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2012年3月,厦门观鸟协会会员偶然在杏林湾一待建项目工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紫水鸡,迅速引起国内鸟类研究者关注。此后,厦门观鸟协会秘书长陈志鸿、总干事朱敬恩等民进会员在该区域短短4个月就记录了38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红隼、栗喉蜂虎等及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鸟类。
然而,紫水鸡在厦门一“现世”就面临“家园消失”困境,这片面积约7公顷的湿地,不时可见“步步惊心”的捕鸟网,已规划为商业用地且进入施工阶段……
很快,市政协民进界别活动小组(以下简称“民进界别”)上报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尽快采取措施保护消失144年后复现的紫水鸡等珍稀鸟类》,并转化为市两会提案建议。
该信息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紫水鸡栖息地就近迁移保护方案,协调推进紫水鸡在厦“安居工程”。2013年10月,市政府拨出专款,在园博苑生态岛,采取吹填方式,营造了3200平方米生态小岛,作为紫水鸡栖息地,并种植了10万多株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时隔10个月,3只紫水鸡首次现身于园博苑生态岛。
此后,民进界别持续建言生态岛建设和管理,《关于率先将鸟类指数纳入城市生态环境考核指标的建议》等提案陆续得到相关部门采纳。2016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最美水鸟”紫水鸡现身厦门,对厦门生态环境改善予以肯定;2020年4月2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再次报道厦门紫水鸡家族添新成员,点赞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如今,紫水鸡已经成为厦门的一张生态名片。
“保护紫水鸡行动”既是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也是民进界别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写照。多年来,民进界别多领域、多视角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针对海域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湾区(流域)水环境治理、绿色港口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双碳目标实施等领域开展追踪调研,形成近40篇调研成果,16件得到省、市领导批示或相关部门采纳,不仅为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建设做出了积极努力,更展示了民进界别坚守合作初心、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担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08: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