑马”未来市场可观。向折叠屏进发,成为手机厂商心照不宣的战略方向。小米集团公开澄清

12月12日中午,记者从小米集团处获悉,小米公司发言人通过微博发布澄清消息称,近日,余承东先生无端针对公司“龙骨转轴”技术发布不实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请余承东先生遵循“科学与严谨”的基本规则,请勿再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小米回应华为专利纠纷:请勿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这场“大战”源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2023年花粉年会上的发言。彼时他曾“炮轰”友商抄袭:“不太尊重我们(华为)的知识产权,拿过去随便编个名字就说自己的。双旋水滴铰链直接变成龙骨铰链,龙骨是不存在的。”

这一言论引来了小米的“回怼”。

根据小米集团方面的说法,“龙骨转轴”是小米集团自研的全新一代折叠转轴,业内首创3级杆组结构。无论是设计思路,还是机械结构,“龙骨转轴”与余承东先生所宣称的“双旋水滴铰链”都完全不同。

小米方面表示,经研读余承东先生所属公司传播的技术资料和已公开专利资料,并经实际拆解验证,“双旋水滴铰链”采用的是“2级杆组、3构件4低副”设计方案;而小米自研的“龙骨转轴”机械结构则采用创新的“3级杆组、5构件7低副”设计。

与此同时,小米还在社交媒体评论区中一连晒出了多张截图,称公司自研的“龙骨转轴”于2020年9月18日申请专利,并于2021年1月5日获得专利授权;2023年8月于XiaomiMIXFold(手机机型)上首发应用。而余承东先生宣称的“双旋水滴铰链”于2019年12月13日申请专利,2021年6月18日公开。余承东先生所属公司的三级杆组专利申请于2021年10月29日申请,2023年5月5日公开,至今尚未有确认获得授权的信息,且并未产品化。

从小米集团的态度来看,此次回应可谓言辞犀利:“请余承东先生遵循‘科学与严谨’的基本规则,请勿再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针对小米集团的上述声明,截至发稿,华为方面暂未进行回应。双方专利纠纷已非首次

面对这场“米华专利之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记者注意到,有不少网友谈及小米及华为所涉的专利类型不同。根据小米方面披露的信息,该公司的“铰链、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的专利类型/受理为“实用新型”;华为的“折叠机构以及折叠式电子设备”专利类型/受理为“发明申请”。

小米回应华为专利纠纷:请勿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小米回应华为专利纠纷:请勿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小米回应华为专利纠纷:请勿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小米回应华为专利纠纷:请勿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部分网友观点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不过,也有网友指出,小米的“铰链、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的专利在申请时还涉及“一案双申”。

据业内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分析,小米上述案例可能涉及“一案双申”。现行专利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公开信息显示,“龙骨转轴”技术在小米今年发布的旗舰折叠屏手机小米MIXFold3上搭载使用。小米董事长雷军曾介绍称,小米龙骨转轴包含198个零件,14个可活动关节,3级连杆结构,在实现轻薄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好的屏幕保护力。

小米回应华为专利纠纷:请勿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小米MIXFold3(右)图片来源:小米官网截图

而“双旋水滴铰链”最早由华为于2021年提出。彼时余承东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华为的水滴铰链是独家专利,其他公司要想实现无缝折叠屏,都必然使用了华为的专利技术。

小米回应华为专利纠纷:请勿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华为Mate-x折叠屏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并非华为与小米第一次就知识产权问题产生分歧。今年1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请求人华为起诉小米的专利侵权案件。从专利内容来看,上述涉及纠纷的四个专利分别为:“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3月1日,小米方面回应称:“双方就专利许可在积极谈判。”此后,小米相继对华为提出的四项涉案专利发起无效宣告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受理后分别进行了口审。今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维持专利权有效”。

今年9月13日,华为和小米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谈及新协议的签订是否会影响此前的专利纠纷,小米集团方面曾独家回应记者称:“会根据此次协议来解决之前的法律程序。”

截至2022年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2万件,在移动通信、短距通信、编解码等多个主流标准专利领域居于领先地位。2022年,华为专利许可收入约5.6亿美元。折叠屏手机竞争日趋白热化

无论是“双旋水滴铰链”还是“龙骨转轴”,均为折叠屏手机的关键零部件:是支撑柔性屏幕、控制旋转幅度、实现手机形态变化的重要机械“关节”;同时也是决定折叠屏手机产品完成度的关键所在,考验着各大手机厂商的技术积累。

在此背景下,折叠屏手机这匹“黑马”,成为手机消费寒冬里的一簇火苗。从外形看,折叠屏手机创新性、个性化的外观缓解了消费者对传统直板手机的审美疲劳;左右折叠、上下折叠、内折外折等不同的折叠方式也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

据Counterpoint预测,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突破500万部,并有望在2024年迎来爆发,达到1000万部。2025年,中国折叠屏市场规模将达到1700万台。Omdia则预计,到2026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6100万台,2021年至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达46.6%。

面对难得的增量市场,当前各大手机品牌除苹果外,几乎均已入局折叠赛道。向折叠屏进发,成为手机厂商,尤其是争抢高端份额厂商们心照不宣的战略。

至于各家目前的市场份额,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196万台,同比增长90.4%。

具体到厂商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华为稳居该市场份额第一,达31.7%;OPPO排名第二,份额为17.9%;三星排名第三,占据15.4%的市场份额;荣耀获得15.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vivo位居第五,份额为12.7%,XFlip上市半年持续热销;小米市场份额为5.2%,MIXFold3首销情况明显好于上一代产品。

