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台传媒记者卢珍珍
龙年春节即将到来,“回谁家过年”又成了夫妻双方博弈的话题。有网友调侃说,这个问题已经和“你妈和我同时落水先救谁”一起,并称为两大“世纪难题”。
相比以前“过年去婆家”这个单项选择,现如今,人们早已把这道题做成了“多选题”。
先沟通好,轮流过年
忙着年尾工作,陈怡还在犹豫,今年这顿年夜饭,应该留在路桥,还是回到老家江苏泰州。
“回谁家过年”这个话题,在陈怡家,一直都不算个难题。七年前,自从嫁到路桥,陈怡和老公就已经商量好:“一年回婆家,一年回娘家,轮流过年。”
这个约定,一直未曾打破,直到前几年疫情的到来。
感受不同地域的过年氛围,照顾双方老人的情感需求,是这对85后夫妻所期许的。
“我们老家过年有个民俗活动‘唱凤凰’,那些人拿着纸做的凤凰,到不同人的家门口唱一段拜年的话,主人家会给钱给烟,然后唱的人给主人家门口贴张财神。”这是陈怡对老家年味最浓厚的记忆。她特别想带自己的儿子,见见老家的民俗,但现在几乎也见不到了。
“去我家过年,我老公也很痛苦,我们那里的人喝酒很凶。”但在路桥过年,“年味”对陈怡来说,也仅是一顿年夜饭。到了正月初一,陈怡和老公往往会出门,在江浙一带自驾游。
当陈怡把“回谁家过年”这个话题抛给同事时,很多女同事的回答,让她很惊讶。
“很多人过年原来是去男方家,她们会觉得烦,到了初三又要回娘家。”同事吐槽回婆家过年的点,比如要提前回去打扫卫生,携带大件行李,重要的是,在婆家过年有点无聊。
陈怡笑了,她第一次意识到,“在哪儿过年这件事很复杂”。
这种复杂感,椒江90后莎莎深有感触,婚后第二年,她还是不习惯回婆家过年。
“这件事和老公没法深入讨论,一讨论就得吵起来,没有余地。”莎莎老公是家里的独生子,每逢过年过节,婆婆都希望家人能聚在一起。
一整个春节假期,莎莎都在不同的饭桌前,和一群不熟悉的亲戚朋友聊天说话。这个年过得热闹,并非莎莎所想的那种热闹,反而有种生分感。由于和婆家生活习惯不同,每逢春节,莎莎感觉自己都在经历一场考试。
她会想起在家的父母和妹妹,还有家里亲戚朋友聚餐时的笑声,“怎么会不想家?”
在婆家过年这件事,莎莎的妈妈也是支持的,“在农村,这好像是约定俗成的,你提出在娘家过年,邻居看到还会感到奇怪。”
各退一步,相互尊重
过年在哪儿过?85后王慧说,这个问题,家里她说了算。
王慧是玉环人,老公家在嵊州。结婚前几年,每逢大年三十,王慧先带女儿回玉环,老公则要在夜里才能赶到玉环。
远嫁之后,过年能在娘家过这件事,让王慧宽慰不少。
玉环有她最爱吃的蟹糊,还有老家熟悉的乡音。她说,年味有时就是一口番粉圆,带鳗鱼干和盘菜的馅料,最为地道。玉环还有一群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几天胡吃海喝之后,一年的烦闷也就走了。
当老公给了王慧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这两年,王慧的过年意愿反而改变了。
前两年,王慧一家在城区买了一套房子,从农村老家搬了出来。和婆家相聚时间变少后,王慧体谅起来,这两年,她把过年的地点选在了嵊州。
“我公婆在农贸市场摆摊卖菜,每年年三十是最忙的时候,我老公都得过去帮忙,不然根本来不及。大晚上回到家,公婆也只是简单饭菜吃吃过,特别辛苦。”王慧认为,在哪里过年,它不应该只是单一的选择,夫妻双方多为对方考虑,也不会因此发生矛盾。
远嫁在苏州,80后梁燕会尊重老公的选择。梁燕是椒江人,老公是江苏盐城人,夫妻双方定居在苏州。
“我们基本都是回老公家过年,老公姐姐在加拿大生活,过年家里只有公婆两人,他们比较冷清。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他还有两个儿子,我爸妈是不会孤单的。”梁燕十分体谅。
一旦梁燕想家了,老公也能陪她回椒江过年。梁燕曾建议,自己一家三口可以在外旅游过年,这个想法被老公否决了,“我老公还是比较传统的,他希望陪在老人身边。无论我们回盐城还是回椒江,其中一方肯定会有些无聊,但也都能理解对方回家的心情。”
梁燕说,她身边有不少朋友,一到过年就各回各家,分开过年。“这种分开的方式,我又没法接受。过年,就是团圆,一家人在一起才叫团圆。”
临海95后杨丽丽结婚才一年时间,去婆家过年对她来说,并不是件棘手的事情。“我们两家就在隔壁村,一脚油门的距离。”
杨丽丽会在婆家吃完年夜饭,再带着烟花回到娘家放,一个晚上,照顾到了双方父母的情绪。
各回各家,多元选择
如今,有不少家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接受“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对于“回谁家”这个难题,早已有了更为开放的答案。
85后周洋,椒江人,她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多年和老公分开过年。
“一开始我们商量过,要轮流去对方老家过年,后来慢慢就变成了分开过年。”有个现实因素,每年正月初一,周洋都会轮到值班。“大年三十,我老公带儿子回三门过年,我和我爸妈一起过年。”过了正月初一,周洋一家三口往往会出门远游。
平时周末,周洋也会偶尔回三门,“婆婆也理解的,在三门,我没什么事干,冬天有时候就坐家门口晒太阳。”因为是独生女,周洋和父母平时走得近,“过年了,我父母也有亲戚要聚,这个时间段,他们也不愿意再管我们,老人也要自由。”
有两年,周洋还选择了旅行过年,一次在北京,一次在日本。对此,双方父母,也都十分能理解。
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假期。除了回家过年,很多年轻夫妻开始旅行过年。
按照计划,这个春节,宁波奉化95后黄瑜,要把自己的爸妈接到玉环婆家过年。这次过年,是次大团圆,双方父母聚在一起。
一起吃顿年夜饭,只是开始,黄瑜和老公还安排了全家人的春节旅行。“原本只是我们两家人的旅行,后来和亲戚一沟通,加入的人越来越多,都快20人了。”一个家庭的快乐,成了一群人的快乐。
整个大家庭的出行食宿安排,都由黄瑜和她老公负责。“这么多人,安排起来会有压力,特别是人数还在浮动,要经常改动。而且每个人需求不一样,很怕照顾不全面。”
黄瑜承认有点压力,一想到即将成行的旅行,又有所期待。
“第一次两家人一起过年,一起出门旅行,非常难得。”黄瑜说,她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往年,她都在婆家过年。她和老公会提前准备烟酒、海产品给父母拜年,但一起过年却从不曾有过,这是一种遗憾。
念念不忘,总会有回应。今年,黄瑜的遗憾终于被弥补。
(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