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大家可能会有意识地选择绿色交通、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从我做起。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节能低碳的水运和铁路运输比例大幅攀升。在加和减中,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新能源+大数据” 绿色货运的“减碳”密码
近年来,我国在公路货运领域持续进行绿色转型,城市货运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江苏苏州,通过推广新能源货运车辆、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等方式,正让城市配送能耗进一步降低,变得更加绿色、高效。
刘辉是苏州一家物流公司的货车司机,送了十几年货的他去年换上了这辆公司新采购的新能源轻卡。从蓝牌到绿牌,换的不仅是车牌颜色,还有新的驾驶体验。
2018年起,苏州启动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制定出台了专项政策,绿色优先,鼓励引导物流企业向低碳转型。
目前,苏州全市新能源配送车辆已从2018年之前的几乎为零增长到17000多辆,更新和新增的城市配送车辆已实现100%新能源化。
截至2023年底,苏州市新能源货车的总行驶里程已达到13.8亿公里,相当于可节约标准煤约88.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0.8万吨。能源结构优化的同时,政府和企业还在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配送模式的创新应用。
走进这家生鲜配送企业,一块电子大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大屏上实时显示着200辆冷链配送车的行进方位,每辆车每天的配送线路都由系统自动规划最节能高效的方案并推送给司机,以此来实现对全市2000多个站点的高效配送。
这种基于数据算法的共同配送模式,正成为城市配送的主流。去年,苏州市区采用共同配送模式的比例已达到95.6%,配送车辆能耗同比下降13%。
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不只是在苏州,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全国已有三批77个城市纳入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16个城市通过验收。《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全国将有序建设100个左右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调整运输结构 “世界大港”的“减法”账本
要“减碳”除了推动新能源货车的使用外,调整运输结构,使用更加低碳的运输方式,无疑是绿色交通的另一个“减碳”密码。2004年至今,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加”了近千倍,但是却累计为企业“减”了5亿升燃油、近1亿元的碳排放成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世界大港”的“减碳账本”。
走进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作业现场,随处可见“节能减碳”设施,而“减”得最多的就是这条“海铁联运”班列,把铁路修进了港口。上午9时45分,一列由义乌始发的海铁联运专列满载着50标准箱的小商品,缓缓驶入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
2018年,宁波舟山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一单制”全程运输服务模式。
去年,东南物流通过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出口产品20万标准集装箱,货值达513亿元人民币。负责海铁物流的李杰见证了这项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的历程。
而在两三百公里外的杭州,一个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的智慧物流云平台也正在为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提供着智慧化的新动能,企业运货可以通过平台“一键订舱、一码约箱、一单报关、一站联运、一路可视”。
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不只是海铁联运,近年来,全国持续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启动2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
推动绿色公路基建 探索减碳"新路径"
通过调整运输结构,节能减碳做“减法”的同时,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交通与能源融合的新模式,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沿线土地资源,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减碳增效的“新路径”。
这里是位于青银高速K315公里处的济南东服务区,服务区占地面积300亩,是全国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务区”。和普通的服务区不同,这个服务区里遍布着一块块的太阳能板,而这也是这个服务区实现“零碳”排放的核心秘诀。除了布设了上万块太阳能板,服务区还设立了储能模块,并自主研发了零碳智慧管控系统。这个系统基于AI大模型研发设计,具有自主学习的功能,可以实现太阳能板的发电与储能的高效配置。
在全国,一批依托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开发风、光等清洁能源,零碳和近零碳服务区、码头、枢纽场站等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公交+慢行” 交通出行绿色变化
加与减中,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而生活中,绿色出行也已经成为不少人新的生活方式。下面就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福建泉州的古城里,体验一下那里“多彩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
这辆穿梭在泉州古城的白色电瓶车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小白”。哪怕只有2米多宽的小巷,它也能实现单向通行。“小白”是在古城开行的公交车,也是观光车。在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内招手即停,贯通背街小巷出行网,既方便市民出行,又不影响古城格局,因此深受当地百姓和游客的喜爱。
在泉州中心城区还能见到像这样的公交“小灰”。它采用5.99米的微型车厢。作为连接居民区和城市主干道公交站点的接驳车,“小灰”衔接起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需求,补全常规公交“小蓝”线路未能覆盖的区域。
目前,泉州市共有公交线路360条,线路总长度达到7753公里,比2019年增长近40%。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97个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强化“轨道+公交+慢行”网络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绿色低碳出行体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9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