小米回应华为专利纠纷:请勿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06:45: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战火不断?小米发文回怼余承东:请勿再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则,请勿再抹黑同行、误导公众。声明全文如下:近日,华为与小米之间的专利纠纷引发了业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网传视频显示,在2023花粉年会上,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称,友
2023-12-14 13:43:00
小米、余承东“互喷”背后:折叠机市场连续12季度增长,华为位居第一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张雅婷12月12日消息,小米与华为因为折叠屏手机专利掀起了一场口水战。对于余承东发表的小米抄袭华为折叠屏技术的言论,小米发文炮轰称其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
2023-12-12 17:47:00
小米对华为四项专利发起无效宣告请求,余承东曾吐槽:国内厂商不尊重知识产权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张雅婷华为、小米的专利纠纷再起“波澜”!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显示,小米近期对华为专利“ZL201810188201
2023-07-04 18:00:00
小米高层人事调整:战略合作部迎新任总经理 向卢伟冰汇报
...权,这两年也诞生了不少令人关注的案件。比如2023年,华为提出小米侵犯其四项中国专利的案件引发关注,主要涉及4G/LTE技术、手机照相和解锁技术等,随后小米也针对华为提出的四
2025-01-13 16:53:00
华为十年前“埋得雷”,被小米踩了
...包括我们的一些专利,大家用了也不给我们付专利费。”华为正在用行动,将小米拉进“大嘴”余承东这番表达的打击范围内。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华为起诉小米的专利侵权案件,涉及纠纷
2023-03-05 23:16:00
手机龙骨转轴技术谁抄谁?小米华为“打嘴仗”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手机龙骨转轴技术谁抄谁?小米华为“打嘴仗”小米:自研“龙骨转轴”于2020年9月18日申请专利商战·手机12月12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微博“喊话”华为常务
2023-12-13 04:12:00
小米“掐架”华为!发起专利无效请求: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米和华为“掐架”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发布的口审公告显示,小米近期对华为专利“ZL201810188201.7”发起了无效宣告请求,将于7月21日口审。除了该专利之外,小米
2023-07-05 16:49:00
见证历史!华为、小米重大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附华为通信技术专利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又一次见证历史!9月13日,华为和小米,这两家中国科技巨头宣布达成了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涵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而在此之前,华为和小米之间曾在知
2023-09-14 15:32:00
小米宣称“遥遥领先”,与华为比肩仍然任重而道远
...龙8Gen3”处理器,在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同时,华为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因一系列的专利纠纷而备受瞩目。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米与高通之间的关系。小米发布小米1
2023-09-12 02:1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美学与智造融合,书香门地荣膺中国木地板十大品牌
走进书香门地集团总部,木香与创意交融,航天科技与非遗工艺在此碰撞,正重新定义着中国高端地板行业的边界。在上海大虹桥板块
2025-09-18 10:37:00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近3成博物馆相关企业位于华东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其中包括,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
2025-09-18 10:48:00
【金融教育宣传周】破离奇案件 学防诈法则
广告责任编辑:刘亮亮
2025-09-18 10:52:00
【金融教育宣传周】狸猫换债局中局 狄工明断护苍生
广告责任编辑:刘亮亮
2025-09-18 10:53:00
华夏银行景阳广场支行开展“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主题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为切实提升公众金融素养,筑牢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防线,华夏银行景阳广场支行积极响应总分行统一部署,开展“保障金融权益
2025-09-18 10:14:00
美股收盘:降息夜市场剧烈震荡 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中国金龙指数大涨2.8%
财联社9月18日讯(编辑 牛占林)美东时间周三,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三大指数如坐过山车,最终收盘涨跌不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此举并不意味着将开启长期的降息周期
2025-09-18 05:50:00
金融为民践初心 汇爱万家暖中原——中汇人寿河南分公司以专业服务点亮民生之光
大河网讯 在金融服务的广袤天地里,中汇人寿河南分公司始终秉持“金融为民”初心,将国有金融企业的使命担当融入服务国家战略
2025-09-18 07:49:00
中汇人寿河南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
大河网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积极响应河南金融监管局工作要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
2025-09-18 07:49:00
富德生命人寿石家庄中支快速赔付57.55万元,高效理赔获客户赞誉
客户H女士自2019年起,先后在富德生命人寿石家庄中心支公司为自己和家人投保多份保险,涵盖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及年金保险等
2025-09-17 16:56:00
创新赋能教育下沉 筑牢消费者风险防线——富德生命人寿全面开展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9月15日,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开展的“金融教育宣传周”正式启动。宣传周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活动口号
2025-09-17 16:57:00
​富德生命人寿承德中支开展金融宣传周活动 筑牢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2025年9月中旬,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德中心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金融政策号召,全面启动金融宣传周系列活动。公司营运部巧妙利用客户办理业务等待时间
2025-09-17 16:58:00
合规筑牢生命线 富德生命人寿石家庄中支以合规经营践行企业担当
在日新月异的保险市场中,合规是生命线,更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心支公司(以下简称“石家庄中支”)始终将“合规经营”置于发展的首要位置
2025-09-17 16:58:00
富德生命人寿石家庄中支快速赔付32.4万元,理赔高效服务暖人心
自2017年起,客户S先生及家人陆续在富德生命人寿石家庄中心支公司投保多份保险,其中包括《富德生命康健无忧B款重大疾病保险(成人)》
2025-09-17 16:59:00
联想等成立知己行远管理咨询中心
近日,上海知己行远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 151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企业管理咨询。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企业由联想旗下联想创新(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纳远明
2025-09-17 17:24:00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同方全球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成功开展
近日,同方全球人寿山东分公司精心组织并成功开展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融教育“五进入”系列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日常金融场景
2025-09-17 17: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